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3期

老郑头夸富

作者:张兴元






  郑喜成研究生毕业,在省城有一份好工作,据说工资有二千多元!父亲老郑头顿觉高人一等,向村民大夸海口:“今后谁家有困难,跟我打个招呼!谁要到省城看病打工办事儿,喜娃子给你们安排吃住!”村民无不夸赞老郑头够朋友。
  这天,村支书李时来找老郑头说:“多年来我老感觉心口疼,有大侄子在省城,我就不愁找不到医院的大门了。”老郑头连声说:“中,中,中!”多年来都是他求当官的办事儿,如今当官的反来求他,老郑头觉得自己身份大增。他急忙给喜娃子打电话:“李书记是咱村的当家人,你一定把他照顾好。他爱喝酒,要让他喝尽兴!”喜娃子回答:“我知道了!”
  李时从省城回来,在村头夸耀说:“喜娃子真是好孩子,叫我住星级宾馆,还天天陪我喝酒。”村民张山问他:“喝的啥酒?”李时说:“哪还能孬了?茅台!三百块钱一瓶!”大伙都夸喜娃子真的是成了大款了,老郑头听了乐得笑眯了眼,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老郑头从此成了村里人们敬慕的人物,大伙都恭恭敬敬地喊他郑大哥或郑大叔。这天,老郑头从地里回来,在大槐树下遇到村支书李时,李时对他说:“郑大哥,今天我请客,你得给我面子。”老郑头说:“不年不节的,请什么客?”李时说:“喜娃子对我这么好,我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老郑头连连摇头说:“这是什么话!乡里乡亲的,还感激什么呀?”话是这么说,老郑头还是乐颠颠地来到村前新开业的小餐馆,村里一伙有脸面的人物都已等在那里,恭恭敬敬地把老郑头让到上座。老郑头心里好美气!他活了这么多年,有谁主动请过他的客,把他当贵客看待呀?
  酒至半酣,张山说:“还是人家李书记面子大,到省城居然喝上茅台酒。郑大叔,喜娃子平时孝敬你的是不是茅台?说说也叫俺开开洋荤嘛!”老郑头自然不肯丢面子,便说:“是是是,我家有的是茅台,我这就去拿。”他站起身要走。李时忙拉住他说:“别急,别急,晚一天再喝嘛!今天是我请你,咋能用你的酒呀?”
  老郑头当然不是真心去拿酒,他家哪有茅台呀?他只是做个样子给大伙看看!他坐下来又喝了两杯酒,只觉得晕晕乎乎。张山站起身说:“郑大叔,你坐这里好好喝,我去柜台结个账。”李时也抢着要去交钱。老郑头说:“这不是李书记请客吗?”张山说:“李书记叫我来作陪,是看得起我。我哪能叫他掏腰包?”餐馆老板走过来插话:“张山,你烧什么烧?你是傍大款喝酒的,还用得着你和李书记掏钱吗?”老郑头急忙站起身说:“对对对!这钱该我付,该我付!你一年能挣几个小钱呀?”老郑头去掏钱,衣袋里却空空的,他禁不住脸发红。餐馆老板忙解围:“不急不急,先记个账,你签个名就成了!”张山在一旁吸溜吸溜嘴说:“过去只有乡长有签字的权力,想不到郑大叔也有签字权了!”这话更让老郑头心里格外舒坦,他大大方方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张山没有忘记老郑头的许诺,这天他看见了老郑头劈头就问:“郑大叔,那茅台酒啥时让哥们尝尝?”老郑头说:“这就喝,这就喝!”话是这么说,老郑头心里却犯了嘀咕:一瓶茅台几百块,那是庄稼人喝的玩意吗?但在张山多次催问下,他还是跑到镇里去买。这小镇上哪有茅台酒?他只得求商店老板帮他到县城进两瓶,说多给几块钱不碍事。
  第二天,那老板果然打电话叫他去拿茅台酒。老郑头手里没有钱,他只得把家里那头大肥猪卖了提回两瓶茅台酒,在村里转了两圈,向村民们夸耀:“大伙都来开开眼界,尝尝茅台酒是啥味道。”老郑头身边顿时围了一伙人。张山说:“俺是跟你开玩笑哩,你倒当真的了。”老郑头又把那卖猪的钱在村民面前抖了抖,说:“这是喜娃子刚寄来的,整一千块!两瓶小酒算个球?”
  这次自然喝了个昏天黑地,老郑头回到家,老伴责备他:“这是人家故意捉弄你,你别再傻大方了!”老郑头脖子一仰:“大方有啥不好?总比人家说我是小气鬼,喊我老抠强得多吧?”
