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一
乐
舜白玉琯 师延 师旷 师涓 楚怀王 咸阳宫铜人 隋文帝 唐太宗 卫道弼曹绍夔 裴知古 李嗣真 宋 沇 王仁裕 李师诲 琴 玙璠乐 刘道强 赵后 马融 杨秀 李勉 张弘靖 董庭兰 蔡邕 于頔 韩皋 王中散 瑟 阮咸
乐
舜白玉琯舜之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琯。知古以玉为琯,后乃易之以竹为琯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凤凰仪也。(出《风俗通》)舜帝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陵儒生奚景在冷道舜祠下得到一笙白玉琯,才知道古时候用玉做成琯,后来换用竹子来作琯了。用白玉做乐器,才能引得神仙来和奏。凤凰来作伴。
师延
师延者,殷之乐工也。自庖皇以来,其世遵此职。至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终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绝,而或出或隐。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乎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抚一弦之琴,则地祗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当轩辕之时,已年数百岁,听众国乐声,以审世代兴亡之兆。至夏末,抱乐器以奔殷。而纣淫于声色,乃拘师延于阴宫之内,欲极刑戮。(阴宫囚人之所)师延既被囚絷,奏清商流徵调角之音。司狱者以闻于纣,犹嫌曰:"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悦也。"犹不释。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乃得免炮烙之害。闻周武王兴师,乃越濮流而逝。或云,其本死于水府。故晋卫之人镌石铸金图画以象其形,立祠不绝矣。(出《王子年拾遗记》)
师延,殷朝的乐工。自庖皇以来。历朝历代他家世袭这个职务。到了师延能够精确地讲述出阴阳之声,判明内函的象纬之意,人们始终也不了解师延这个人。他历经的世代久远,时而出世时而隐没。在轩辕氏时,师延是司乐的官员。到了殷商时他全面修编了三皇五帝时的乐章,已经达到了弹拔一弦琴,就能让地神都出来听;吹玉琯,引来天神都降临凡世。师延在轩辕氏时代,已经有数百岁了。他能从听各国的乐声中审度出世代兴亡的预兆。到了夏朝末年,他抱着乐器投奔殷商。然而到殷纣王时,由于对王浸淫于声色之中,将师延幽拘在阴宫中,准备处以极刑。师延在阴宫中奏清商流徵调角等雅乐,看守阴宫的狱卒已在纣王宫里听到过,于是厌烦地说:"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淳朴的乐音,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可以享受的啊!"不释放他。师延又奏迷魂淫魄的靡靡之音,用这种音乐来表现修夜的欢娱,使看守他的狱吏们听得神迷心荡,他乘机逃出来,免去了受炮烙这种刑罚。在逃亡的途中,师延听说周武王兴师伐纣,于是他在涉过濮水时沉没水中了。有人说师延死在水府里。因此,晋国、卫国的民众镌石铸金刻画上师延的图象,不断有人为师延立祠供奉他。
师旷
师旷者,或云出于晋灵之世。以主乐官,妙辩音律,撰兵书万篇,时人莫知其原裔,出没难详也。晋平公时,以阴阳之学,显于当世。乃薰目为瞽,以绝塞众虑。专心于星算音律,考钟吕以定四时,无毫厘之异。春秋不记师旷出于何帝之时。旷知命欲终,乃述《宝符》百卷。至战国分争,其书灭绝矣。晋平公使师旷奏清徵,师旷曰:"清徵不如清角也。"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败。"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掣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病。(出《王子年拾遗记》)
师旷这个人,有人说出生在晋灵公时代,任掌管乐的官员。他辨识音律的能力很高,还撰写过兵书一万篇。当时的人都不知道他祖居在那儿,他的家世出身也很难查询。到了晋平公时,师旷因为精通阴阳学而闻名于世人。为了杜绝世人的疑虑,他将自己眼睛薰瞎。师旷专心研究星相、计算和音律,考证黄钟大吕来定四时,没有一点差错。史书上没有记述师旷出生在哪朝哪代。师旷知道自己寿命将要终结了,于是著述了《宝符》一书,共一百卷。这部书传到战国时,在战乱中湮灭了。晋平公让师旷演奏清徵给他听。师旷说:"清徵不如清角好听啊。"平公问:"清角很好听么?"师旷答:"国君你的德行薄,不能够听它啊。非要听,恐怕会给你带来败运的。"平公说:"我已经老朽了。平生我最喜爱的就是音律,就让我听一回清角吧。"师旷不得已就鼓奏了清角给平公听。刚开始演奏,有彤云从西北方向的天空中涌出。继续演奏下去,狂风刮来了,随着下起了大雨。刮坏了帐幔,刮得案上放置的盛肉器具摔碎一地。同时,将廊上的房瓦都掀落在地上。围坐听乐的王公大臣都惊恐地逃散了,晋平公吓得匍匐在廊室。于是,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晋平公也从此一病不起。
师涓
师涓者出于卫灵公之世。能写列代之乐,善造新曲,以代古声,故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夏有《明晨》、《焦泉》、《朱(朱原作之,据明抄本改)华》、《流金》之调;秋有《商飚》、《白云》、《落叶》、《吹蓬》之曲;冬有《凝河》、《流阴》、《沉云》之操。此四时之声,奏于灵公,公沉湎心惑,忘于政事。蘧伯玉谏曰:"此虽以发扬气律,终为沉湎靡曼之音,无合于风雅,非下臣宜荐于君也。"灵公乃去新声而亲政务,故卫人美其化焉。师涓悔其违于雅颂,失为臣之道,乃退而隐迹。伯玉焚其乐器于九达之衢,恐后世传造焉。其歌曲湮灭,世代辽远,唯纪其篇目之大意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师涓,出世在卫灵公时代。他能记谱各个朝代的乐曲,还能创造新的乐曲,用来替代古曲。他曾谱写过表现四时的乐曲。表现春天的有《离鸿》、《去雁》、《应苹》等新曲;表现夏天的有《明晨》、《焦泉》、《朱华》、《流金》等新曲;表现秋天的有《商飚》、《白云》、《落叶》、《吹蓬》等新曲;表现冬天的有《凝河》、《流阴》、《沉云》等新曲。师涓将自己谱写的表现四时的新曲演奏给卫灵公听。灵公听了后久久沉湎于新曲中心神迷乱,竟然忘却了料理国家政务。蘧伯玉规谏灵公说:"师涓谱写的四时新曲虽然发扬了气律的特色,但是这些新曲都是听了让人心神迷乱的靡靡之音,跟风雅等古曲有本质的区别,不适宜下臣推荐演奏给国君听的啊。"于是,卫灵公再不听四时新曲又重新料理国事了。因此,卫国臣民都赞美卫灵公。师涓对于自己违背雅颂等古曲清新古朴的风格而谱写靡靡之音的四时新曲非常悔恨,认为这是丧失了作为良臣的操守,于是退隐不知去向。蘧伯玉在通达九方的闹市街口焚毁了师涓制作的所有乐器和谱写的新曲,惟恐后来的人们制造传播这些乐件和曲子。师涓所谱写的新曲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了。世代太久远了。到今天,师涓当年谱写的新曲早已失传了,只记录下它的一些篇目及大概意思而已。
楚怀王
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帝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楚怀王之时,与群才赋诗于水湄。故云,潇湘洞庭之乐,听者令人难老,虽《咸池》《萧韶》不能比焉。每四仲之节,王尝绕山以游宴。各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惟仲春律中夹钟,乃作轻流水之诗,宴于山南。时中蕤宾,乃作《皓露》《秋霜》之曲。其后怀王好进奸雄,群贤逃越。屈平以忠见斥,隐于沅澧之间。王迫逐不已,乃赴清冷之渊。楚人思慕之,谓之水仙。(出《王子年拾遗记》)
洞庭有山浮在水上,水下面有金子造的堂馆数百间,相传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住在这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篌、管、笙、箫奏出的优美的乐声响彻山顶。楚怀王时,怀王和群臣在洞庭水边饮酒吟诗。因此有人说:"潇湘洞庭的仙乐,能让听到它的人不老,古时候的《咸池》、《萧韶》等雅乐也不能相比。"因此,每到四仲节日,楚怀王都与群臣绕山游宴,不同的时节演奏不同的乐章。唯有在演奏仲春节律的乐章时,中间夹入金钟如水轻流。一边听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边在山南饮酒作乐。当时正是初夏五月,却演奏《皓露》、《秋霜》等曲子,曲中藏着冷硬肃杀之气。此后,楚怀王喜欢重用奸雄之辈,贤良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上大夫屈原苦苦劝谏楚怀王,却遭到怀王的贬斥被流放,隐没在沅水、澧水一带。楚怀王不断地迫害屈原。屈原悲愤绝望投入清冷的汩罗江中溺死。楚国民众思慕屈原,称他为水仙。
咸阳宫铜人
秦咸阳宫中有铜人(铜人原作铸铜,据明抄本改)十二枚,坐高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竽笙,各有所执。皆组绶华采,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出《西京杂记》)
秦咸阳宫有铜人十二枚,坐着约高三五尺,并排坐在一领大席上,手中各自捧着琴、筑、竽、笙等各种乐器,身上披着华丽的宽大绶带,栩栩如生,跟活人相差无几。席下有根铜管,管的上口高数尺,其中一根管子中空,里面放进去象手指头那么粗的绳子。让一个人吹那根空管,再让一个人拉动管中的绳子,这时铜人手中的乐器就会一齐舞动发出音响,跟真乐器一样。
隋文帝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于翟泉获玉磬十四。悬之于庭,有二素衣神人来击之,其声妙绝。(出《洽闻记》)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在翟泉得到玉磬十四只,文帝将它们悬挂在庭院。有两个身着白衣的神人来击玉磬,奏出绝妙的乐曲。
唐太宗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及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诗序》云,"太平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曲八十四调。祭环丘以黄钟为宫,方泽以大吕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迎享,则随月用律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唯扣七钟。余五虚悬而不扣。及孝孙造旋宫之法,扣钟皆遍,无复虚悬矣。时张文收善音律,以萧吉乐谱未甚详悉,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义。太宗又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孝孙参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调之,声乃畅彻。知音乐者咸伏其妙,授协律郎。及孝孙卒,文收始复采三礼,更加厘革,而乐教大备矣。(出《谭宾录》)
又
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个,缺其一,宜如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求之,如言所得。(出《国史异纂》)
又
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张率更制为《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出《国史异纂》)
又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又
《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庆善乐》,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出《国史异纂》)
唐太宗很重视标准规范,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于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孙校正宫商,起居郎吕才研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证律吕。让他们删去那些芜杂散滥的,整理出标准规范的音律。于是,整理编制出来降神的乐曲,九功舞蹈,很快在国内传播开了。初时,祖孝孙认为江南梁、陈等地的乐曲多掺杂着吴、楚的小调,北方周、齐一带的乐曲多用的是胡戎的伎艺。于是他悉心探索北南乐曲的不同风格,再参考古乐曲,创作了大唐雅乐,以着十二律,各顺其月,以序为宫,叫旋宫。按《礼记》上的:伟大的乐曲与天地相和。《诗经》序上说:太平时代的音乐以安定为乐曲的题旨,他的政事就通和,因此又创作编制了十二和的乐曲,共三十曲八十四调。祭奠天地以黄钟为宫,祭奠大泽以大吕为宫,祭奠宗庙以太簇为宫。至于一年四季在五郊祭迎五帝祈求丰年时,就随月用律为宫。起初,隋朝的乐官只用黄钟一宫,扣七钟,余下的五钟悬在那里不扣。到了祖孝孙创造旋宫之法后,十二钟都扣,再没有悬在那里不扣的了。当时,张文收非常通晓音律,认为肖吉所制的乐谱不怎么详细,他研究考查了历代的音律沿革,截取竹管制成十二律来吹,用来标志十二旋宫。唐太宗又召张文收在太常卿祖孝孙手下工作,让他协助祖孝孙审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人称哑钟,没有人能通晓演奏它的办法。张文收用吹律调它,发出的声音才畅彻悦耳,通晓音乐的行家们都佩服他的技艺高超。张文收被太宗授与协律郎的官职。待到太常卿祖孝孙过世后,张文收开始又采集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曲,进行仔细地删改、整理、编纂,终于使乐教完备了。
又
润州曾掘地得到玉磬十二只献上。张率更扣击其中的一只说:"此磬是晋时某岁制造。这年闰月,造磬人按照月份制的,应当有十三只,现在还缺少一只。应当在取出黄钟的地方东边九尺再挖,一定会找到缺少的那只的。"人们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掘,果然又挖出一只磬来。
