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耐心,是教育成功因素之一

作者:蒋小兰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教育的基础,耐心施教是教师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需要教师耐心施教
  
  在学生身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帮助、教育。如果教师缺乏耐心,对学生容易失去信心,甚至会泯灭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有位老师要求学生当天就把刚学完的一篇课文背出来,有一个学生没有背出,教师嘱咐他明天一定要背出来。第二天,这个学生还是不能把课文背出来,老师生气了,罚他把课文抄10遍。学生抄了,可第三天,这个学生还是不能把课文背出来。老师改变方式,找到这学生,先教他朗读几遍,然后表扬他读得好,结果这个学生只用半节课就能把课文完整地背出来。老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错,有时候,只是错在方式方法上。责罚,只能增加学生学习的阻力,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才能取得教学成效。
  
  (二)教师耐心施教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而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要素,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要求老师在施教过程中,尊重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付出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不能因为学生学不会而发火甚至体罚。清朝学者李惺认为:“攻人之过勿过严,人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教师要站到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多数犯了过失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都会焦虑,教师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教给他们改正的方法,给予一定的空间,鼓励他们尽力改变自身不足,学生能在友好、安全的氛围中,努力完善自己。例如,有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报以反抗的态度,学习成绩、品德都很差,似乎谁也拿他没办法。面对这种学生,老师没有厌烦和指责,而是以和蔼的态度接近他,和颜悦色地开导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学生被老师感动了,与老师有了交流,他告诉老师是因为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所以就以反抗来戒备老师。可这个老师不像他想的那样,所以渐渐地,他再也不与老师对抗了,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
  
  (三)耐心是一份涵养、一份期待
  
  就好像播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教师有涵养,才能冷静并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控制情绪、把握分寸,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渐习渐染,学到做人的准则。例如,看到学生做错了事,就生气斥责,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倘若改变了口气,以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提供改过的空间,相信他改错的决心,那么他就会感觉到被期待、被尊重,也就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学生有时无心过失,教师严加责罚,很容易使学生一错再错,表示抗拒。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并有暴力倾向。教育不是外部强加给学生的,它需要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才起作用。
  综上所述,耐心施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现代骄纵、懒散、自我意识极强的孩子,教师要耐心启发、诱导,不要因为学生屡教不会而责其无能;不要因为学生屡教不听而心生厌烦;不要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严加责罚……当然,这不是迁就放纵,而是给学生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份自尊和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健康成长,在老师的期待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栗木小学,542808)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