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小姨子妙联对姐夫

作者:高传省






  清朝末年,山东泰山脚下有一鲁秀才,是个百无一用的穷书生。他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却一日三餐必饮酒,餐餐醉醺醺的,还自称是“紫云乡里的酒中仙”,把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折腾到了家无隔夜粮的程度。
  这天,他又在酒馆里赊了几壶酒,喝过之后,醉得歪歪斜斜地到岳父家来借粮食。凑巧这一天岳父家的其他人都外出了,只有小姨子荷花一人在家。鲁秀才那股酸劲儿随着酒气上来了,摇头晃脑地向荷花抒发他酒后飘飘欲仙的感觉,出一上联道:
  “姐夫入座三杯醉者也;”
  荷花见姐夫醉成这个样子,咯咯一笑,立即对出了下联:
  “酒鬼出门一拱歪之乎。”
  鲁秀才一听小姨子竟敢说他这个当姐夫的是“酒鬼”,心中难免生气,可略一沉思,便对小姨子刮目相看了。他万万没料到这个豆蔻少女居然这般有才学,竟然用“之乎”对他上联的“者也”,用的是文言虚词对文言虚词的手法,而且对得工整稳妥。
  荷花听姐夫说前来借粮食,便劝姐夫不要再沉迷在酒杯之中了,赶紧去寻个启蒙馆儿,当名私塾先生,挣些钱来养家糊口。鲁秀才本来就不把当私塾先生看在眼里,也吃不了那种为教书而早起晚睡的苦,便又用对对联的方式回绝荷花。这一次,他要把“之乎者也”全用上,看这个小妮子还能用什么字来对。于是,他吟一上联道:
  “教私塾,只住两间陋室,点一盏昏灯,半夜时分,批些之乎者也;”
  他刚用上联诉说了当私塾先生的苦楚,荷花便真心诚意地对一下联规劝道:
  “当先生,也称半个夫子,挣几串大钱,数年光景,养活老婆孩子!”
  鲁秀才一听荷花的下联,惊得瞠目结舌。原来,他上联的“之乎者也”,已经不再是虚词了,而是指学生所写的文字,全部变成了名词。荷花用“老婆孩子”来对,当然是再高明不过的了。不过,这位姐夫觉得自己是个秀才,岂能败在一个小姑娘手中?他见只有小姨子一人在家,便放开了胆子,轻薄起来,以她的名字“荷花”为题,出一上联道:
  “荷花几时结莲子?”
  小姨子当然听出了这个上联有问她何时生孩子的侮辱之意,心中“腾”地升起了一团怒火,也不管面前的人是不是姐夫的身份了,便对出下联进行反讥:
  “狗嘴何曾吐象牙!”
  鲁秀才被骂了一通,自知不是对手,只好推说自己喝醉了酒,所以言出无状,望妻妹多加原谅。他为了表示向荷花道歉,又出一上联道:
  “红白之间,醉后怎会知南北?”
  荷花立即又对出下联道:
  “青黄不接,贫时只能借东西!”
  鲁秀才听了,立即来了个借坡下驴,忙问道:“这么说,妻妹是答应借给我粮食了?”
  荷花指了指装好粮食的口袋说道:“你赶快背着走吧,饿死你这个酒鬼不打紧,饿坏了我姐姐和孩子咋办?”
  
  (责编: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