又
唐贞观年间,天上有祥瑞的景云出现,地上黄河水变清了。张率更写了一首《景云河清歌》,名为《燕乐》,今天元会第一个演奏的就是这首歌。
又
唐太宗平定刘武周的叛乱后,河东的百姓当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军士们争相演奏秦王所作的古歌《破阵子》。后来,乐官将这首古歌编入《乐府》。
又
《破阵乐》演奏时,军士披戴铠甲,手执戟矛,边歌边舞,用来象征征战冲杀的场面。《庆善乐》演奏时则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郑公一听到奏《破阵乐》时,就低下头不看;奏《庆善乐》时,则百看不厌。
卫道弼曹绍夔
乐工卫道弼,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合享北郊。御史怒绍夔,欲以乐不和为罪。杂扣钟磬声,使夔闻,召之无误者,由是反叹伏。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夔与僧善,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迄,出怀中锉,鑪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出《国史异纂》)
乐工卫道弼,是个普天下没有人能够用声律来骗他的人。曹绍夔与卫道弼都是执管声律的官员。有一年冬祭北郊,曹绍夔不知因为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员。这位御史大员以乐律不和为由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差了,这样,反让这位御史大为赞赏佩服。洛阳有一僧人,他房中有一石磬每天半夜时就自己鸣响。僧人感到怪异,惧恐成病。到处请术士,千方百计地用符咒制服石磬,让它别在自鸣了,始终未见成效。曹绍夔跟这位僧人是好朋友,听说僧人病了前来探望。问起得病的缘由,僧人如实相告。曹绍夔听了后,隔了一会敲斋室内的钟,于是磬就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僧人说:"明天你摆上一桌盛宴招待我,我一定为你除掉这个妖磬。"僧人虽然不信曹绍夔的话,但还是希望他能治住妖磬,仍然在第二天摆上一桌酒席招待他。曹绍夔吃罢酒宴,从怀中取出一把锉,将僧人室中的石磬锉了几个地方,这以后石磬再也不自鸣了。僧人苦苦问询曹绍夔为什么他锉一锉,石磬就不自鸣了?曹绍夔告诉他:"石磬的鸣声跟斋屋中的钟声的音律相合,你敲钟磬就发声相和,就是这个道理啊。"僧人听后大喜,他的病也很快就痊愈了。
裴知古
裴知古奏乐,谓元行冲曰:"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其在唐室子孙耳。"其月,中宗即位。(出《谭宾录》)
有一次裴知古奏乐,然后对元行冲说:"金石谐和,必当有吉庆的事情啊。这种吉庆的事情应在唐宗室中。"就在他说这些话的当月,武则天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大唐国号。
又
知古直太常,路逢乘马者。闻其声,窃言曰:"此人即当堕马。"好事者随而观之,行未半坊,马惊殆死。又尝观人迎妇,闻妇珮玉声曰:"此妇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亡。善于摄生,开元十二年,年百岁而卒。(出《国史异纂》)
裴知古去太常官衙,途中遇见一个骑马的人,听听他的声音,私下说:"这个人立即就会从马上摔下来。"有好奇的人随在那个骑马人的后面观察,行不到半条街,马受惊吓跳起将那个骑马人摔死在地上。又有一次,裴知古观看一家娶亲,他听了听新娘身上珮玉的响声,说:"这位新娘剋婆婆。"就在这同一天,她婆婆果然患病死了。裴知古善养生,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李嗣真
唐朝承周隋离乱,乐悬散失,独无徵音,国姓所缺,知者不敢言达其事。天后末,御史大夫李嗣真密求之不得,一旦秋爽,闻砧声者在今弩营,是当时英公宅。又数年,无由得之。其后徐业反,天后潴其宫。嗣真乃求得丧车一镡,入振之于东南隅,果有应者。遂掘之,得石一段,裁为四具,补乐悬之缺。后享宗庙郊天,挂簨簴者,乃嗣真所得也。(出《独异志》)
李唐王朝建国初时,由于经历了周、隋的战争离乱,悬挂的钟、磬等乐件散失,缺少徵音,知道这件事的人不敢向朝廷说。则天女皇末年,御史大夫李嗣真暗中寻找没有得到。一个秋高气爽的白日,听到有砧声从今弩营中传来,跟徵音相似。但是,当时这地方是英国公徐家的宅院,过了好几年都没有缘由得到。后来,徐敬业起兵反叛则天武后,武则天放水淹没他的府第。李嗣真找到丧车一辆短剑一柄。进入徐府内,在东南边敲地寻找,果然有回应声。掘开地面,得到一石。李嗣真将这段石头裁成四具悬乐,补上了乐悬所缺的徵音。这以后,凡举行郊祭,悬挂的簨簴,就是李嗣真补上的啊。
宋沇
宋沇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沇考钟律得之。(出《国史补》)
沇为太常丞,尝一日早于光宅佛寺待漏,闻塔上风铎声,倾听久之。朝回,复止寺舍。问寺主僧曰:"上人塔铃,皆知所自乎?"曰:"不能知。"沇曰:"其间有一是古制。某请一登塔,循金索,试历扣以辨之,可乎?"僧初难后许,乃扣而辨焉。在寺之人,即言往往无风自摇,洋洋有闻,非此耶。沇曰:"是耳。必因祠祭,考本悬钟而应之。"固求摘取而观之,曰:"此沽洗之编钟耳,请旦独掇(旦掇羯鼓录作且缀)于僧庭。"归太常,令乐工与僧同临之。约其时,彼扣(扣原作知,据明抄本改)本悬,此果应,遂购而获焉。又曾送客出通化门,逢度支运乘。驻马俄顷,忽草草揖客别。乃随乘行,认一铃,言亦编钟也。他人但觉镕铸独工,不与众者埒,莫知其余。乃配悬,音形皆合其度。异乎,此亦识徵在金奏者与。(出《羯鼓录》)
太乐令宋沇,在辨识音律方面,近代人没有谁能超过他。太常缺少徵调已经很久了。宋沇考查钟律得到了。
宋沇任太常丞后,有一天早晨在光宅佛寺等待上朝的时辰,听到塔上风铎响声。早朝归来,走到光宅佛寺又停下来。进寺问主持僧:"上面悬挂的塔铃,都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么?"僧人答:"不知道。"宋沇说:"其中有一个塔铃是古代制做的。请让我登上塔顶,沿着上边的铁索,试着扣动几下听听可以吗?"主持僧起初犹豫,后来还是答应他的要求了。于是宋沇登上塔顶,扣动塔铃听音辨识。寺内的僧人纷纷说道:"塔上的风铃常常无风自己摇动,发出的响声,非常好听。不象你扣动发出的这种声音。"宋沇说:"是的。"心想:僧人说的这种现象,一定是在祭祀祖庙时,扣乐悬编钟时,这边寺塔上有相同音律的编钟发出响声共鸣。因此一定要摘下塔上的风铃观察一下。于是对僧人说:"这个风铃是沽洗编钟,请单独将它取下来放在院里。"宋沇回到太常府衙,让乐工和僧人一块亲临现场观看。约定好时间,太常府衙那边扣动悬挂的编钟,寺院中的这个沽洗编钟果然应和。于是将它向寺院买下来,放回太常本悬处。又有一次,宋沇送客人出通化门,遇到掌管财务的度支运乘,上马稍许,忽然匆忙作揖告别。待度支使运乘走后,宋沇又悄悄地跟随在后面,又认得一铃,说这只铃也是失去的编钟。别人只觉得这只铃铸造的技艺很独道,与众不同,别的就看不出来了。待到配悬在原有的编钟间,才看出来不论是外形还是发音都符合。奇怪吗?这正是识徵的人在演奏编钟的人之中啊!
王仁裕
晋都洛下,丙申年春。翰林学士王仁裕夜直,闻禁中蒲牢,每发声,如叩项脑之间。其钟忽撞作索索之声,有如破裂,如是者旬余。每与同职默议,罔知其何兆焉。其年中春,晋帝果幸于梁汴。石渠金马,移在雪宫,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出《玉堂闲话》)
丙申年春天,在晋国都城洛下。翰林学士王仁裕值宿,听到宫中的蒲牢里,常常有声响传出来,象敲膀颈与脑袋之间。乐悬上的编钟忽然碰撞发出索索的声音,象破裂了似的。这种响声出现了十多天。王仁裕每当和同仁悄悄议论这件事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这年仲春,晋帝果然迁都汴梁,将石渠阁里的藏书和金马移在雪宫,到今天已经十三年了。索索之声,就是征兆啊。
李师诲
李师诲者,画番马李渐之孙也。为刘从谏潞州从事。知从谏不轨,遂隐居黎城山。潞州平,朝廷嘉之,就除县宰。曾于衲僧外,得落星石一片。僧云:"于蜀路早行,见星坠于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断磬。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绦处尚光滑。岂天上奏乐器毁而坠欤?"此石流转到安邑李甫宅中。(出《尚书故实》)
李师诲,是绘画番马李渐的孙子,任潞州刘从谏的从事。得知刘从谏图谋不轨,于是就隐居在黎城山中。刘从谏反叛被平息后,朝廷嘉奖李师诲,升迁他到除县任县宰。李师诲曾在一位穿衲衣的僧人那里,得到陨石一片。那个僧人说:"一次,他早起行走在蜀道上,看见有一颗流星坠落在前边。掘地,挖出这片陨石,如断磬。陨石的右端雕刻一个狻猊头,也象磬,有孔,穿丝带的地方还很光滑呢。这大概是天上有神人奏乐乐器坏了掉到地上的吧!"这块陨石后来流传到安邑李甫家。
琴
玙璠乐
秦咸阳宫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七宝饰之,铭曰玙璠之乐。(出《西京杂记》)
秦咸阳宫藏着一架古琴,长六尺,安着十三根琴弦。用二十六根绳索系着。整架琴都镶嵌着金、银、琉璃、砾磲、玛瑙、珍珠、玫瑰宝石等七宝,上面铭刻有"玙璠"二字,这架琴就叫"玙璠乐"。
刘道强
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凫寡鹤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出《京西杂记》)
齐国人刘道强弹得一手好琴。他能在琴上弹奏出单只野凫与失去伴侣的白鹤绕空飞翔、鸣声凄绝的形象来。听他弹琴的人,被他弹奏的琴声所感染,都不能自制。
赵后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烈女之象。亦善为《归凤》《送远》之操焉。(出《西京杂记》)
赵后有一架宝琴,叫凤凰。琴上面都是用金、玉等珠宝镶嵌,暗起的龙、凤、螭、鸾,及古代贤、烈女子的图象。赵后还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弹奏《时凤》、《送远》等曲。
马融
马融历二郡两县,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尝按论刑杀一人。性好音乐,善鼓琴吹笛。每气出蜻蜊(明抄本蜊作蛚)相和。(出《商芸小说》)
马融曾在二郡二县为官,没有什么政绩,办事也跟常人一样。他在武都任职七年,在南郡任职四年,从未按照刑律上的规定处死过一个人。马融生性爱好音乐,鼓一手好琴吹一管好笛。每当他鼓琴吹笛时,都引来蟋蟀相和。
杨秀
隋文帝子蜀王秀,尝造千面琴,散在人间。(出《尚书故实》)
隋文帝的儿子蜀王杨秀,曾经制作一架千面琴,散失在民间。
李勉
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桐梓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谓之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百衲琴。用蜗壳为徵,共间三面尤绝异,通谓之响泉韻磬。弦一上,可十年不断。(出《尚书故实》)
又
勉又取漆筒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韻磬,自宝于家。
又
京中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损处惜而不治。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上者以玉徽,次者以宝徽,又次者以金螺蚌徽。
唐汧国公李勉喜爱雅琴,曾经选用最好的桐木和梓木,将它们砍碎再重新拼合在一块儿,制成琴,取名叫"百衲琴",镶嵌蜗壳为标志。这架琴的三面尤其绝异,人们都称它为响泉韻磬,上一次弦,十年不断。
又
李勉又用漆筒作琴,作了几百张,谁向他要琴,他都给。在这几百张琴中,出了两张绝代好琴,一张名叫响泉,一张名叫韻磬,自家珍藏起来。
又
在京都长安,樊家、路家制作的琴堪称第一。路家藏有房太尉石枕一具,枕上有一处破损了可惜不能修复过来。蜀中雷家制的琴,常常是自己品评它的好坏、优劣。上品琴镶玉作标志,较好的琴镶宝石作标志,较差的镶金螺蚌壳作标志。
张弘靖
张相弘靖夜会名家,观郑宥调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动宫则宫应,动角则角应。稍不切,乃不应。宥师董庭兰,尤善汎(按吴曾能改斋漫录五引汎作沉。)声、祝声。(出《国史补》)
宰相张弘靖一天夜晚拜会有名的琴师郑宥,观看郑宥给二张琴调音。调宫则宫应,调角则角应,稍微不准确,就不应。郑宥的老师董庭兰,尤其善长弹奏和声与祝声。
董庭兰
响泉、韻磬,本落樊泽司徒家,后在珠崖宅,又在张彦远宅,今不知流落何处。弹琴近代称贺若夷、甘党。前有董庭兰、陈怀古。怀能況(況疑是汎。详前张弘靖条。)祝二家声,谓大小胡笳也。萧古亦善琴,云胡笳第四头。犯无射商,遂用其音为萧氏九弄。(出《卢氏杂说》)
响泉、韻磬二琴原本落在司徒樊泽家,后又落在珠崖宅,又落在张彦远宅,现在不知流落在谁家。琴弹得最好的人,在近代应该说是坝若夷与甘党。这以前有董庭兰、陈怀古。怀古能用况、祝二家的技法弹琴,谓大、小胡笳。萧古也善弹琴,叫做胡笳第四头。犯无射商,于是采用他的音律谱成萧氏九曲。
蔡邕
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比往而酒会已酣焉,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出《汉书》,明抄本作出华嫱《汉书》,疑是华峤《后汉书》)
蔡邕在陈留时,邻人请蔡邕去他家赴酒宴。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客人中间有人弹琴。蔡邕走到门口,悄悄听琴声,自语:"嘻!用琴声召唤我怎么琴声里却流露出杀机呢这是为什么?"于是返回家去。被派去请蔡邕的仆人告诉主人说不知什么原因蔡老爷又回自己家啦。主人立即亲自追到蔡邕家问他为什么又回来啦?蔡邕将事情的缘故告诉了邻人。弹琴的这位客人知道后,向蔡邕解释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悄悄爬向一只鸣蝉,而蝉又将离去。螳螂与蝉,一个向前一个后去,我心里恐怕螳螂扑不到蝉,不自觉间将这种心绪在琴声中流露出来。这真的不是心怀杀你的想法而用琴声表现出来。"蔡邕听了后,说:"从这件事情上足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琴师啊!"
