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高中思想政治模块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新探

作者:何 亮




  一、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模块课程学业评价体系
  
  根据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政治学科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应在“2×2”的评价框架内进行,即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评价方式相结合。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是指在实施评价水平的层次上分为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和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是指在两个不同层次的评价中包括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
  思想政治模块学业成绩应该是包含终结性的成绩测验和过程性评价的一种综合性评价。
  思想政治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是终结性的成绩测验,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4个必修课和6个选修课模块。必修课是基于概念、规律和知识的学习的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指定的知识与技能;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在这两类模块中,由于教学要求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必修模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各模块的主干知识及其简单应用,难度应小一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书面笔试的形式还是有效的,题型应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但是必须考虑有适量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试题,以便对学生的深层次学习能力进行测验。选修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如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等等,更加注重学生表现的质的方面。模块学业成绩测验的结果,包括通过书面笔试或开放式的考试的结果,最好采用等级制计分的方式,分为A、B、C、D、E五个等级,A为最佳,E为不及格。也可以是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要降低试题的难度,使不及格线降到适当低的水平,防止造成过多的不及格,从而挫伤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评价等方式组成。其中,表现性评价有政治小论文的写作、研究性学习、主题演讲、时事政策学习、学习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情景模拟、提出议案、角色扮演、社区义工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某种方式参与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应结合每个模块的单元“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一个单元探究性学习活动,但只要求递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评价负担。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评议的形式进行,每4~5周用20~30分钟的时间,4~6名同学一组谈谈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每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进步情况评出一个等级。过程性评价应由学生班干部和科代表组织实施,教师只扮演场外指导或顾问的角色。此类活动应少而精,否则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过程性评价结果的报告方式可以是资料性和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等级报告。然而,不应该简单地以一定的权重将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与成绩测验的结果相加,而应分别加以报告。过程性评价结果是模块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报考高等学校时的报考资格的依据。
  
  2.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
  毕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所达到学业成绩水平,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样,思想政治毕业水平考试包括终结性的毕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部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统一的毕业水平考试会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选修模块的数量多、涉及面广,学生所选修的课程模块差异大。此外,不同的学校在选修课开设的范围和顺序上也各有差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毕业水平考试可分两部分,第一是统一考试,第二是学校自主考试。
  统一考试基于4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采用书面考试方式进行统考。统考的好处是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统一考试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这样可以保证考试的权威性,也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学校自主考试是指基于选修课内容进行的毕业水平测试。由于思想政治选修模块的数量多,学生的选修情况又有很大差别,因此,要不要对选修模块进行水平测试应该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如果要组织这样的考试,不必要求每名学生参加所有模块的考试,每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向参加一、两个模块的考试便可。
  高中毕业水平评价必须既要反映终结性考试的结果,也需要反映关于学习过程的质的评价的结果。与模块学业的评价一样,质的评价结果可以是资料性和描述性的,或用等级进行报告,但不应该把质性的评价结果与量化的评价结果简单地相加或加权相加,而应同时分别报告。
  
  二、实施新课程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认识过程性评价的价值,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
  当前,在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几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完全不做过程性评价。即在模块成绩认定中,完全不考虑过程性评价结果,仅仅将模块测验的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惟一依据。究其根源,就是对过程性评价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过程性评价价值不太大,可做可不做。其实,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元认知水平方面,具有终结性评价无法替代的作用。二是以功利主义的心态对待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其局限性,例如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化,存在公平与公正性问题等。因此,它不可能马上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尤其是在高考中,过程性评价不可能占据很大的比重。基于这种认识,许多教师以应试教育的态度消极对待过程性评价。三是将阶段性考试代替过程性评价,其实质就是将形成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其实,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在理念上有本质区别,功能与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阶段考试,其作用是检查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以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质上与模块测验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用阶段性考试代替过程性评价的做法必须纠正。四是过程性评价方案过于繁琐。不少实验学校编制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即评价表格过于繁琐,似乎越完整、越全面越好。其实,一个好的评价方案首先必须是可操作的,太过繁琐会因无法长期坚持而使评价流于形式。在基本体现过程性评价功能的前提下,过程性评价方案应以简便实用为原则。
  
  2.充分发掘传统题型的功能,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
  如前所述,新课程评价不是要取消终结性评价,而是要发挥终结性评价的优势,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新课程背景下的终结性评价如何体现出新的特色,如何与传统的测验模式区分开来?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传统题型的功能,使之更能适应新课程评价理念。当前,我们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和评分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