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为了圆母亲的梦

作者:刘金泉






  吴雪梅把心里的秘密告诉了儿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拥有上亿美元财富的赵冠英把台湾的生意交给了一对儿女暂时经营后,就独自来到了大陆,来到了汉南市,来到小南海,为母亲寻找这位失散多年的叔叔。
  
  三、乐助亲人
  
  听完赵冠英的讲述,陈爱国和孙文军唏嘘的同时,忍不住焦急地寻思:如何帮助眼前这位台胞老人寻找他那位可能已不在人世的叔叔呢?
  问题的关键是吴雪梅在把小叔子赵武送给那对青年夫妻时,既没问人家姓什么,又不知道人家住在哪儿,仅靠人家救孩子送孩子这条线索,要找到赵冠英的叔叔赵武,无疑是南海中捞针———难哪!
  赵冠英见陈爱国和孙文军都不作声,着急地问:“怎么啦?难道有困难吗?”
  陈爱国对孙文军使个眼色说:“妹夫,你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又和我妹妹一起分到文管所工作,人熟地熟,赵老先生要找他叔叔一家人,可就全靠你了。”
  孙文军一想,面呈难色地说:“事隔八十多年了,那对青年夫妻要是留下名姓,这会我们到派出所去查一下户籍,兴许还能有点希望;如果他们是远道而来的香客,这事儿可就有点难了。”
  “这倒也是,”陈爱国把征询的目光投向赵冠英,“赵老先生,要不就查到这儿,我陪你回市区宾馆住下,让我妹夫妹妹他们慢慢帮你找,怎么样?”
  “不,我不是来观光旅游的,我是来找人的。”赵冠英固执地说,“我来时,啥都带着,找不到叔叔,我就住在这儿不走了。我要一个乡一个村挨家挨户地寻找我叔叔的下落,否则,我妈死不瞑目呀!”
  看老人态度坚决,孙文军心里一动,问:“你知道你叔叔现在的大致年龄吗?”
  赵冠英说:“我母亲在世时说过,我叔叔出生在1924年,现在有八十三四岁年纪。”
  孙文军抚掌大笑说:“这就好办了,我们可以按这个年龄段,一个村一个村地帮你去寻找,老先生还是先回市区宾馆去住吧,我们这儿条件太差,住宿也实在简陋,怕怠慢了你呀!”
  赵冠英倔犟地一扬头说:“你们是怕我吃不了苦熬不住吗?别害怕,随便给我找个地方我就能住下,如果实在没有,我去住路边搭的售香烛的棚子也可以呀!”
  陈爱国担心地问:“老先生,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赵冠英一拍胸脯说:“陈主任,你放心吧,我在台湾开的圣佛山庄内,每天早晨都要爬两公里山路,跑一万米路程呢。你俩能到哪,我保证能到哪。”
  赵冠英把话说到这分上了,陈爱国只好掏出手机,向领导如实汇报了情况,领导吩咐他一定要接待好赵冠英并保证赵冠英的人身安全。
  陈爱国让司机把车开回单位,自己则和妹夫商量赵冠英的住宿问题。孙文军沉吟片刻,指着不远处的文管所说:“那只有委屈一下赵老先生,暂时住到寒舍二楼客房了,我叫爱英专门在家为你们做饭炒菜,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吧!”
  陈爱国赞许地一点头,说:“也只有叫赵老先生住在你家了,虽然简陋了点,但在这儿算是最好的了。”
  一行三人协商好,便出了庙宇,又顺原路往半山腰的公路上爬去,赵冠英爬山时,果然是步履稳健,上了公路气不喘,汗不流。陈爱英听到赵冠英要在家中住下,她脸露笑容,欣喜地说:“好啊,家中住贵客,让人真高兴,走,两间客房是现成的,只要哥和赵老伯不嫌弃,我先回去打扫一下。”
  陈爱英说的两间客房,是给上面来了领导住宿的,其实也不是太简陋,她回去一打扫还挺不错。游兴未尽的赵冠英,趁陈爱英回家收拾房子,硬要拉着陈爱国、孙文军在这摆满了香烛裱纸铺、一家挨一家约一里多长的香烛街转一转,看一看。两人无奈,只好跟着他在公路上边走边看起来,还领老人到路边的大佛洞里去转了一圈。赵冠英很虔诚,见佛就下跪烧香磕头,直到太阳偏西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孙文军的家。一进门,陈爱英就端出干菜熬腊肉说:“赵老伯,哥,来了多半天,都饿了吧,来尝尝我的手艺,干豇豆洋芋片腊肉。”
  赵冠英奔波了这么长时间,还真有点饿了,他坐在饭桌前,不客气地抓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腊肉放在嘴里嚼了嚼说:“又吃到家乡的腊肉了,真香啊!”
  “香你就多吃点。”陈爱英从厨房里舀了碗米饭,放在老人面前,又麻利地用筷子夹了好几块腊肉放在米饭上说:“赵老伯,千万莫客气,你来寻亲未果,就把我家当你家吧!”
  顿时,一股浓郁的乡情亲情,涌上了赵冠英的心头,他抬头看了看陈家兄妹那似曾相识的脸庞,会心一笑说:“好,我吃,一定吃。”
  饭罢,赵冠英打个饱嗝,满意地说:“这顿饭,可是我回到家乡,吃得最饱最香的一顿饭哪,哈哈哈……”
  
