首页 -> 2006年第9期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家庭教育

作者:周 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观念正逐渐为广大的父母所理解和接受。如何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成了千千万万父母心中最想解决的难题。
  君不见:有的父母劳碌奔波,为孩子买来钢琴、电脑,不惜花重金请来家庭教师;有的不辞劳苦,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送孩子上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学习班;有的节衣缩食,自费送孩子出国留学……然而效果却大多不尽如人意,甚至“赔了金钱又折兵”。许多家长唏嘘感叹:想当年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还知道要努力学习;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孩子为什么倒不会学习、不愿学习了呢?
  父母煞费苦心的“教育”为何收不到期待的效果呢?要真正让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仅靠物质条件的改善是不够的。父母首先要改变陈旧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否则,电脑、钢琴、各式各样的学习用品买上一大堆,孩子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反而会越来越差,越来越讨厌学习。这就是如今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却越来越不爱学习、越来越不会学习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陈旧的观念,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我们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一、更新子女观,承认孩子是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
  
  许多家长陷入了“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误区,希望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其实,孩子将来干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应由孩子的兴趣、特长及社会需要来决定。仅凭父母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往往会扼杀孩子的个性与天赋。另外,每个孩子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一切听命于自己,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父母应承认孩子是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以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促使其活泼、健康地发展。并不是说父母没有权利和义务去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而是应该在规划过程中,以培养和引导代替以往的强制。有一个小女孩爱玩碎布,房间里、沙发上、床上到处都是碎布。父母没有责打她,而是教她把各种碎布收拾好,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它们拼起来,再用针线缝成一件衣物。结果,小女孩长大后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如果当时小女孩的父母只是简单粗暴地阻止她,结果又将如何呢?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历都证明:孩子的成功,是父母、长辈在充分尊重孩子这一独立自主的生命个体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结果。
  
  二、更新父母观,适时调整角色定位
  
  一家报纸曾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位想偷看女儿日记的母亲,趴在计算机的键盘上敲敲打打,累得满头大汗;父亲则在一旁帮忙,翻查一本厚厚的电脑书。两人忙了好半天,还是没找到女儿藏在电脑中的日记。而他们的女儿则躲在房门后面,得意洋洋地看着父母的窘态。
  漫画中父母的窘态,生动地表现出现代父母在网络时代遇到的角色困惑与尴尬。父母都想了解儿女的内心世界,都想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可是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父母将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坚持原有角色定位,不仅拒绝角色更新,而且也不允许孩子接受新事物;二是彻底抛弃原有角色定位,带领孩子全盘接受,做所谓“新好父母”;三是对原有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既保持传统的精华,同时注入时代的活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显然,只有第三种选择是明智的。在许多孩子眼里,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都在干些什么,还想干些什么。当他们还处于儿童时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知道,这时他们需要父母充当耐心的老师。他们上学了(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需要父母充当能引导自己去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导师。他们在情绪不佳时,需要循循善诱的心理医生。遇到令人恐俱的事或意外时,需要坚强有力的保护人。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好的榜样和诚实坦率的朋友……如果父母想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与其费尽心思去偷看日记,还不如多花些时间与孩子交流。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更新组合观,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而很少想到做一对好父母。由于文化修养、成长背景、个性特征不同,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存在差异。在双方产生分歧的时候,是母亲优先还是父亲优先呢?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主动相让。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内耗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家庭教育讲究的是整体配合,父母间相互协调,三代同堂的还应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参与。孩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应充分认识各自为政的危害,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家庭教育。
  
  四、更新模式观,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延伸,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就是督促孩子写作业、搞学习。旧有的家庭教育模式历来为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左右,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反之就不是好孩子。这种观点不仅片面,而且有害。一位科学家说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少在学生时代是考第一名的,相反考最后一名的倒不少。荣获2002年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他曾在大学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差生”,却摘取了诺贝尔奖的桂冠!影响一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因素很多,人际关系、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个性特点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尽可能地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当前的“减负”,就是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和对未来生活直接相关的事情上可以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代条件下的家庭教育应侧重于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让孩子有机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家长们工作之余,不妨挤出些时间,带上孩子,多走走,多看看,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尝试、去锻炼、去实践,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阅历,培养孩子的能力,又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享受天伦之乐,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柳州市前锋小学,广西 柳州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