于頔
于司空頔常令客弹琴。其嫂知音,听于帘下。叹曰:"三分之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无本色韻。"(出《国史补》)
司空于頔常让客人弹琴,于頔的嫂子懂得音律,立于门帘里边听。一次,一位客人弹琴,于頔的嫂子听了后,叹惜地说:"三分之中,一分是筝声,二分是琵琶声,就是缺少琴声的本来韻色。"
韩皋
韩皋生知音律。尝观弹琴,至《止息》,叹曰:"妙哉,稽生之为是也。"其当晋魏(魏原作卫。据明抄本改。)之际,其音主商。商为秋声,秋也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又晋承金运之声也,此所以知魏之季,而晋将代之也。慢其商弦,以宫同音,是臣夺君之义也。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司马懿受魏明帝顾托,后返有篡夺之心。自诛曹爽,逆节弥露。王陵都督扬州,谋立楚王彪。母丘俭、文钦、诸葛诞,前后相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匡扶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散败于广陵,故名其曲为广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广陵始也。《止息》者,晋虽暴兴,终止急于此也。其哀愤戚惨痛迫切之音,尽在于是。永嘉之乱,是其应乎。叔夜撰此,将贻后代之知音者,且避晋祸,所以托之鬼神也。皋之于音,可谓至矣。(出《卢氏杂说》)
太保韩皋精通音律。一次观客人弹琴,观到《止息》一曲时,韩皋大声赞许地喊:"妙啊!这不是当年中散大夫嵇叔夜创制的《止息》名曲吗?"嵇叔夜生当魏、晋交替之际。《止息》一曲是商调,商是为秋声。秋,一岁的后半年。金风一起,天萧地瑟,草枯木谢,一片肃杀之气。另外,晋承金运之声,由此可知曹魏已到王朝之末,将被晋所取代。乐曲中商弦转慢,以宫同音,喻臣夺君的意思。由此可知司马氏将篡魏以代之。司马懿受魏明帝曹睿顾托,后来反生篡夺之心,从诛杀曹爽起,便露出叛逆篡位的野心。王陵督扬州,想立楚王曹彪,不成。毋立俭、文钦、诸葛诞三人先后都任过扬州都督,都有匡复曹魏的举动,事情败露后都被司马氏所杀害。嵇康以扬州古为广陵之地,上述四人都是曹魏的文武大臣,又都先后在广陵事败身亡,因此将他亲手所写的抒发胸中郁愤之气的琴曲命题为《广陵散》,《止息》一曲是其中的一支。说的是曹魏散亡自广陵始啊。至于《止息》一曲是《广陵散》组曲的末篇,喻有司马氏虽然由在广陵屠杀曹魏忠臣开始了他们篡位的逆举,但是他们也终将会覆灭在这里的。嵇叔夜胸中郁积的哀、愤、戚、惨、痛迫之切的心绪,都化为音律在这组乐曲中宣泄出来。曲中司马氏兴于广陵、衰于广陵的寓意,后来的晋怀帝永嘉之乱也应验了。嵇叔夜撰写这组古曲,既是为了留给后来的知音,也是为了避过司马氏对他的迫害。因此,假托鬼神。从上述理论看,韩皋对音律的钻研与深刻理解,可谓已经到了极致啊!
王中散
唐乾符之际,黄巢盗据两京,长安士大夫避地北游者多矣。时有前翰林待诏王敬傲,长安人。能棋善琴,风骨清峻。初自蒲坂历于并。并帅郑从谠,以相国镇汾晋。傲谒之,不见礼。后又之邺,时罗绍戚(明抄本戚作威)新立,方抚士卒,务在战争。敬傲在邺中数岁。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适于道观中,与敬傲相遇。又有李处士亦善抚琴,山甫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清韻古。感动神。(许刻本神下有爽字)曲终。敬傲潜然返袂云:"忆在咸通,王庭秋夜,供奉至尊之际,不意流离于此也。"李处士亦为《白鹤》之操。山甫援毫抒思,以诗赠曰,"幽兰绿水耿清音,叹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苦沾襟。"余句未成。山甫亦自黯然,悲其未遇也。王生因别弹一曲,坐客弥加悚敬,非寻常之品调。山甫遂命酒停弦,各引满数杯,俄而玉山俱倒。洎酒醒,山甫方从客问曰:"向来所操者何曲,他处未之有也。"王生曰:"某家习正音,奕世传受。自由德顺以来,待诏金门之下,凡四世矣。其常所操弄,人众共知。唯嵇中散所受伶伦之曲,人皆谓绝于洛阳东市,而不知有传者。余得自先人,名之曰《广陵散》也。"山甫早疑其音韻,殆似神工,又见王生之说,即知古之《广陵散》,或传于世矣。遂成四韻,载于诗集。今山甫集中,只标李处士,盖写録之误耳。由是李公常目待诏为王中散也。王生后又游常山,是时节帅王镕年在幼龄,初秉戎钺。方延多士,以广令名。时有李夐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许刻本改。)中、莫又玄秘书、萧珦员外、张道古、并英儒才学之士,咸自四集于文华馆。故待诏之琴棋,亦见礼于宾榻。岁时供给,莫不丰厚。王或命挥弦动轸,必大加锡遗焉。在常山十数年,甚承礼遇。敬傲每戴危冠,着高屐,优游啸咏而已。冬月亦葛巾单衣,体无绵纩,日醺酣于市,人咸怪异之。闻昭宗返正,辞归帝里,后不知所终。敬傲又能衣袖中剪纸为蜂蝶,举袂令飞,满于四座,或入人之襟袖,以手揽之,即复于故所也。常时咸疑有神仙之术。张道古与相善,每钦其道艺,曾著《王逸人传》,为此也。道古名睍,博字。善古文,读书万卷,而不好为诗。曾在张楚梦座上,时久旱,忽大雨,众宾皆喜而詠之。道古最后方成绝句曰:"亢旸今已久,喜雨自云倾。一点不斜去,极多时下成。"坐客重其文学之名,而哂其诗之拙也。(出《耳目记》)
唐僖宗乾符年间,农民起义军黄巢攻陷长安、洛阳两座京城。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及知识分子有很多人都离京北去躲避战乱。当时有个前翰林待诏,叫王敬傲,长安人氏,能奕围棋尤善弹琴,体貌清俊不凡。王敬傲离开京城长安后,起初由蒲坂去并州。并州军统帅郑从谠以相国的身份镇守汾晋。王敬傲前去拜见他,遭到冷遇,又去邺州。正值罗绍戚刚刚立足,抚慰兵士,志在剿灭农民起义军,因此接纳了王敬傲。王敬傲在邺州旅居数年。当时李山甫也在邺州,以文笔雄健而闻名,寓居在道观中。还有个李处士也善弹琴。一次,王敬傲与李处士一同去道观中拜访李山甫。李山甫问他们二人:"听说二位都善弹琴,古有《幽兰绿水》一曲,可听说过吗?"王敬傲听了后,当即弹奏一曲,声清韻古,感动鬼神。一曲终了,王敬傲神色凄然,抖抖衣袖,说:"想当初在咸通年间,一个秋日的夜晚,应圣上诏请,在宫庭供奉,弹琴给圣上与王公贵人听。谁想到今天却流落到这里啊。"慨叹一番后,李处士也弹奏了一曲《白鹤》,李山甫援笔醮墨,凝思片刻,当场挥毫,写诗一首送赠王敬傲:"幽兰绿水耿清音,叹息先生柱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苦沾襟。"尾句还未写完,李山甫也早已神色黯然,悲怜他怀才不遇王敬傲又弹奏了另外一支曲子,坐上的客人们听后,越发敬重他。都认为王敬傲的琴艺绝非寻常的品调。于是,李山甫命人上菜斟酒,让大家连饮数杯,以表敬慕。稍许,全坐的人都醉倒了。醒酒后,李山甫跟客人们一块询问王敬傲:"你一向弹奏的都是什么曲子啊?怎么我们在别处没有听见过呢?"王敬傲回答说:"我们家操练的正宗琴曲,奕棋也是世传。自德顺以来,侍诏皇门已经四世。这些琴曲经常在皇宫里弹奏,人所共知。这是魏时中散大夫嵇康所传下的伶伦古曲,人们都说此曲跟嵇大夫一块灭绝在洛阳东市,而不知道还有传播的后人。我也是自先人那儿世代传学下来的,曲名叫《广陵散》。"李山甫早就怀疑王敬傲弹奏的不是一般的琴曲,好象只有神人才能作出这种妙音。现在听王敬傲这么一说,就知道也许真的是《广陵散》乐曲传于今世呢。于是写成四韻的一首诗。该诗载在《李山甫诗集》中。现在见到的《山甫诗集》,这首诗标的是李处士,大概是误写。从此,在李山甫的心目中,常常将侍诏的王敬傲视为王中散。王敬傲后来又出游常山,正值节度使卫镕年少气壮,初掌兵权延集多方人士用来传播他的令名。当时就有李夐郎中、莫又玄秘书、萧珦员外、张道古及诸多英才,都从四方集聚在文华馆。因此,王敬傲的琴技与棋艺也受到了礼遇。对他的生活用度,按照时令的变化及时供给,都很丰厚。而且每当卫镕召请他献艺时,事后都赏给他很多礼品。在常山这十几年,王敬傲很受卫镕的礼遇。他经常头戴峨冠,脚着高屐,悠闲地吟诗唱曲。就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他也只穿单衣,系葛巾,通体不见绵纩,整日在街市上喝得醉熏熏的,市人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他。后来,传来昭宗归都长安的消息,王敬傲辞别常山重归帝里,这以后就不知他的下落了。王敬傲还能在衣袖中剪纸为蜂蝶,举袖让它们飞出来,飘满四座,或入襟袖,或落入人手,少许,又都回到他的袖子里。当时人们都疑心王敬傲会神仙的法术。张道古跟王敬傲很要好,经常对他的为人与技艺表示钦敬。他曾著有《王逸人传》,就是为了表达他对王敬傲的倾慕。张道古名睍,知识广博,尤其通晓古文。但是他读书破万卷,却不好写诗。他在张楚梦座上任事时,时逢久旱,忽降大雨,众宾客都高兴地聚在一起写诗歇咏。张道古最后才写成一首五言绝句,诗是这样的:亢旸今已久,喜雨自云倾。一点不斜去,极多时下成。"众宾客听了他的诗后,虽然素常很看重他文才,却都讽笑他这首诗写得太拙劣了。
瑟
卢中丞迈有宝瑟四,各值数十万。有寒玉、石磬、响泉、和至之号。(出《传记》)
中丞卢迈藏有四只宝瑟,每只瑟都价值数十万钱。四只宝琴分别叫:寒玉、石磬、响泉、和至。
阮咸
元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元视之曰:"此阮咸所造乐也。"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清雅,今呼为阮咸者是也。(出《国史异纂》)
元行冲任太常少卿时,有人在古墓中掘得一个铜物状似琵琶而呈正圆形,没有人能认出它到底是什么。元行冲看了后,说:"这件东西是古人阮咸制作的乐器啊。"于是命人依照铜物的形伏、构造,用木仿造。制作出来后,试着弹奏,声音清雅,非常悦耳。今天叫"阮咸"的乐器就是这种物件。
又
晋书称阮咸善弹琵琶。后有发咸墓者,得琵琶以瓦为之。时人不识,以为于咸墓中所得,因名阮咸。近有能者不少,以琴合调,多同之。(出《卢氏杂说》)
《晋书》上称阮咸善弹琵琶。后人发掘阮咸墓,掘出一只琵琶,是用泥瓦作的。当时的人都不认识,认为是从阮咸墓中得到的,因此命名它为"阮咸"。近来。有许多人都能弹奏这种乐器,用琴合调伴奏,多数时候都是跟其它乐器共同使用。
乐二
大酺 梨园乐 太真妃 天宝乐章 韦皋 于頔 文宗 沈阿翘 懿宗 王令言 宁王献 王仁裕 歌 秦青韩娥 戚夫人 李龟年 李衮 韩会 米嘉荣 笛 昭华管 唐玄宗 汉中王瑀 李謩 许云封 吕乡筠 觱篥 李蔚
大酺
