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5)
|
什么日子呢?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作者就很明确告诉你,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我们都知道,每年的二十四节气,并不都在同一天里交那个节气,有的年还会是闰年,同一个节气,相近的各年日期会差很多天。二十四节气有一个芒种,曹雪芹就在书里告诉你,他所写的这一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那么你去查《万年历》,乾隆元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这不是巧合。再加上有的红学家,比如像周汝昌先生他就考证出来,实际上四月二十六日就是曹雪芹的生日!作者之所以这么郑重地来写这一年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一年他十三岁了,关于那段时间他的记忆是最完整的,而且这一年生活是最美好的,所以他铆足了劲来写这一年的故事。《红楼梦》里多次明写暗表,贾宝玉在那些情节中,是十三岁。例如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住进了大观园怡红院,就写了几首诗,抒发他四季里快乐闲适的生活。在叙述文字里,曹雪芹就这样写道:“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又如第二十五回,写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魇后奄奄一息,一僧一道忽然出现,来解救他,癞头和尚把通灵宝玉擎在手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都是表明书里的这位主人公落生十三年了。
周先生关于曹雪芹年龄和生日的推算,您可以去读他的著作,我这儿借用他的学术成果,我不做铺开的讲述,因为这太复杂。
那么在小说里面,在一个艺术的故事里面,曹雪芹他设定为,这一年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这应该就证明,他写的是乾隆元年的事情。因为整部书它是具有自叙性、自传性的,是有写实的前提的,它的艺术的升华,都是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去渲染完成的。把这点搞清楚,很要紧。而且曹雪芹写得非常有趣,他把四月二十六日这个芒种节说成是饯花节,饯花神的日子。因为到芒种的时候,所有的花就都谢光了。《红楼梦》里引用了一句诗,叫“开到荼縻花事了”——据说,荼縻这种花是开得最晚的,因此也谢得最晚,等它谢了,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开了,植物都开始结果,开始出现另外的局面了。想像有花神,这是很美丽的一个想像,所有花都开完以后,花神就要去休息了,因此,就要跟他饯别。闺中女儿们,小姑娘们,就特别地讲究这个风俗,因此在《红楼梦》里面,出现了那一回的描写,包括黛玉葬花。黛玉为什么要在那一天葬花啊?因为那一天,是一个跟花神告别的日子,她要通过葬花,这样一种礼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花的一种珍惜,对花神辛苦了一年,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开放的情景,表示感谢。当然她也表示哀悼,因为花儿谢落了,还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第二十七回准确地点明芒种节日期,大写饯花神,更证明了第一回到第五十三回,应该就是写乾隆元年的事情。
那么第五十四到第六十九回这十六回,我又可以断定,它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它就是一年一年往下这么写。为什么说它写的是乾隆二年的事?我也有证据。因为在这一部分,刚开始写那一年春天的时候,就写到宫里面有一个太妃,先是病了,后来又说是上一回所表的那一位老太妃薨逝了。记得吧?有这个交代吧?我记得我在前面,已经跟大家点出来过,所谓太妃、老太妃,或者以后我们还要讲的王妃、皇妃,有的时候指的就是一个人。因为你比如说,康熙身边的一个女子,如果是一个妃子的话,在雍正朝她就是一个太妃,是不是啊?大家称呼她太妃,非常符合;但是雍正驾崩以后,到乾隆朝她就成了老太妃了,实际上,小说里面所写到的太妃、老太妃,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有没有原型?这样一个背景人物,其实也是有原型的。恰恰在乾隆二年年初,宫里面就死了一位康熙身边的女子。小说是很忠实地把乾隆二年朝廷里面的一个情况写出来了。在真实的生活里,这个女子姓陈,她的父亲叫陈玉卿,是个汉族人。你现在可以去查康熙的有关资料,康熙这个人,他是一个七情六欲发达的人,他身边有四十位女子,前后都有过封号,没封号的更多;就是他给过封号,或者他去世以后,由雍正或者乾隆再给予封号的女子,就有四十位之多!当然,其中三十多位,都是满族的妇女。在这点上,康熙既是一个会享乐的帝王,又是一个很有政治原则的人。这些妇女到了宫里面,他可能很宠爱,也跟她生孩子,但是给封号,他非常谨慎,他基本上只给满族的妇女封号;一些汉族的女子非常美丽,他也非常宠爱,也给他生儿养女,但在给汉族的女子封号方面,康熙相当吝啬。这就显示他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觉得,满族的这个政权,要把它巩固住的话,必须确立一些原则,包括从细节上来确定满族高于汉族的原则,也是必要的;因为满族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它统治这么一大批人,多数都是汉族人,所以不能够让汉族人觉得,自己好像可以翘尾巴,所以汉族女子到了宫里面以后,康熙是这样的态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