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6期

一点遗憾

作者:孙秀利






  
  五、真相大白
  
  原来刘梦乡离开大陆的第二年,孟繁树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刘思。刘思有一个和他同年生的小伙伴,名叫王海。两个人从小到大,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刘思这样的家庭自然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母亲被揪斗,儿子靠边站,多亏根正苗红已经混进公社革委会的王海罩着刘思,才少受了不少苦头。就在红卫兵大搞“破四旧”之际,王海从刘思嘴里知道了刘思家有一幅刘梦乡离开大陆前写的最后一幅残缺书法作品“家”,并且知道了这幅书法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就三番五次地劝说刘思和他母亲将书法作品交给自己代为保存,实际上王海是想以这幅书法作品讨好附庸风雅的公社革委会主任,为自己向上爬铺平道路。孟繁树怕王海弄丢丈夫的作品,团聚之日无以为表,就模仿丈夫的风格临摹了一幅足可乱真的“家”。王海拿到书法作品后,杀心顿起,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刘思娘俩住的小草房点着了火。也是刘思命不该绝,大火烧起时,刘思被恶梦惊醒,急忙喊醒老娘,娘俩啥也没带,只带了刘梦乡的那幅书法作品往外跑,可是门窗都被王海事先从外面堵死了,娘俩在大火中左冲右突怎么也跑不出去。就在房子快要落架时,刘思背着母亲,踹开窗户跳了出来,这时娘俩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了。躲过劫难的娘俩逃进了深山,艰难度日,盼望有朝一日能与远在台湾的刘梦乡相聚,可一等几十年仍是杳无音讯。孟繁树临终前给了刘思父亲留下的那幅书法作品,作为以后父子相认的凭证。
  事实面前,王海抖做一团,可还是不死心地问刘梦乡:“既然孟繁树临摹的作品可乱真,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刘梦乡爽朗一笑:“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寻找我的书法作品所在地作为投资地的原因了,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更重要的是咱们松树岭乡生长一种散发出奇特香味的松树‘赤柏松’,用它的松枝烧烟制成的墨,质细色润,能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特殊墨香。我当年写的那幅‘家’,正是用的这种特制的墨,而我妻子孟繁树临摹我书法所用的墨不过是普通的墨汁罢了。一闻墨香便知真假,我也正是看好了家乡制作松烟墨的资源,才决定来此投资的……”
  松树岭乡松烟墨厂奠基之日,刘思将当年刘梦乡留下的那幅残缺书法作品“家”铺展到铺着红布的桌子上,又给父亲递过一只饱蘸墨汁的狼毫,激动地说:“爸,你已经叶落归根和我们团圆了,请把‘家’字缺的那一点添上吧,也好慰我娘的在天之灵。”刘梦乡拈笔在手,沉思了半晌,却掷笔于地,大声说:“等到台湾回归之日,我再添上吧。国家团圆了才是真正的团圆,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补上这一点遗憾!”
  
  (责编:丁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