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六十三年的老账

作者:魏冬林






  原来,自从那次与刘大勇狭路相逢后,唐时盛就像一片落叶,随着国民党的大势漂浮着。1948年,已任某部团长的唐时盛退到了台湾。到了那里,两岸阻隔,水天茫茫,思乡之情顿起。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唐时盛那份思念、愧疚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常常一个人对着西边的天空发呆。80年代中期,两岸三通,好多人都回大陆探亲,一了多年思乡的夙愿。可他不能啊,是他带人打死了刘有志,欠下了血债,他不敢面对故乡的亲人!思念、焦虑、愧疚折磨着他那颗苍老的心。熬到2000年最后一个月,那颗疲惫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临终前,他再三交待自己的儿子——宏盛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家人——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去一趟,向人家赔罪道歉,为家乡人做点什么。唐家人庄重地点点头,老人溘然长逝了。
  小车颠簸着开到了天里坪,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早已等候在村口。车一停稳,村道上立刻响起了鞭炮声,他们用自己纯朴的方式来迎接这位飞越海峡,远道而来的客人。站在前排的刘大勇老人微笑地看着客人和儿子一行从车里出来。唐家人向乡亲们笑着致意,与大家一一握手。刘德明热心地相互介绍着。靠近老人时,听了介绍,唐家人轻轻地“啊”了一声,几乎有些踉跄,大步跨过去,一腿子跪在泥地上:“叔父,我父亲欠您一笔账,小侄代他向您老赔罪来了!”
  老人颤巍巍地伸手搀扶:“孩子,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说着眼里起了泪花,“还赔什么罪呢?算什么账呢?上一辈子的恩怨都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你们年轻人要团结,不要再斗气了。孩子,你父亲可好?”
  唐家人泪如泉涌:“老父思乡心切,又心中愧疚,已谢世六年了!父亲给我取名唐家人,就是要告诫我不论走到哪里,隔得多久,都不要忘记自己是牛石岭蛤蟆沟唐家屋里的人。”
  “好!好!快起来,孩子。”老人激动地说。刘德明连忙上前,扶起唐家人。
  午饭就安排在一农户家。吃过饭,刘德明陪同唐家人去了溪对面的蛤蟆沟。当年的唐家大院早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一些雕琢着花鸟虫兽的石礅散落在槁草丛中。面对废墟,两人感慨不已。在拜会了一些远房亲戚、拜祭了祖坟后,唐家人又邀刘德明一起到牛石岭山上去看看。站在满眼乱石的山冈上,唐家人说:“父亲曾对我说过,家乡石头多,而且是上好的石料,若不是当年的战乱,他也不会去当兵,想开家公司加工石料呢。”
  这颇使刘德明意外。他说:“没想到伯父还有这样一颗热心!是啊,没有战争多好!老一辈没有实现的愿望,就靠我们这一代去实现了。这满山的石料如果开发出来了,乡亲们还会受穷吗?实不相瞒,我接手镇政府的工作后,一直在谋划着开发这片石山,分析材料已经出来了,是上好的花岗岩,就是缺资金啊!”
  唐家人高兴地说:“这就用得上我唐某人了,看来这一趟我没有白来。资金由我来出,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是我父亲的夙愿,也是我高兴做的事。”
  刘德明一把握住唐家人的手,激动地说:“唐先生能有这样一颗报效家乡的热心,我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向您致谢!唐先生决定在这儿投资,我们一定按有关政策办事,既要惠及百姓,又要保护唐先生的合法利益,实现真正的双赢。不是说父辈还有一笔账没有算吗?那么就让我们这一代来好好地算算吧——不是血泪怨仇的账,而是造福两岸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账!”
  “刘先生,您说得太好了,能与您共事,是我唐某人的幸运!”
  两双大手再一次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责编:林洋 图:张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