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简介
|
周立波(1908~1979),当代作家。原名周绍仪,笔名张一柯、张尚斌等。笔名立波取自英语Liberty(自由)的汉语音译。湖南益阳人。1924年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喜读文史书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经济系,刻苦自学英语。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文学活动,参加左联领导工作,编辑《时事新报》副刊《每周文学》,发表诗、散文和评论,翻译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赴晋察冀边区和抗日战争前线采访,创作了有影响的报告文学集《晋察冀印象记》、《战地日记》。他辗转于湘、桂等地,筹办《抗战日报》和编辑《救亡日报》。1939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著有描写延安农村生活的《牛》和以他身陷上海狱中生活为题材的《第一夜》、《麻雀》等短篇小说,后结集为《铁门里》。1944年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同年随八路军南下华南和中原,写成报告文学集《南下记》。1946年任军调部英文翻译,同年赴东北参加土改,于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农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面,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土改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艺术上显示了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3等奖,风靡全国,曾出版多种文字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曾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厂深入生活。1955年回故乡安家落户,创作了反映钢铁工人生活的长篇《铁水奔流》和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禾场上》。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山乡巨变》及其续篇,从中国农民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揭示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艰难和深刻,文笔精致、圆熟,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他的短篇《湘江一夜》,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周立波的作品还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说集》、7卷本《周立波选集》、《周立波三十年文学评论集》,以及《周立波文集》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