唐玄宗在东洛,大酺于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阙者。或谓令较其胜负而赏罚焉。时河内郡守令乐工数百人于车上,皆衣以锦绣;伏厢之牛,蒙以虎皮,及为犀象形状,观者骇目。时元鲁山遣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蒍,于蒍鲁山之文也。玄宗闻而异之,征其词,乃叹曰:"贤人之言也。"其后上谓宰臣曰:"河内之人,其在涂炭乎。"促命征还,而授以散秩。每赐宴设酺会,则上御勤政楼。金吾及四军兵士,未明陈仗,盛列旗帜,皆被黄金甲,衣短后绣袍。太常陈乐,卫尉张幕后。诸番酋长就食府县。教坊大陈:山车旱船,寻撞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又令宫女数百饰以珠翠,衣以锦绣,自帷中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引大象犀牛入场,或拜舞,动中音律。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出《明皇杂录》)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下令群臣聚饮在五凤楼下。又命令三百里以内的县令、刺史,率领本地的乐工和歌手赶来参加。还说让他们比赛胜负加以赏罚。当时,河内郡守让几百名乐工乘在车上,都穿着锦衣绣袍。在车厢上站立的牛身上披上虎皮,或将它们扮成犀牛,大象的形状,观看的人们都惊骇不止。当时还有从鲁山派来数十名乐工联合演唱于蒍谱写的歌。于蒍,是鲁山的一名文士。唐玄宗听了后很是惊异,传旨将歌词奉上,看后赞叹地说:"这是贤人的言论啊!"之后,玄宗对宰相们说:"河内人,他们都很困顿么?"催促将于蒍召来,授予他散秩的官职。每次群臣聚宴,玄宗都亲临勤政楼。金吾使及四军卫士,天还未亮就阵设仪仗。到处悬挂彩旗,卫士们都披戴黄金铠钾,着短后绣袍。执掌礼仪的官员太常卿献乐,卫士们阵列帷帐的后面。各蕃属国的首领、头人分别在各府县上就餐。教坊中所有的伶人都出场表演:山东旱船,寻撞走索,丸剑摔跤,戏马斗鸡,热闹非凡。玄宗又让数百宫女饰珠着翠,衣锦着绣,从帷幕里面走出来,敲击雷鼓,演奏《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载歌载舞。又引来大象、犀牛入场表演,或拜或舞,每个动作都踏着节拍随乐而舞。每到正月十五晚上,玄宗又亲临勤政楼观看各种社火表演,与民同乐。三公贵戚有官家特为他们设置的看楼,供他们合家登楼观看。到夜阑更深时节,玄宗又传旨让宫女在看楼前歌舞,共同娱乐。
梨园乐
天宝中,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安禄山自范阳入觐,亦献白玉箫管数百事,皆陈于梨园。自是音响殆不类人间。(出《谭宾录》)
天宝年间,唐玄宗命令宫女数百人充当梨园子弟,习歌演舞,她们都居住在宜春北院。玄宗一向通晓音乐。当时还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通晓音乐的著名乐师都在梨园任职。兼领朔方、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从范阳进京朝拜、献上白玉箫管数百件,都放在梨园。从这时起梨园的音乐象仙境一样。
太真妃
太真妃多曲艺,最善击磬。拊搏之音,玲玲然多新声,虽太常梨园之能人,莫能加也。玄宗令采蓝田绿玉琢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以金钿珠翠珍怪之物杂饰之。又铸金为二狮子,拿攫腾奋之状,各重二百余斤,以为趺。其他彩绘绚丽,制作精妙,一时无比也。及上幸蜀回京师,乐器多亡失,独玉磬偶在。上顾之凄然,不忍置于前,促令载送太常寺。至今藏于太乐署正声库者是也。(出《开元住信记》)
太真妃杨玉环能歌能舞会多种技艺,最擅长的是击磬。拍击之音,玲玲然,非常悦耳动听,而且演奏的多是新曲。就是太常寺、梨园的专职乐工,也不能跟太真妃相比。唐玄宗让人采来蓝田绿玉为她琢成玉磬,为帝王造器物的官,打造了挂磬的架子,还做了流苏等,并镶嵌上金钿珠翠等奇珍异宝等。又让人铸造金狮二只,作抓取跳跃之状,每只重二百斤,做为悬磬支架的底座。其他地方的色彩绘画也都繁饰华丽,作工都精妙异常,无与伦比。待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自蜀地重返京师。历经刀兵火燹,宫内的乐器遗失很多,唯有太真妃当年拊搏过的绿玉石磬还在。玄宗望着石磬,抚今追昔,神色凄然,再不忍心看它悬挂宫里,马上命人将它送到太常寺,放置在正声库房里。
天宝乐章
天宝中,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焉。其曲遍繁(繁原作系,据明抄本改)声,名入"破"。后其地尽为西蕃所没破,乃其兆矣。(出《传载录》)
天宝年间,乐章多用边疆的一些地名命名。如《凉州曲》、《甘州曲》、《伊州曲》等。这些乐曲普遍用的繁声,名前多冠以"破"。这些边地后来果然都被西边胡人所吞没占领,这些就是征兆啊!
韦皋
韦皋镇西川,进奉圣乐曲,兼与舞人曲谱同进。到京,于留邸按阅,教坊数人潜窥,因得先进。(出《卢氏杂说》)
韦皋镇守西川,向皇上进奉乐曲,连同跳舞的人乐谱一同进奉。到京后,在官邸处披阅,教坊中有几个人悄悄偷看,因此才被最先进奉皇上。
于頔
于司空頔因韦太尉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绶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虽诙谐,亦各有为也。頔又令女妓为侑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出《国史补》)
司空于頔因为太尉韦皋奉献圣乐,也撰写了《顺圣乐》进献。每有酒宴,都让人演奏《顺圣乐》。乐曲演奏到一半时,群舞的队列都匍伏在地,只有一人舞在中央。幕僚宾客韦绶笑着说:"为什么用穷兵独舞(谐音"黩武")呢!"虽然看是笑谈,其实是各有所指。于頔又让女舞妓作八人行舞。舞姿雄健丽妙,号称是《孙武顺圣乐》。
文宗
文宗善吹小管。时法师文溆为入内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内,收拾院中籍入家具辈,犹作法师讲声。上采其声为曲子,号《文溆子》。(出《卢氏杂说》)
唐文宗善吹小管。当时文溆法师进宫为最高的法师。一天获罪文宗,罪当流放。文溆法师的弟子进宫收拾他的物品。边收拾东西边模仿文溆法师讲道的声音,被文宗无意中听到,用这声音为旋律,即兴谱写出一支曲子,名叫《文溆子》。
沈阿翘
文宗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声词风态,率皆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元济败,因以声得为宫娥。"遂自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有也。"光明洁泠,可照十数步。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故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韻清越,听者无不怆然。上谓之曰:"天上乐。"仍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出《杜阳杂编》)
文宗时,宫人沈阿翘为皇上跳《河满子》舞,不论是歌声、歌词,还是舞姿神态,都宛扬畅丽。舞曲终,文宗赏赐给沈阿翘金臂环一只,问她:"从什么地方进到宫里来的?"沈阿翘回答说:"我原来是吴元济的乐妓。吴元济兵败后,我因为会歌会舞才得以进宫啊。"并且将白玉方响献给文宗皇上。说:"这白玉方响本是吴元济的。"白玉方响光洁明亮,可照十步内外。沈阿翘说击打这方响的槌,是用犀角做成的,不论遇到什么物件发出响声,都能在它这里得到回声。支架是用檀香木制成的,上面的文彩灿若云霞。它散发出来的香气扑人脸面,可弥漫月余不散。这方响的作工精妙非凡,因为它不是中国制造的。于是让阿翘当场演奏一阙《凉州曲》,声音清越,听的人无不神色凄凉。文宗赞叹地说:"真是天上仙乐啊!"于是挑选宫女中能歌舞的人让沈阿翘收为弟子,跟她学习歌舞。
懿宗
懿宗一日召乐工,上方奏乐为《道调弄》,上遂拍之。故乐工依其节,奏曲子,名《道调子》。十宅诸王,多解音声。倡优杂戏皆有之,以备上幸其院,迎驾作乐。禁中呼为"音声郎君"。(出《卢氏杂说》)
唐懿宗一次召见乐工。乐工方始为懿宗演奏《道调弄》,于是懿宗用手打着拍子,因此乐工就随着懿宗拍节演奏曲子,命名曲子为《道调子》。十家护卫都通晓声律。宫中的倡优杂戏人等都备好,以备皇帝亲临他们这里时演奏。为此,皇宫里的人,私下都叫懿宗"音声郎君"。
王令言
隋炀帝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子自内归。令言问其子:"今日所进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须随驾去,此曲子无宫声,上必不回。"果如其言。(出《卢氏杂说》)
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的儿子自宫内回家来。王令言问他的儿子:"今日进献给皇上的是什么曲子!"儿子说:"是《安公子》。"王令言让他儿子演奏一遍,听完后,说:"你不要随驾去江都了。这支曲子没有宫声,皇上一定不会回来了。"后来真如王令言说的那样,隋炀帝在江都被刺杀身死。
宁王献
西凉州俗好音乐,制新曲曰《凉州》。开元中,列上献之,上召诸王于便殿同观焉。曲终,(终原作江,据明抄本改)诸王拜贺,蹈舞称善,独宁王不拜。上顾问之,宁王进曰:"此曲虽佳。臣有所闻焉。夫音也,始之于宫,散之于商,成之于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袭于宫商也。斯曲也,宫离而少,徵商乱而加暴。臣闻宫君也,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咏歌,见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闻之默然。及安史乱作,华夏鼎沸,所以见宁王审音之妙也。(出《开天传信记》)
西凉州素有喜好音乐的风俗,制作新曲叫《凉州》,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远将这支曲子进献给玄宗皇帝。玄宗召集诸王在便殿一同观赏。曲终,诸王齐声祝贺,手舞足蹈,唯有宁王不祝贺。玄宗问他,宁王回答说:"这支曲子听起来是很美的,但是臣听人说,一支乐曲从宫音开始,在商音结束,中间由角、徵、羽诸音组成,没有不头、尾都相因宫、商的。这支乐曲,开头离开宫调而且中间也很少用宫,徵、商用的乱而且加强。臣闻宫是君,商是臣,宫不强盛则势力小,商有余则臣有僭越的欲望。势力小必然被下所逼,有僭越之欲必然犯上。事情引发在微细之端,而现形在音声之表;传播在咏歌,而见之在人事。臣恐有一天国人上下有走死逃亡之厄,乱臣有作乱逼上之犯,都预兆在这支曲子上啊。"玄宗皇帝听了默然无语。待到安史之乱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混乱,才证实了宁王审音度势的绝妙啊!