  四、情系南海
  
  第二天,赵冠英回小南海寻找失散了八十多年的叔叔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一里多长的香烛一条街上迅速传开了。
  可是,一连四天,陈爱国和孙文军带着赵冠英在小南海附近的村庄走访,旯旮角落都走完了,也没打听到他叔叔的下落。无奈,他们又带老人去了一趟五里开外的南海镇,去拜见了汪镇长。汪镇长听了陈爱国的汇报也十分重视,把各村干部召集到镇上开了个紧急会议,让各村干部重点将村里83岁到85岁的男性老人都剔出来调查。结果忙乎了三天,连跟赵冠英讲述的相似身世的老人也没有,更别说能见着那个银观音坐佛信物了!
  难道赵冠英的叔叔已因病去世了?那他的后人呢?为啥没有一点音讯呢?或者,那对领赵武走的青年夫妻,压根就不是本地人,事隔这么多年,找这样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呀!
  赵冠英在随陈爱国、孙文军去各村奔走查访期间,住在孙文军家受陈爱英热情款待之余,时而也独自上香烛一条街去转悠一阵,回来就眉头打结,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一天,赵冠英在喝着陈爱英沏好的香茶时,若有所思地问:“爱英啊,你们这儿平均一天能接待多少游客?”
  陈爱英想了想说:“天气正常,一天就是三百多人吧!”
  赵冠英说:“那遇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春秋季节和游人如织的小南海友会呢?据我所知,这会可是一年三次哟,春天三月三,夏天六月六,秋季九月九,每次一个星期,那时,一天能接待多少人?”
  陈爱英说:“那可说不准了,从起会到闭会,一天两三千人是常事,在最兴盛的三月三,一天会接待游客上万人哩!”
  赵冠英问:“那他们到这儿来吃住问题怎么解决呢?据我观察,你们这儿可没个像样的饭店和宾馆呀!”
  陈爱英苦笑着说:“不瞒您老人家说,我们这儿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但由于条件差,生活艰苦,都没人把钱往这儿投资,所以,来这里的人都是流水客。要想留住人,就得大投资呀!”
  赵冠英说:“可惜了,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一没停车场,二没像样的饭店,三没好的商店,香烛箔品店倒有一里多长,一百多家,但那能赚多少钱呢?哎!”赵冠英话锋一转:“政府为什么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把这儿变成吃、住、游一条龙的山庄旅游区呢?”
  “唉,哪来的钱呀!”陈爱英重重地叹了口气,“现在有的修缮庙宇、开发暗河景观和山路台阶、凉亭、护栏的费用还是我和丈夫经手贷款100万元搞的,弄得债台高筑,靠我们卖门票的收入一点点还债。政府也做了不少宣传,也有开发商年年来这儿考察,却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仅把这条弯弯曲曲又窄又险的公路拓宽,就要上千万元投资。人家怕钱打了水漂,收不回来,摇摇头都走了,我们是白花力气又白花钱。”
  陈爱英说着,眼圈都红了。
  这天晚上,陈爱国接到单位电话,要他回去开个很重要的会议。陈爱国不放心赵冠英,本想叫赵冠英和他一块回市区,可赵冠英一摇头说:“不,没圆我母亲的梦,我不能离开小南海。”
  翌日,车来接他时,陈爱国抓住孙文军的手再三叮咛:“妹夫,赵老先生就托付给你和妹妹了,你俩一定要尽心照顾,千万不能有半点闪失。”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