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提高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
作者:黄艳红 肖雪英
1.提高阅读能力,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的积累就是多读书,多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生动的字、词、句、篇在脑中留下印象。而老师的责任在于运用最优秀的语言作品,引导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多读、爱读、自觉地读,读成习惯。
问题:
学生现在的课外文中语句表达不通顺、中心不突出、语言贫乏、写法单调。课堂上,学生对句子的感悟、理解肤浅,表达更有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的感觉。
思考:
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质的核心,语言材料的积累决定语文素质。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森说:“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让他们在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典范性语言海洋里漫游。
尝试:
(1)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读书笔记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甚至是整篇文章。
(2)每月精选报刊上一篇文章,剪贴点评。精选的基础是数量,学生必须在大量的阅读物中优选,以此培养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水平。师生交流,批改点评是保证精选质量的重要一环。
(3)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针对不同情况,对书目的选择进行指导。
效果: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读了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名著,也接触了不少古典诗词。
(2)语言运用能力上了新台阶。一学期以来,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妙语佳句也常在文中露面了。
(3)学会了阅读方法与技巧。学会了运用一些速读、跳度、诵读等方法来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剪报环境中,学生渐渐学会了对字、词、句、段的品味、辨析。
2.提高阅读能力,扩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所谓扩读,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一两篇课文后,再为学生提供一些扩读的相关文章,并通过阅读或写作实践,让学生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问题:
在完成作业后,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不少家长着眼于功利,往往只给学生买一些教辅用书,很少鼓励学生去看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于是,阅读能力只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一个角度。
思索:
学生单凭阅读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尝试:
(1)扩读内容是对课文进行拓展。例如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我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有关故事,帮助他们打开一扇“阅读名著”的大门。
(2)扩读内容与课文相比较。学生学习了《三亚落日》,我补充学生阅读了巴金的《海上日出》,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来感受日出与日落的不同景观,体会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这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
效果:
由于顾及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时间,扩读量不宜太多。结合语文书中的课文,由有限的内容出发去探索无限的空间,让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青龙小学,2156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