王仁裕
后唐清泰之初,王仁裕从事梁苑,时范公延光师之。春正月,郊野尚寒,引诸幕寮,饯朝客于折柳亭。乐则于羽,而响铁独有宫声,泊将掺执,竟不谐和。王独讶之,私谓戎判李大夫式、管记唐员外献曰:"今日必有诪张之事,盖乐音不和。今诸音举羽,而独扣金有宫声。且羽为水,宫为土,水土相克,得无忧乎?"于时筵散,朝客西归。范公引宾客,绁鹰火,猎于王婆店北。为奔马所坠,不救于荒陂。自辰巳至午后,绝而复苏。乐音先知,良可至矣。(出《玉堂闲话》)
后唐清泰初年,王仁裕在梁苑任从事。当时是范延光镇守在此。这年春正月,郊野还很寒冷。范延光率领诸位幕僚在郊外折柳亭为朝廷派来的使臣饯行,席间奏乐为乐。乐曲用的是羽调,而铙钹单独击出宫声,自相干扰,竟不谐和。王仁裕独自惊讶,暗下跟戎判大夫李式、管记员外唐献说:"今天一定要有差错的事情出现的,是乐音不和'兆示'出来的。刚才奏乐时诸音奏的是羽调,而唯独铙钹扣的是宫声。羽为水,宫为土。水、土相克,能没有忧患吗?"待到席散,朝庭使臣西归,范延光带领诸位宾客,驾鹰牵狗去王婆店北狩猎,从奔跑的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从辰巳到午后才从昏死中醒过来。王仁裕能够从乐音中预先得到征兆,其准确程度可算到了家啊!
歌
秦青韩娥
薛谈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去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谈谢求返,终身不敢言知。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对,三日不食。遽追而谢之,娥复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欢拤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善哭,効娥之遗声也。"(出《博物志》)
薛谈跟秦青学唱歌,没有完全学到秦青的唱歌的技艺,就自己以为全都学到手了,于是辞别秦青而归。秦青并没有阻止她离去。在郊外大道旁边的长亭为薛谈置酒辞行时,不由得一边拍着桌案一边引吭悲歌。歌声振动林木,响遏行云。薛谈听后立即表示谢意,请求继续留下来跟秦青学唱歌,此后终生再不敢说可以出师了。秦青对朋友说:"从前韩娥东行齐国去,途中没钱吃饭,过雍门卖唱乞食。她离去后留下的歌声绕梁回响,历时三日不消失,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离开这里呢。韩娥在客栈住宿时,旅人侮辱她。韩娥长声哀哭。整个乡里的老老少少被她的歌声感动得相对哭泣,涕泪沾湿了衣裳。韩娥又拉长声唱歌,整个乡里人又都欢喜得手舞足蹈又跳又唱,不能自禁。于是送给韩娥充足的食物、礼品,热情地送她上路。由于这个缘故,雍门人至今还依然能歌善哭,这是效仿韩娥的遗风啊!
戚夫人
汉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人皆为之,后宫齐唱,常入云霄。(出《西京杂记》)
汉朝时的戚夫人,善于跳翘袖折腰式样的舞蹈,能歌《出塞》、《入塞》等描摹出征将士盼望归乡的歌曲。她手下有侍候她的宫娥几百人,都跟她学得能唱一口好歌、跳一身好舞。常常是她跟她的侍女们在后宫一齐放声高唱,歌声响入云霄。
李龟年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也。(出《明皇杂录》)
又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出《松窗录》)
唐玄宗开元年间,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都因为他们在歌舞上的杰出才华而负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特别是谱写出了《谓川》这样的绝妙好曲。由此,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们修造了豪华的住宅,侈华的程度超过了某些王公大臣。住宅建在洛阳的通远里,庭院的规模甲于京都长安的一些显贵的宅第。后来,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当良辰胜景,他为人唱歌数首,在坐的听众没有一人不停止饮酒掩面哭泣的。跟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曾送李龟年诗一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在崔九的客厅里也曾几次听到过你的大名。正值江南风光最好的时候,在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又跟你相逢在异乡。堂殿中监崔涤,别人送他个雅号为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又
开元年间,宫中刚刚看重木芍药,就是现今的牡丹。得到四个品种:红、紫、浅红、通白。因为将这些牡丹移植在特为太真妃新建成的沉香亭边,又值花会繁开,玄宗皇帝乘照夜白宝马,太真妃乘步辇相随,前往沈香亭畔观赏牡丹。下诏特选梨园弟子中的优秀的歌手唱歌,得乐曲十六部。李龟年以唱歌能手而名噪一时。他手捧檀板,站在众歌手前边,刚要唱歌。玄宗说:"观赏名花,面对爱妃,怎么能用旧曲旧词唱呢?"于是,命李龟年持御用金花笺,宣召李白进宫,让他立刻写出《清平调》三章。李白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时李白昨夜喝醉了酒现在还没有完全醒酒呢。只见他略一沉思,即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清平调》三章。这些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荘。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写罢,龟年立即进献。玄宗皇帝命令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伴奏,催促李龟年引喉唱之。太真妃杨玉环手持玻璃七宝杯,酌饮西域凉州供奉的葡萄美酒,满脸含笑地领会着歌中的情意。玄宗亲吹玉笛为李龟年伴奏。每吹完一曲将换新曲时,故意拖长笛声取悦太真妃。太真妃饮完酒,收起绣帕两次拜谢皇上的恩宠。李龟年常将此事讲给五王听。回想一下,以唱歌而赢得这么高的声誉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的呢。这也是一时的极致啊!玄宗皇帝亲自顾眷李白,尤其有别于其他学士。使得内宫总管大太监高力士深深地认为皇上让他给李白脱靴是奇耻大辱。后来有一天,太真妃重吟李白的《清平调》时,高力士故作戏言说:"为这些歪词,娘娘你应该怨恨李白那小子深入骨髓,怎么还念念不忘呢?"太真妃惊异不解地问:"你怎么能说李翰林用诗侮辱我呢?"高力士说:"李白那小子用赵飞燕指代娘娘你,是作贱你了。赵飞燕后来失宠又有别欢,这不是借她来侮辱娘娘你么?"太真妃听后很以为然,于是开始迁怒于李白。玄宗皇帝曾有三次欲拜李白为官,都因在宫里遭到太真妃、高力士的阻碍而作罢。
李衮
李衮善歌于江外,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昭言有表弟,请登末座,令衮弊衣而出,满坐嗤笑之。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喉啭一声,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罗拜之。(出《国史补》)
李衮在江南以歌唱得好闻名,而且名声一直轰动京师。崔昭自江南到京都长安朝拜皇帝,密秘带着李衮同来。到京城后,邀请宾客,并请首席乐师和京城中的著名歌手,来参加这个盛会。开宴前,崔昭说:"我有个表弟从江南同来,请他入末座。"于是让穿着破衣的李衮出来入席,满座的宾客都不屑一顾地耻笑崔昭。过了少许,崔昭命令仆人给诸位宾客斟酒,同时说:"请我表弟给大家唱支歌,以助酒兴。"众位宾客又鄙薄地笑了。待到一声歌起,在座的诸位乐工、歌手都大吃一惊地喊:"不是名扬江南、声振京师的李八郎吗!"于是立即起身环绕着李衮连连下拜。
韩会
韩会善歌,绝妙。名辈号为四夔,会为夔头。(出《国史补》)
韩会唱一手好歌,他的歌声优美动听达到出神入化境界。韩会在当时跟另外三名歌手一起被人称为歌坛四魁,韩会单独被人称为魁首。
米嘉荣
歌曲之妙,其来久矣。元和中,国乐有米嘉荣、何戡,近有陈不嫌。不嫌子意奴,一二十年来绝不闻善唱,盛以拍弹行于世。拍弹起于李可久。(明抄本久作及)懿宗朝恩泽曲子,《别赵十》、《哭赵十》之名。刘尚书禹锡《与米嘉荣》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又自贬所归京,《闻何戡歌》曰:"二十年来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请殷勤唱渭城。"(出《卢氏杂说》)
人们喜爱歌曲,由来已久。唐宪宗元和年间,梨园中称得上国家级歌星的就有米嘉荣、何戡等人,近来又出了个陈不嫌。陈不嫌的儿子陈意奴,一二十年来从来没听说过他能演唱所谓的"正歌",却以能演唱流行歌曲而称盛一时。第一个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是李可久。到了唐懿宗时代,连堂堂的一国之主的懿宗也喜欢流行歌曲。象《哭赵十》、《别赵十》这两支流行歌曲,皇帝佬官就非常爱听。礼部尚书刘禹锡在一首《与歌者米嘉荣》的诗中,曾记述了当时歌坛的一些事情。诗是这样的: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刘禹锡自他被贬谪发配的州郡重返京师后,又写过一首吟著名歌星何戡的词。大意是这样的:二十年来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请殷勤唱渭城。
笛
昭华管
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管。(出《西京杂记》)
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奏时就可以看到车、马、山川、树木隐约相接出现,不吹了就消失了。这支玉笛叫昭华管。
唐玄宗
玄宗尝坐朝时,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进曰:"陛下向来数以手指按其腹,岂非圣体小不安耶?"玄宗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余以上清之乐。流亮清越,殆非人所闻也。酣醉久之,合奏清乐。以送吾归。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吾向以玉笛寻,尽得矣。坐朝之际,虑或遗忘,故怀玉笛,时以上下寻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上试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奏拜,且请其名。上笑曰:"此曲名《紫云回》。"载于乐章,今太常刻石在焉。(出《开天传信记》)
唐玄宗一次坐朝,用手上下按自己的肚腹。退朝后,高力士进前问玄宗说:"刚才陛下多次用手指按腹部,是圣体不太舒服么?"玄宗说:"非也。我昨夜梦游月宫,诸位仙女为我演奏上清之乐,流亮清越,在人间是完全听不到的啊!使我久久地沉醉在这仙声妙乐之中。后来,仙女们又演奏清乐为我送别,这支仙曲凄楚清丽、哀宛动人。我醒来后还感觉到余音杳杳,如在耳边。我马上吹奏玉笛来寻找记录它,都让我记录下来了。刚才坐朝,我怕有所遗忘,因此怀里揣着玉笛,不时地上下寻找它的音律,不是身体不适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说:"这可是千载难遇的事情啊,愿陛下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吗?"玄宗试着吹奏一遍,其声飘渺旷远,绝非凡响,不可名状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皇帝,并请皇帝给这支仙曲起个名字。玄宗笑着说:"就暂叫它《紫云回》吧。"后来主管乐事的太常卿将这支仙曲收入唐乐大典中,现在还有当年太常府的刻石为证。
汉中王瑀
汉中王瑀为太卿。早起朝,闻永兴里人吹笛,问是太常乐人否。曰:"然。"已后因阅乐而唤之,问曰:"何得某日卧吹笛耶。"(出《传记》)
汉中王李瑀任太卿时,一天早起上朝,听到永兴里有人吹笛,问:"是太常府的乐工在吹笛子吧?"答:"是的。"后来,他因查阅乐曲召唤来太常府的乐工,问:"在某天,你们怎么能够躺着吹笛呢!"
