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开放——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

作者:赵佩玲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也都有其本身固有的特征,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死气沉沉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
  
  第一,开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讲意味着课堂目标设计的模糊性。
  
  这指的是要求对既定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在课堂操作中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从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出发,适时地调整目标,即富有一定的弹性,不要过于精细和呆板。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始终存在着一定差距,是课堂教学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为了调和这对矛盾,最聪明的做法是从学生群体需求、兴趣出发,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缩小教师主观愿望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间的差距,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千万不能照着既定目标和步骤机械操作,不看对象地强硬灌输。适时调整目标这本身就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学应变机智。
  
  第二,开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开放同时也意味着对学生的个r生化、多元化见解有一颗“包容心”。
  
  第三,开放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讲意味着教学过程是教和学共同作用的过程。
  
  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因此,模糊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的冷冰冰、死沉沉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行动追求。
  另外,开放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讲意味着淡化学科意识,消除学科界限,剔除知识的排他性,寻找学科之间的中间地带,搞边缘突破,使不同学科的知识互相渗透,互相移植,互相杂交,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具体地说,语文、外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都可以移植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也都有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汇之处,任何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通,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都要充分利用。
  总之,思想政治课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的不变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不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丝毫不影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把思想政治课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氛围,开放乃是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温岭 3175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