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八荣八耻”的人本内涵及系统性

作者:王希尧




  【摘 要】从德育学的角度具体阐述“八荣八耻”的内容,以及内在相互关系,说明“八荣八耻”的人本内涵,以及推动人们向善的动力。
  【关键词】八荣八耻 人本 系统性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座谈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反映时代需要,建构民族灵魂的精神支柱,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深邃内涵值得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研究。
  提出“八荣八耻”实质就是提出了八个方面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八个方面应批判应摒弃的不良思想行为。这八个方面应遵循的思想行为准则。应看作是我国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国民公德。
  国民公德,又叫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内,不分民族,不分阶级。凡是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国民公德具有超阶级性。是最一般的道德。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2条规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1952年“五爱”公德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荣八耻”的前四项,应该说是继承了“五爱”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涵义;后四项,包括“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则是根据我国社会新时期社会经济基础新关系,针对当前具体情况,吸取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道德观和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思想感情意识,参照国际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提出来的。八个方面形成了我国社会新历史时期的道德体系。 “八荣八耻”所列举八个方面的道德准则.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性和内在逻辑性。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并列。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讲对祖国的个人态度。“热爱”是一种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定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之上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世世代代人民休养生息的这块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大好山河;热爱环境和它的资源、社会制度和国家的领袖;热爱家乡、自己的父母、亲友等等。祖国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生存的根本,有如生命一样重要,失去了祖国就失去了一切。所以一定要热爱祖国,要以爱国为荣,反之,要以危害祖国为耻。亡国灭种是一个国民最大的灾难。一定要痛恨背叛祖国,危害祖国的一切人和事。热爱祖国,还必须忠于祖国。忠诚祖国的事业。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讲在行动上要为人民作出贡献。“人民”是一个群体概念.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人民”和“祖国”是密切相关的。人民构成祖国,没有人民也就没有了祖国。服务人民,亦就是服务祖国,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祖国繁荣富强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包括日常的、具体的工作,要为人民谋福利,“背离人民”就是背离人民的利益,危害人民的事业。所以,“热爱祖国”,必然要求行动上要为人民服务。二者是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讲的是个人品德修养.是对自己处身、立世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人们开始重视金钱、财富、效益,一些人不择手段聚敛财富,劳动观念逐渐淡漠的时候。重新倡导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具有现实意义。“崇尚科学”是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思想建设问题。坚持崇尚科学,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含有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摆脱迷信、愚昧。迷信和愚昧是与现代社会水火不相容的,格格不入的。现代社会的劳动,已不再是原始形态的简单劳动,智力、知识成分高,现代的劳动也要求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所以这里重新强调崇尚科学,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崇尚科学”与“辛勤劳动”密切相关,同样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个人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讲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为人的美德。人是社会的人。人有群体性,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处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之中,只有善于团结、协作、互助,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承认个人的独立性,肯定个人的利益,尊重个人的权利,但它必须是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不损人”的“利己主义”,可以“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必然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为终。“损人利己”与“团结协作”是水火不相容的。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同样讲的是人际关系,是处理人际关系、调整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准则,也是为人的美德。“诚”,是对人的态度:忠诚,忠实,不假;“信”,是做人的态度,守信,守诺,不虚。讲诚信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言而无信,反对言行不一,反对口是心非。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求真实;说了话算数,许诺了就一定实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才有凝聚力。诚信意味着“责任”。要坚守诚信就必须排除利益的诱惑。“义”,就是“利人”,“利他”,“利天下”。“义,公天下之利”就是诚实守信本身。为了私利,放弃诚信,必然不能团结他人,也必然损害事业成功,也就不能造就和谐社会。
  在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单位,甚至在家庭里都必须讲诚实,守信诺,才能搞好团结,才能办成事情,使事业兴旺发达。所以,“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尺度,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品经济,市场交换,不能搞欺诈,更应以诚信为本。“团结互助”与“诚实守信”都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在法律和纪律的规范之下活动。法律和纪律意味着社会的有序。和谐社会必须是有序的。只有人人遵纪守法,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发展。
  以上“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三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