李謩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发。俄有客于岸,呼舟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记,疑其蛟龙也。謩尝秋夜吹笛于瓜州,楫载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立至。有顷,舟入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出《国史补》)
又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於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況,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贴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出《逸史》)
李舟好事,曾经从一处山村野舍中得到一根烟竹,截作笛子,坚实象铁石,送给李謩。李謩吹笛,可谓天下第一。有一次他与几位客人,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棹一小舟,泛江漫游,吹笛观景赏月。笛声旷远清亮、宛转飘逸。忽然岸上有人招呼,请求登舟同游。李謩他们棹舟到岸边,这个人上船后,请求李謩让笛借他吹一支曲子。这个人吹奏的笛声精妙无比,可让山石破裂,李謩平生从未听到过。初时,吹入散序、中序,笛声已非同凡响。待到进入第三大段——入破时,只见吹笛人呼吸盘旋回转,指法粉碎如雨敲窗。再听笛声犹如千军万马撕杀奔吼,又如雨打沙滩噼罗有声。游赏结束,这位客人离船而去,从此不知下落。棹船的稍翁,认为这位不速之客很可能是水底的蛟龙啊!李謩有一次在瓜洲吹笛。当时江上舟船很多,人声喧闹。当李謩吹出第一声笛音,喧闹的人声立即停下来。待到吹奏数节后,静谧的江面上似有微风飒飒拂来。稍顷,满江的舟子、贾客,都发出欷歔之声,哀、叹、悲、怨溢于言表。
又
李謩,开元年间是唐教坊首席吹笛手,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超过他。一次,李謩因故请假去越州。到了越州后,当地的达官名士或设公宴、或设私宴请他,为的是能一睹他的尊容,亲耳聆听到他吹奏的笛声。当时,正逢越州新有十几位生员考中了进士。这些人家中都有些产业,于是凑集二千文钱准备在镜湖游船上聚会饮酒同乐,邀请李謩上船吹笛,以饱耳福。因为钱多人少,又相约每人可带一位客人同来。其中有一位参加聚会的人,已经到了晚上方才想起这件事,没有功夫去请别人。就近请邻居中的一个孤老头儿。这位老头儿,长久居在这荒田野地里,外面的人情事故一点也不懂得。有数间茅舍只他一人居住,乡里人都称他为独孤丈。第二天,这位进士带着独孤丈人一起到镜湖聚会的地方赴宴。酒宴开始后,只见湖水澄碧、波光荡洋,芳草修林,景物非凡。李謩以手拂笛,立于船边。在桨声款乃中,舟船渐移湖心。此时轻云笼湖,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謩捧笛吹奏,笛声初发,风云齐开,水明林秀,上下澄碧,仿佛如有鬼神之工使之如此啊!船上的宾客都赞叹不已,纷纷说:"就是敬天的神乐也没有这么大的神力啊!"独孤丈一言未发。与会的人都脸现不快。李謩也认为这个老丈轻视自己,也怨愤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静思一曲吹奏出来。曲调更加绝妙异常,在座的宾客没有人不惊骇赞赏的,唯有独孤丈还是不出一言。请他同来的这位进士也深感羞愧,后悔自己带这么个不通人情的孤老头儿赴会,对座上的宾客解释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山村,不与人来往,更是很少进城。对于音乐,他一点也不懂得,请大家不必介意。"四座的宾客同声刺讽独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语,只是微微笑笑而已。李謩问道:"这位老丈你一言不发,是你真的不懂音乐呢?还是一位高人?"独孤丈才慢慢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懂音乐呢?"李謩听了这句不太友好的回答后,脸色更加不好看。四座客人见李謩变了脸色,都纷纷站起向李謩道歉,劝慰李謩。正在这时,独孤丈人沉静地说:"请你试吹一首《凉州》吧。"李謩傲岸地捧笛吹了一首《凉州》曲。曲终,独孤丈人品评说:"李公的笛子果然吹得不错。然而,你的笛声掺揉进去夷狄乐曲,你是不是在龟兹有朋友啊!"李謩听了后大吃一惊,站起身参拜独孤丈人,说:"老丈乃是方外神奇之人,恕我李謩有眼不识。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啊。"独孤丈人又说:"《凉州》一曲,你吹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你自己知道不?"李謩恭谨地回答道:"李謩愚钝顽冥,实在不知道哇。"独孤丈人伸手取笛欲吹给李謩看看。李謩连忙更换一笛,用袖拂试后递给独孤丈人。独孤丈人接过看看,说:"你这些笛子都不堪使用。使用它们的主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于是又换了一只笛子,说:"这只笛子吹到入破时也要破裂的,你不会舍不得吧。"李謩说:"不敢。"于是独孤丈人捧笛吹起来。笛声初发即响遏云霄,四座震況,李謩恭敬不安地立在那儿一动不敢动。吹到第十三叠,独孤丈人停下来,向李謩讲解他刚才吹的谬误所在。李謩完全敬服连连拜谢。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了,不能再吹下去了。李謩再次拜谢,众位宾客彻底折服。会散。第二天早晨,李謩和与会的诸位宾客,一起前往独孤丈人住所等候拜见。到那儿一看,只留有几间空宅,独孤丈人已经不知哪里去了。越州人得知这件奇闻后,纷纷出访,四处寻找独孤丈人,然而始终没有寻到,谁也不知道他去向哪里。
许云封
许云封,乐工之笛者。贞元初,韦应物自兰台郎出为和州牧,非所宜愿,颇不得志。轻舟东下,夜泊灵璧驿。时云天初莹,狄露凝冷,舟中吟瓢,(明抄本瓢作凮,疑当作讽)将以属词。忽闻云封笛声,嗟叹良久。韦公洞晓音律,谓其笛声,酷似天宝中梨园法曲李謩所吹者。遂召云封问之,乃是李謩外孙也。云封曰:"某任城旧土,多年不归。天宝改元,初生一月。时东封回,驾次至任城。外祖闻某初生,相见甚喜,乃抱诣李白学士,乞撰令名。李公方坐旗亭,高声命酒。当炉贺兰氏年且九十余,邀李置饮于楼上。外祖送酒,李公握管醉书某胸前曰:'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外祖辞曰:'本于李氏乞名,今不解所书之语。'李公曰:"此即名在其间也。树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语是莫言,莫言謩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孙也。语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许也。烟霏谢成宝,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謩外生许云封也。"后遂名之。某才始十年,身便孤立。因乘义马,西入长安。外祖悯以远来,令齿诸舅学业。谓某性知音律,教以横笛。每一曲成,必抚背赏叹。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余人,皆十五以下。天宝十四载六月日,时骊山驻跸,是贵妃诞辰。上命小部音声,乐长生殿。仍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左右欢呼,声动山谷。其年安禄山叛,车驾还京。自后俱逢离乱,漂流南海,近四十载。今者近访诸亲,将抵龙丘。"韦公曰:"我有乳母之子,其名千金,尝于天宝中受笛李供奉。艺成身死,每所悲嗟。旧吹之笛,即李君所赐也。遂囊出旧笛。云封跪捧悲切,抚而观之曰:"信是佳笛,但非外祖所吹者。"乃为韦公曰:"竹生云梦之南,鉴在柯亭之下。以今年七月望前生,明年七月望前伐,过期不伐。则其音窒。未期而伐,则其音浮。浮者外泽中干,干者受气不全,气不全则其竹夭。凡发扬一声,出入九息。古之至音者,一叠十二节,一节十二敲。今之名乐也,至如落梅流韵,感金谷之游人,折柳传情,悲玉关之戍客。诚为清响,且异至音,无以降神而祈福也。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所以知非外祖所吹者。"韦公曰:"欲旌汝鉴,笛破无伤。"云封乃捧笛吹《六州遍》,一叠未尽,騞然中裂。韦公惊叹久之,遂礼云封于曲部。(出《甘泽谣》)
许云封,乐工中吹笛的人。唐德宗贞元初年,韦应物自兰台郎改任和州牧,不是出自他的本愿,很是不得志。他乘小船顺水东下,夜晚停泊在灵璧驿站。正值夜空初现莹碧的夜光,秋天的冷露凝聚在衰草的枯叶上。韦应物坐在船仓中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正要将吟得的诗句记下来时,忽然听到许云封吹奏的笛声,慨叹许久。韦应物通晓音律,说许云封的笛声,很象天宝年间京都梨园首席笛手李謩吹的。于是召来许云封询问。方知到他是李謩的外孙。许云封讲述道:"我原本是任城人,已经有多年没有回去。天宝改元时,我才生下来一个月。当时正值玄宗皇帝东到泰山封禅归来,外祖父随圣驾到任城,听说我刚生下来,见到后非常喜欢。亲手抱给李白学士看,并请李翰林给我起个名字。李老先生当时正坐在集市的旗楼上,高声招呼:"快拿酒来!"当炉卖酒的老太太贺兰氏已经九十多岁了。是她邀请李翰林到旗楼上饮酒的。我外祖父听到呼喊,赶紧将酒送到旗楼上。李翰林大口猛喝几口酒后,提笔挥毫在我胸上醉书五言诗一首: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外祖观后说:"我是特意向你为我外孙乞讨个名字的,你写了一首诗,这是什么意思啊?"李翰林说:"你要求的名字就在这首诗中间呢。你看,树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言是莫言,莫言謩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孙也。语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许也。烟霏谢成宝,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謩外孙许云封也。后来,我就叫了云封这个名字。我才长至十岁,便父母相继去世孤身一人了。后乘驿马来到长安。外祖父怜我孤身远道而来,让我跟着几个舅舅学吹笛。说我天性就对音律知悉,于是教我吹横笛。每当学成一支曲子时,外祖父总是抚摸着我的脊背赏叹。这时,正赶上宫里梨园设置音声小科班,共收三十多人,年龄须在十五岁以下,外祖父将我推荐去了。玄宗天宝十四年六月日,正值皇帝住下骊山行宫,又是贵妃杨玉环的诞辰生日。皇上诏见梨园小科班为娘娘演奏祝寿。我们都被接到长生殿,奏献新曲,没有命名。南海向贵妃进奉鲜荔枝,因此将曲名定为《荔枝香》。演奏完,左右欢呼,声动山谷,算是出了风头。当年,安禄山起兵反叛朝庭,皇上与娘娘匆忙返驾还京,我们也做鸟兽散了。我则流落南海近四十年。我要将去龙立探访诸亲友。"韦应物说:"我的乳母有个儿子名叫千金,曾在天宝中年拜你外祖父李謩为师,艺学成后却死了。我每每想起来就很悲伤啊!千金昔日吹的笛子,就是李君所赠。"说着,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旧笛递与许云封。许云封悲伤地跪拜接过,抚摸观看,说:"我相信这是一支很好的笛子,但并不是当年我外祖父吹的那支。"又对韦应物说:"制笛用的竹子应是生长在云梦泽南岸山上的,在柯亭下边挑选。须在当年七月十五日前生,明年七月十五日前伐。过期不伐,它的音色发窒,未到日期就伐下来的,它的音色就浮。所谓浮,外面泽润而内里干。干,受气不全。气不全,竹必夭。笛子吹一声,出入九息。古时吹奏出的最美丽动听的笛音,一叠十二节,一节十二敲。今天的名乐曲啊,可以吹奏出梅花流韵,感叹金谷游人;折柳传情,悲怜守卫艮关的戍客。诚然也是清音亮响,但是离达到至音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作降神祈福用的祭祀乐曲啊。用已夭的竹管制成的笛子,遇到最高音时必定要破损的。所以,我才辩别这笛子不是外祖父以前所吹的。"韦应物听了后说:"我想看看你说的是否真的那样。请你吹奏一曲试试,笛子吹坏了无妨。"于是,许云封捧笛吹一曲《六州遍》。一叠还未吹完,駭然一声,笛管中间破裂。韦应物久久惊叹不已,于是聘请许云封在他治下的曲部任事。
吕乡筠