  第二天,张山来老郑头家,满脸不屑地说:“郑大叔,你太不够意思了!那茅台是假货!至今我仍感到胃里不舒服。”老郑头觉得这太有损自己的人格了,他生气地说:“你真是占了便宜还卖乖!那两瓶茅台被你喝了一多半,有你这样贪杯的没有?”张山说:“茅台是不伤头也不伤胃的!李时那次在省城喝了一瓶多,啥事也没有。”老郑头说他是从镇里买来的,一瓶花了250元。张山笑笑说:“那可能是我的胃不太好,要不我到省城查查胃里有没有啥毛病?”老郑头忙点头说:“中中中!我叫喜娃子领你去大医院看看!”
  老郑头忙给喜娃子打电话,可老是打不通,便对张山说:“你先走吧,我随后再打,他那个单位就在省人民医院对门,可好找了。”张山第二天一大早便去省城了。
  老郑头一连给喜娃子打了几个电话,回答仍是那句话:“对方关机,请稍候。”老郑头有点着急,要是张山找不到喜娃子,没吃没住的怎么办?他倒为张山担忧起来。
  果然,张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一见面便埋怨老郑头:“你爷俩咋能合伙儿捉弄我?我到省城电话打不通,单位也不见他的人影。有说他出了差,有说他去办事。我本想到省城开开眼界,却在火车站冻了大半夜。”话没说完就喷嚏连声,看来他是真的感冒了。张山还说,他回来时车票都没钱买,只得向路人乞讨,还好遇到巡夜的民警,这审查那审查,才把他送到收容站。老郑头忙向张山赔礼道歉,同时埋怨喜娃子:“为啥老是关机?是不是手机没电了?明儿我去省城问问情况,好好教训教训他!”
  为给张山压压惊,老郑头请张山进了村头的小餐馆进餐。来到餐馆,老板拿出一份记账单,按了计算器,说:“那天记账的饭菜钱是2250元。你交上整数就行了。”老郑头一听瞪大了眼:“人家乡长签字公家能报销,我可得自己掏腰包。这么多钱足顶我一年的收入!”张山在一旁开玩笑:“这2000块算什么?喜娃子手缝里漏几个也比这多。”老郑头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忙调整面部表情说:“是是是,这几个小钱算个球!”
  还了餐馆的钱,老郑头家里可就出现赤字了。眼下正种麦,用什么买化肥、种子、农药?喜娃子虽然参加工作了,他可从来没有向儿子张过口。他知道城里花费大,刨掉房租和生活费也就剩不了几个了,况且村里常有人找他,那花费可就没谱儿了。现在连买种子和化肥的钱都没有,耽误一季庄稼可是大事情!老郑头最后只得给儿子打电话求助。
  儿子真孝顺,2000块钱很快寄来了。要是往日,他一定会拿着汇款单跑遍半拉庄子去夸富,可这次他悄悄把钱取回来,对谁也没吭声儿。然而,这事还是被李时知道了,他对老郑头说:“村里正搞农电改造,资金紧,你这2000块钱先借给我用用,等以后给你家架电线时再从这里面扣除。”老郑头心想,支书开口向他借钱,这也是看得起他,便连声说:“中中中!”那钱还没在手里暖热,就掏给李时了。
  眼看到霜降了,老郑头家的麦子还没种上。怎么办?他只得把家里几袋小麦卖了,才买来种子和化肥。每亩小麦本来应该施一袋碳氨加一袋尿素,现在他只能降低标准,用两袋碳氨凑合。老郑头深深地体会到当初夸富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从此他不敢再到人多的地方去走动。
  这天,老郑头刚出门就碰见张山。张山说:“喜娃子该办喜事了吧?到时候可不能再用假酒糊弄我了。”老郑头连连点头:“那是,那是!”张三转身走时,对面又走来村支书李时,拦住他问:“听说喜娃子在城里被招了驸马,今后更是了不起啊!”
  听了这话,老郑头顿时挺起了胸脯。他只知儿子订了婚,却不知亲家是大干部。他抓起李时的手机,立马给喜娃子打电话问个究竟。儿子说:“人家老爹是局长,哪能看得上我这个乡下佬?”老郑头眼一瞪:“咋?你研究生毕业,她还看不上你吗?”喜娃子说:“人家不是看不上我,是嫌咱家是庄稼人。”老郑头听了很恼火,忿忿地说:“庄稼人咋了?如今有吃有喝有钱花,再不是当年的贫下中农了!”喜娃子说:“人家不是嫌咱家穷,是嫌咱家的杂事太多,这个来看病,那个来打工,有人外出跑生意还要我代买车票。人家要是找个城里人,亲戚朋友都当官的,那本身就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