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警惕美术教育中“癞蛤蟆的诅咒”
作者:周信达
这个寓言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年幼的表演者和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低年级学生。初学跳舞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一开始学习时就掌握得很好,并在不知不觉中想也没有想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手势,但如果有人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按照某种规则去做,那么他们在突然间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审视小学生美术创作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作画时基本上是画自己的所想,而不是画自己的所见;是绘画的天赋支配着他们,而不是他们支配着天赋。但很多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都纷纷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一些创作的技巧,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完成作品的创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之后,学生虽然在美术学业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学业进步会使教师的“关爱”付出沉重的代价,逐渐使学生违背原有的绘画天性。于是,学生新掌握的美术表现技巧脱离了原有意识与本能的控制,成为了第二天性。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假思索、“好心”且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创作和欣赏指导,对学生来说是一场灾难。只要你是一名有着一定工作经历的美术教育者,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年级小朋友学习美术的热情空前高涨,三、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反应一般,到了五、六年级,学习美术已经成为学生的包袱。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却逐渐消退。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为了更好地证实这一现象,近年来,笔者曾先后8次在每学期的期末阶段对本校一、四、六年级学生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统计汇总后发现,虽然每次学生反馈的信息不完全相同,但是每次都得出“学生年级的升高与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成反比”的结论。
于是,在笔者的脑海里,渐渐萌发了这样一种观念: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基本上是出于一种本能。学生的本能与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扰乱。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本能并给予细心的呵护。学生之所以对美术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主要的原因是美术教师给学生灌输的一些创作技法和规则扰乱了他们的美术实践,干扰了他们凭借本能进行美术创作的自由。由于学生的创作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因此学生最初的创作冲动就会渐渐失却,喜欢美术课的热情也就渐渐地消退了,这在“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中显得尤为明显。有鉴于此,要改变教师的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失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特殊性
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他们就不能熟练地读书写字,也不能熟练地计算数学题,就会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处处不便。但如果一个人的美术创作水平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那么这种损害就不会十分明显。艺术作品的创作不需要很多的技巧,学生往往会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就能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作品的创作,而且创作出来的作品是那么的富有个性,结果是那么的令人惊奇。巴尔巴拉·多德也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大胆的创作热情。”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对任何一种表演或者表现的正确性并无规定。所以,也就不需要什么既定的标准。如有多少发明泥人像的念头。就有多少把它们捏出来的办法。因此,对于基础美术教育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发的、直接的冲动来取代机械的练习。
2.教师要正确看待对学生“双基”的传授
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自发地就能形成,而是要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促使其成长。同样,学生由认识、感悟到创作,必须要有系统的美术教育训练手段作保障。因此,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双基”传授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继续得到加强。或许是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重视“行”的传统的影响,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仍然是高度重视学生的“行”,即动手技能。但是真理向前跨进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论。教师也不能只是牢牢盯住“双基”不放。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视觉图像所给予学生带来的认知冲击和思维变化,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作为美术教师,要适时度势地以多元思想为主导,不断地给予学生新鲜的视觉刺激,使新的经验图式与过去知觉到的各种形式的记忆痕迹相联系,从而产生并创造新的形象。在“双基”传授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人文教育,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盈学生的心灵。
3.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是否适应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对于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笔者还是引用1988-1991年三年之间北京、南京的两地美术教育学者专家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讨论。因为这些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划分为“涂鸦期”、“概念图式期”、“写实期”、“转型期”四个发展阶段的理论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此,我们不谈这四个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科学性,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绘画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基础美术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授的时机不对头,或一意孤行地将美术知识强加于学生,那就有可能使他们适应不了那个绘画发展阶段的需要,造成思绪混乱,结果导致既无意义,也无用处,从而挫伤他们的原发性创造,扼杀他们的灵性,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做到随机应变,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然规律,充分保护学生原发的萌动,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那种纯真、质朴的创造灵感给予张扬和引导。
4.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迎接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学生一旦开始了某项作业,只要是他们选择的或者是高兴地接受的,就应当鼓励他们力所能及地尽一切努力勇敢地坚持下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顽皮的小孩子能长时间摆弄一件富有挑战性的积木而不会感到不厌其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旦学习目标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彰显出的耐心就没有止境。作为美术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起,就着手打造他们完成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素养,基础美术教育需要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挑战。如果学生没有付出努力去实现挑战,就不会有成功的满足感;同样,如果学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已经失败,也就不会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念头。
(作者单位: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31514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