洞庭贾客吕乡筠常以货殖贩江西(明抄本江西作山海)杂货,逐什一之利。利外有羡,即施贫亲戚,次及贫人,更无余贮。善吹笛,每遇好山水,无不维舟探讨,吹笛而去。尝于中春月夜,泊于君山侧,命樽酒独饮,饮一杯而吹笛数曲。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鬓眉皤然,去就异常。乡筠置笛起立,迎上舟。老父维渔舟于乡筠舟而上,各问所宜。老父曰:"闻君笛声嘹亮,曲调非常,我是以来。"乡筠饮之数杯,老父曰:"老人少业笛,子可教乎?"乡筠素所耽味,起拜,愿为末学。老父遂于怀袖间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其次大如常人之蓄者;其一绝小如细笔管。乡筠复拜请老父一吹,老父曰:"其大者不可发,次者亦然,其小者为子吹一曲。不知得终否。"乡筠曰:"愿闻其不可发者。"老父曰:"其第一者在诸天,对诸上帝,或元君,或上元夫人,合上天之乐而吹之。若于人间吹之,人消地拆,日月无光,五星失次,山岳崩圯,不暇言其余也。第二者对诸洞府仙人、蓬莱姑射、昆丘王母、及诸真君等,合仙乐而吹之,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五星内错,稚幼振死,人民緾路,不暇言余也。其小者,是老身与朋侪可乐者。庶类杂而听之,吹的不安。(明抄本安作妨)未知可终曲否。"言毕,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鳖跳喷。乡筠及童仆恐耸詟況。五声六声,君山上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楫大恐。老父遂止。引满数杯,乃吟曰:"湖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又饮数杯,谓乡筠曰:"明年社,与君期于此。"遂棹渔舟而去,隐隐渐没于波间。至明年秋,乡筠十旬于筠山伺之,终不复见也。(出《博异志》)
洞庭商客吕乡筠,常用洞庭的鱼虾贩江西杂货。取十层之一的利,利外还有富余就资助贫穷的亲友,再有富余的就救助穷人。自己从来不积蓄攒钱。吕乡筠擅长吹笛。每遇到好山水,没有不驾舟游赏、吹笛而去的。一次,在一个中春月夜,吕乡筠船泊在君山旁边,摆酒一樽独饮。饮一杯吹笛数曲,忽然看见烟波浩淼中有一渔舟驶来。渐渐近了,见一鬓眉花白的老翁驾着一条渔船,举止行为不同凡人。吕乡筠放下笛子站起来,迎过去。老翁将渔舟系在吕乡筠船上,走过船来。寒暄过后,老翁说:"听你的笛声嘹亮,曲调不一般,我过来看看。"吕乡筠没说什么,又饮了几杯酒,老翁又说:"我少时学过吹笛,可以让我教教你吗?"吕乡筠平素对求教好学的体会很深,站起参拜老翁,说:"愿作你的关门弟子。"老翁于是从怀袖里取出三管笛子。一管大如双臂合抱,第二管如常人用的那么大,第三管小如细笔管。吕乡筠又一次下拜,请老渔翁吹一曲听听。老渔翁说:"最大的那管不能吹它,中间的那管也不能吹。老汉我可以用最小的这管为你吹一曲,但不知道能否吹到终了?"吕乡筠说:"我愿意听听你说的不可以吹的那管。"老翁说:"最大的那管原本在天上,是为天上的诸位天帝、元君和上元夫人们,伴奏上天的神乐而吹的。假如在人世间吹它,就会人消地隐、日月无光,五星失位,山峦崩塌,余下的后果我就不说了吧。第二管笛是给诸位洞府仙人、蓬莱、射姑诸仙岛、仙山上的方士,和昆仑山西瑶池王母娘娘合仙乐而吹的。假若在人间吹它,就会石飞沙走、翔鸟坠地、走兽脑裂、五星内错,稚幼的生命都会被震死,人众没有路可走,余下的后果我就不说了。最小的这管,是老汉我与朋友同辈可以娱乐的。世上万物、众生都可以听。但是一旦吹起来,他们都会不安分的,是否可以吹完一曲还不好说。"老翁说完后,抽出最细的那管笛子吹了三声,湖上刮起了大风,波浪激荡,鱼鳖喷跳。吕乡筠和童仆们惊慌恐惧。吹了五声六声,君山上的鸟兽嘶鸣孔叫,天上的月亮昏暗无光,湖上的各种舟船摇荡,船上的人惊慌失措。老翁于是不吹了,连连饮酒数杯,吟诗一首:"湖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吟完,又喝了数杯酒,对吕乡筠说:"明年秋天,与君还在此处相聚。"于是摇着渔舟离去,渐渐隐没于湖波深处。到了第二年秋天,吕乡筠十旬就在君山旁边等候老渔翁,然而始终没有再见到他。
觱篥
李蔚
咸通中,丞相李蔚拜端揆日。自大梁移镇淮海,政绩日闻。未期周,荣加水土,移风易俗,甚洽群情。洎彭门乱常之后,藩镇疮痍未平,公按辔恭己而治之。补缀颓毁,整葺坏纲,功无虚日。以其郡寡胜游之地,且风亭月观,既以荒凉;花圃钓台,未惬深旨。一旦,命于戏马亭西,连玉钩斜道,开剏池沼,构葺亭台。挥斤既毕,号曰"赏心"。栽培花木,蓄养远方奇禽异畜,毕萃其所。芳春九旬,居人士女得以游观。一旦,闻浙右小校薛阳陶,临押度支运米入城。公喜其姓名,有同曩日朱崖李相左右者。遂令试询之,果是旧人矣。公甚喜,如获古物,乃命衙庭小将代押运粮,留止别馆。一日,公召阳陶游,询其所闻,及往日芦管之事。薛因献朱崖李相、陆畅、元、白所撰歌一轴。公益喜之。次出芦管,于兹亭奏之。(其管绝微。每于一觱篥中。常容三管也。明抄本三作一。)声如天际自然而来,情思宽闲。公大加赏之,(亦赠其诗不记,终篇云;虚心纤质雁衔余,凤吹龙吟定不如。明抄本终作全)于是锡赉甚丰。出其二子,皆授牢盆倅职。初公构池亭毕,未有嘉名,因目曰"赏心"。诸从事以公近讳,(盖赏字有尚字也)公曰:"宣父言征不言在,言在不言征。且非内官宫妾,何避其疑哉。"遂不改作。其亭自秦毕乱逆,乃为刍豢之地。嗟呼!公孙弘之东阁,刘屈牦后为马厩,亦何异哉!(出《桂苑丛谈》)
李蔚,初为官时就日理百事,颇有政绩。后来,在僖宗朝中任过宰相。唐懿宗咸通中年,李蔚由大梁迁任淮海,他的政治声誉便一天天的大起来。来淮海没到一年,便着手治水保土,移风易俗。他的这些做法非常符合淮海民众的意愿,很受欢迎。自彭门之乱后,藩镇割据四起,疮痍满目。李蔚在淮海克己奉公、励精图治。他治理乱政,整肃纪纲,没有一天空闲的时候。淮海几乎没有什么名胜可供人们游赏,郡内原有的几处亭、榭、花园、钓台,也都荒芜颓败了。李蔚看到这些,打算重新整修一番郡容。一天,他命人在戏马亭西边的连玉钩斜道处,开挖一座人工湖,在湖中修建一座亭台,起名叫"赏心亭"。在湖边广植花木,并从别处收集奇禽异兽,都放置在这里,使得原来的一处荒野沼泽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平民百姓和官宦士女都到这里来游玩观赏。有一天,听说浙右的一个下级军官薛阳陶,监押运往朝庭库府的米粮来到淮海郡。李蔚觉得这个小军官的姓名,同以前的同事朱崖李相有些连带。于是,让人询问,果然是故人。李蔚大喜,如得到一件古物。让他手下的一位武官代替薛阳陶监押粮船,将他留住在驿馆里。一天,李蔚请薛阳陶外出游玩。一路上谈起许多往事,特别问薛阳陶:"你听说过,我们常在一起吹芦管的事吗?"薛阳陶回说知道,并取出朱崖、李相、元、白所写的乐曲一轴,献给李蔚。李蔚更高兴了。薛阳陶又从怀中拿出芦管,就在赏心亭上吹奏起来。声音好象从天上飘来的,情宽思闲,如同仙乐。李蔚听后大加赞赏,当场写诗一首,其中有两句诗的大意是:小小的芦管啊,你体小心虚燕子衔着都绰绰有余。但是你发出的声音凤鸣龙吟都不及啊!"于是,李蔚厚赏薛阳陶,并将他的两个儿子安排在府内管辖的煮盐场任百夫长,领导一百名盐工。刚修好人造湖上的亭台,没有什么好名字。李蔚起名叫:赏心。他手下的同事认为这个名字犯讳。李蔚说:"孔子说讲征兆就不讲存在,讲存在就不信征兆。"况且,又不是什么内官宫妾,有什么忌讳可避的呢!"于是不更名。这座赏心亭,在秦毕叛乱后,无人管理修葺,荒芜破败,成了饲养牲畜的地方了。可叹啊,公孙弘的东阁,后来成为刘屈牦的马圈。赏心亭的结局,跟这有什么两样呢!
乐三
羯鼓 玄宗 宋璟 李龟年 曹王皋 李琬 杜鸿渐 铜鼓 张直方 郑续 琵琶 罗黑黑 裴洛儿 杨妃 段师 汉中王瑀 韦应物 宋沇 皇甫直 王沂 关别驾 王氏女 五弦 赵辟 箜篌 徐月华
羯鼓
羯鼓出外夷乐。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其音主太簇一均。(均原作云,据羯鼓录及太平御览五三八改)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鼓,状腰鼓而小。答腊者,即揩鼓也。)鸡娄鼓之上。围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以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促原作但、据羯鼓录改。)曲急破,作戟杖连碎之。又宜高楼玩景,明月清风,凌空透远,极异众乐。杖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须至干紧,绝湿气而复柔腻。干取发越响,腻取战褭健举。卷用刚铁,铁当精錬,当至匀。若不刚,即应绦高下,抽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缓急。若琴徽之姺病矣。(出《羯鼓录》)
羯鼓,是一种从外城传到中国的乐器。用骟了的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响主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古代的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少数民族都使用它。它的地位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在鸡篓鼓之上。用上好的桑木围成漆桶,用象牙镶饰的床架承放,用双槌敲击,它发出的声音急促、威烈、轰鸣,尤其适宜表现快节奏的乐曲,促急、破碎的节奏。可以敲击它为军士战阵征伐撕打助威,也宜于高楼观赏,节日或者社火时给舞蹈、百戏等娱乐游戏伴奏。这时朗月清风、天高气远,它的功能也与众多乐器不同。
羯鼓的槌杖一般是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做成的。但制做之前,须将这些木料干透了。将湿气全部去除而让它变得柔韧而腻滑。只有干透了,敲出的鼓声才最响亮。只有滑腻,击在鼓面上才能收到象战马举蹄扣击一样的效果。围卷漆桶时须用刚铁。铁经过精炼,卷应当卷匀。不刚,则围的绦边上下不齐,松紧不一。不匀,则鼓面上的鼓皮有紧有松吃力不匀。就象琴弦系绳不好而使琴声散逸不准一样,这样的鼓,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也忽高忽低、忽响忽沉,不合音律。
玄宗
唐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管弦,必造其妙。若制作调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指。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尤爱羯鼓,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宿雨始晴,景色明丽。小殿内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可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指而笑谓嫔嫱内官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皆呼万岁。又制《秋风高》,每至秋空迥澈,纤翳不起,即奏之。必远风徐来,庭叶徐下,其妙绝入神如此。(出《羯鼓录》)
玄宗尝伺察诸王。宁王夏中挥汗鞔鼓。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当极此乐。(出《酉阳杂俎》)
又
汝阳王琎,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琎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金器。因夸曰:"花奴,(琎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宁王谦谢,随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迈人,悉无此状,固无猜也。而又举止闲雅,当更得公卿间令誉耳。"宁王又谢之。而曰:"若于此,臣乃输之。"上曰:"若此一条,阿瞒亦输大哥矣。"宁王又谦谢。上笑曰:"阿瞒赢处多。太哥亦不用撝揖。"众皆欢贺。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又
黄幡绰亦知音,上曾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之。绰既至,及殿侧,闻上理鼓,固止谒者,不令报。俄顷,上又问侍官:"奴来未?"绰又止之。曲罢,复改曲,才三数十声,绰即走入。上问何处来,曰:"有亲故远适,送至城外。"上颔之。鼓毕,上谓曰:"赖稍迟,我向来怒意,至必祸焉。适方思之,长入供奉五十余日,暂一日出外,不可不许他东西过往。"绰拜谢毕,内官有相偶语笑者。上诘之,具言绰寻至,听鼓而候其时入。上问绰,绰语上方怒,其解怒之际,皆无少差误。上奇之,复厉声谓之曰:"我心脾骨下事,安有侍官奴听小鼓能料之耶?今且谓我如何?"绰遂走下阶,面北鞠躬,大声曰:"奉敕监(明抄本监作竖)金鸡。"上大笑而止。(并出《羯鼓录》)
唐玄宗精通乐律,是上天赋于给他的才能。不论是管乐,还是弦乐,他都造诣很精,深得其中的奥妙。如果要写支曲子,信手拈来,立等可取。不立什么章法,却长短正合适;随手弹拨,都符合节拍。至于清浊音的变化,乐律的定音,主、副旋律、乐件的配备、重叠、反复乐段的使用,就是古时候的夔旷也超不过他。唐玄宗尤其喜爱羯鼓。他常说:"羯鼓是
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
一次,大概是二月初,早晨,唐玄宗梳洗完毕,下了一宿的雨刚刚放晴,宫苑中景色明丽,小殿的内亭,柳枝返青刚吐嫩芽,杏花含苞欲将开放。玄宗触景生情,赞赏地说:"面对这样的良晨美景,怎么可以不欣赏呢?"跟随在唐玄宗左右的太监、宫娥,听了后互相观望,以为玄宗是让置酒宴饮呢,只有大太监高力士明了玄宗的心思,让人去为皇上取来羯鼓。玄宗又让人将羯鼓放在殿前檐下的平台上,他即先敲击一曲,名为《春光好》,好不惬意啊!再看看柳芽与杏蕾,都被玄宗刚才击出的鼓声震开了。玄宗指着震开的柳芽、杏花,对宫娥、太监们说:"就凭这件事情,不称乎我为天人行吗?"众人皆呼:"万岁!"唐玄宗又谱作《秋风高》鼓曲。每到清秋,天高地远,纤云皆无,即奏这支曲子。这时,就有风徐徐从远处吹来,宫庭院中的树叶纷纷飘落。这种绝妙的景象真是出神入化啊!又有一次,唐玄宗察看诸位皇兄、皇弟。视察到宁王李献那儿,见李献正挥汗用羯羊皮蒙鼓,案上放着一本翻开的《龟兹乐谱》。
玄宗皇帝看了后,非常高兴,说:"天子的兄弟,正应当有这种雅好嘛!"
又
汝阳王李琎,是宁王李献的长子。相貌妍美姿态清逸,诸
位王室子弟没有比他标致漂亮的,因此,有个小名叫花奴。唐玄宗特别钟爱他,亲自教授他打击羯鼓的技艺。这位王子以其聪敏的悟性,很快就领悟并掌握了这种技艺。因此每次伴随玄宗游玩赏景,玄宗都一刻也舍不得让他离开。汝阳王李琎,有一次头戴用碾磨发光的绢作的帽子击鼓,玄宗皇帝亲自采一朵红色槿花戴在他帽上。砑绢帽与槿花都很滑,不好戴,好久才戴上。汝阳王李琎再奏一曲《舞山香》,而帽上的槿花不掉下来。这是李琎项功过硬,击鼓时头不摇晃的结果。玄宗皇帝大喜,赏赐李琎金器,并笑着夸赞道:"花奴姿质明洁莹丽,肌肤头发细腻光洁,不是人世间的常人,一定是上天贬下来的神仙吧。"宁王谦谨地一拜,向玄宗皇帝表示谢意,随后申斥李琎,示意他不要总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玄宗笑着说:"大哥没有必要想的那么多。阿瞒我就是相师。帝王之相,应当是英俊特异,超逸不群的气质,要不然,也须具备深沉包育的度量。花奴虽然秀俊过人,即全没有这些表象。因此,我对他没有什么猜忌的啊!何况,花奴又举止闲雅、脱俗,理应在公卿之间得到更多的赞誉呀!"宁王李献再次拜请玄宗,说:"果然象皇上说的那样,我认输了。"玄宗说:"就此一条,阿瞒我也输给大哥啦。"宁王又恭谨地拜谢玄宗。玄宗皇帝笑着说:"阿瞒我赢的多啦!大哥总这样作揖拜谢,你会谢不过来的呀!"陪同玩赏的人都高兴地祝贺。唐玄宗性情豪迈俊逸,但是他一点也不喜欢琴。一次听到有人在宫内弹琴,未等弹完,玄宗即走过去大声呵斥操琴的人,说:"我命令你出去。"并对随身太监说,"快快召来花奴为朕奏羯鼓,为朕解解这秽气。"
又
黄幡绰也通晓音律。一次,玄宗皇帝让人召黄幡绰,很长时间,黄幡绰还没到。玄宗大怒,不断地派人各处寻找黄幡绰,让将他抓回来。后来,黄幡绰回来了,来到殿侧,听到皇上正在一边击鼓一边创作一支鼓曲。他制止住传报的人不要报告皇上他回来了。过了少许,玄宗又问侍从:"绰奴才回来没有?"黄幡绰又暗示不报。玄宗制作完这支鼓曲,又进行了改动。之后,重又击鼓奏曲。待皇上敲了三五十来声,黄幡绰才走入殿内报到。玄宗皇帝问:"你从何处回来?"回答说:"有个亲友出远门,我送到郊外长亭。"玄宗皇帝颔首不语。击鼓一曲完了,皇上说:"你回来晚了些,我一向发怒必有人要受到处罚。方才,我边击鼓边思考:你这次供奉的时间较长,已经有五十多天了吧。只有一天到宫外去,不应该不让他东走走,西看看啊。黄幡绰顿首拜谢。随侍的太监中有人相对窃窃私语并偷偷地笑。玄宗皇帝责问道:"你们私下在说什么?"这两个太监如实地将黄幡绰已经回来好一会儿了直至听了一会儿皇上击鼓才进报的事情说了。玄宗皇帝问黄幡绰:"你为什么这时才进报!"黄幡绰回答说:"我回到侧殿时正赶上皇上发怒,和消解怒气的时候。这时我要进报,一定会出差错。"玄宗皇帝感到非常奇怪,又厉声问道:"我心里的想法,有侍奉我的奴才怎能从我击鼓的声音中听出来呢?
你现在再说说我在想什么呢?"黄幡绰走下台阶,面向北鞠躬,大声说道:"皇上命令我掌管金鸡!"玄宗皇帝大笑作罢。
宋璟
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始承恩顾,与玄宗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瓮。(明抄本瓮作甕,下同)撚小碧上,掌下须有朋(去声)肯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一鼓也。且磉用石末花瓮,固是腰鼓。掌不(明抄本不作下)朋(去声)肯声,是以手指,非羯鼓明矣。"(第二鼓者。左以杖。右以手指。杖字原阙。据明抄本补。)璟又谓上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按此即羯鼓之能事。山峰取不动,雨点取其急。玄宗与璟兼善两鼓也,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汉震稍雅细焉。开府之家悉传之。东都留守郑叔明祖母,即开府之女。令尊贤里郑氏第有小楼,即宋夫人习鼓之所也。(出《羯鼓录》)
宋璟,字开府,性情虽然耿介孤傲,也深爱声乐,尤其擅长敲击羯鼓。宋璟刚承玄宗皇帝的恩顾,官任当朝宰相,跟玄宗谈论有关鼓的事情时说道:"或用青州石末,或用鲁山花瓮做的鼓,用手指轻轻扣点,手掌下须发出朋肯声,这才是汉震第一鼓。而且必须是作柱下石墩用过的石末花瓮。腰鼓
与羯鼓的区别再于:一手用槌击鼓,一手用掌抚鼓面,感觉不到朋肯声,一定是腰鼓,而不是羯鼓。"宋璟又对玄宗皇帝说:"头象青山峰,手如白雨点。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击奏羯鼓的能手。头如青山峰,是说击鼓人头不能动。手如白雨点,是说击鼓人击的急促如下雨。
唐玄宗和宋璟都善于击奏这两种鼓,而尤其偏爱羯鼓。认为羯鼓比汉震鼓较为雅细秀气。宋璟家世代相传都爱击鼓。东都洛阳留守郑明叔的祖母,就是宋璟家的女儿。现今,洛阳尊贤里郑家宅第里还有一座小楼,就是郑明叔这位祖母当年练习击鼓的地方啊!
李龟年
李龟年善羯鼓,玄宗问卿打多少杖。对曰:"臣打五十杖讫。"上曰:"汝殊未,我打却三竖柜也。"后数年,又闻打一竖柜,因锡一拂枚羯鼓卷。(出《传记》)
李龟年善击羯鼓。一次玄宗皇帝问他:"卿打折了多少鼓杖?"回答说:"臣至今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皇上说:"你这还不算特用功夫。我已打折了三立柜啦!"数年后,听说玄宗皇帝又打折了一立柜鼓杖。因此,用铁铸一拂枚羯鼓卷。
曹王皋
嗣曹王皋有巧思,精于器用。为荆州节度使,有羁旅士人怀二卷,欲求通谒。先启于宾府,观者讶之曰:"岂足尚耶。"士曰:"但启之,尚书当解矣。"及见。皋捧而叹曰:"不意今日获逢至宝。"指其刚匀之状,宾坐唯唯,或腹非之。皋曰:"诸公未必信。"命取食袢,自选其极平者。遂重二卷於柈心,以油注卷满,而油不浸漏,相盖契际也。皋曰:"此必开元天宝中供御卷,不然无以至此。"问其所自,客曰:"先人在黔,得于高力士家。"众方深伏。(原阙出处,据本书卷二百三十一作出《羯鼓录》)
曹王李皋有巧思,非常精通各种器具古玩。李皋任荆州节度使时,有一位暂居这里的有知识的人,带着二付制做羯鼓用的卷,请求通报求见。这位知识人将两副卷先打开给李皋的幕宾们看。看的人惊讶地说:"这种平常的卷,还用给节度使看啊!"这位知识人说:"但请通报。节度使看了它们,一定会认出来的。"待到通报后,李皋见到了这两副,捧视很久,赞叹地说:"没想到今天能获逢最珍贵的宝物!"接着,指出这两副卷制做的钢硬均匀,是用钢铁精炼细而成的。在座的宾客点头称是,或心里不相信也不表现出来。李皋说:
"诸位不一定相信。请取来食盘一用。"待食盘取来后,李皋亲自挑选出特别平整的食盘,将两卷重叠置放在食盘上,让人将食油顷入卷中,直到注满为止。油一点也没有渗漏出来,是以证明卷与食盘相合得一点缝隙没有。李皋说:"这两付羯鼓卷定然是开元、天宝年间,向朝廷供奉的御卷。不然没有这么高质量的好卷。"李皋问献的这位知识人:"你这两付从哪里得到的?"献卷人回答说:"我的先人在黔中,从当年玄宗皇帝的大太监高力士家得到的。"众位宾客幕僚这才佩服曹王李皋的眼力。
李琬
广德中,蜀客前双流县丞李琬者亦能之。调集至长安,居务本里。尝夜闻羯鼓,曲颇工妙。于月下步寻,至一小宅,门户极卑隘。叩门请谒,谓鼓工曰:"君所击者,岂非耶婆色鸡乎?(一本作耶婆娑鸡)虽至精能,而无尾何也?"工大异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无有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传此艺,尤能此曲。近者张儒入长安,其家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绝。今但按旧谱数本寻之,竟无结尾之声,因夜夜求之也。"琬曰:"曲下意尽乎?"工曰:"尽。"琬曰:"意尽即曲尽。又何索焉?"工曰:"奈声不尽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如此者,须以他曲解之,方可尽其声也。夫耶婆娑鸡当用屈柘急遍解。"工如所教,果相谐协,声意皆尽。(如柘枝用浑解,甘州用急了解之类也,明录本急了作吉子)工泣而谢之。即言于寺卿,奏为主簿。后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出《羯鼓录》)
唐代宗广德年间,蜀人,前双流县丞李琬也能击奏羯鼓,朝庭将他上调到京都长安,住在务本里。有一天夜里,李琬忽闻羯鼓声,曲调非常工稳绝妙。于是踏月循声寻去,走到一幢小院,院门朽旧狭隘。叩门进入院内,对击鼓的人说:"你击的曲子不是耶婆色鸡吗?虽然击奏得极准确,怎么没结尾呢?"击鼓的人大为吃惊,说:"你一定也是个懂得音律的人。为什么没有结尾,我也不知道。我本是太常府里的一个工匠,击鼓这门技艺是祖父传给我们的。我特别能击刚才这首曲子。近来,因为张儒进入京都长安,我们全家流散,父亲失落在河西,这首曲子的曲谱也丢失了。现在我查找了几本旧曲谱,来找寻这曲鼓曲,竟然没有结尾的谱子。因此才夜夜击鼓寻索。"李琬问:"曲子的意思尽没有哇?"击鼓人说:"意已经尽了。"李琬说:"意思尽了也就是曲子尽了。你又上哪找去呢?"击鼓人说:"怎奈鼓声未尽啊!"李琬说:"这话是啊。鼓曲中有这样的,须用它曲解,方能使鼓声结束。耶婆娑鸡这首鼓曲,当用屈柘急遍解,就可以了。"
击鼓人象李琬教的那样再击奏一次,果然相谐合,声尽意也尽。击鼓人感激得流着眼泪向李琬致谢。第二天,立即报告太常府寺卿。太常寺卿听了击鼓人的报告后,向朝庭奏请让李琬任主簿,朝庭批准了。后来,李琬连续升迁到太常
少卿宗正卿。
杜鸿渐
代宗朝,宰相杜鸿渐亦能羯鼓。永泰中为三(按羯鼓录三下有州字)副元帅西川节度使。至成都,李琬有削杖者在蜀,一杖献鸿渐。鸿得之,示与众曰:"此尤物也,当衣衾中收贮积时矣。"匠曰:"某与脊沟中养者十年。"及出(出字原阙,据羯鼓录补)蜀至利州西界,望嘉驿路入汉川矣。自西南来,始会嘉陵江,颇有山水景致。其夜月色又佳,乃与从事杨炎、杜悰(明抄本悰作亚。)辈登驿楼望江月。行酒宴语曰:"今日出艰危猜迫,外即不辱命于朝廷,内即免中祸于微质。即保此安步,又瞰此殊境,安得不自贺乎。"遂命家僮取鼓与板笛,以所得杖奏数曲。四山猨鸟,皆惊飞噭走。从事悉异之曰:"昔夔之搏拊,百兽舞庭,此岂远耶。"鸿渐曰:"若某于此,稍曾致力,犹未臻妙,尚能及是。况至圣御天,(御天原作遇夫,据羯鼓录改)贤臣考乐,飞走之类,何有不感。"因言此有别墅近花岩阁,每遇风景清明,即时或登阁奏此。初见群羊牧于川下,忽数头踯躅不已,某不谓之以鼓然也。及止鼓亦止,复鼓之亦复然,遂以疾徐高下而节之,无不应之而变。旋有二犬,自其家走而吠之。及群羊侧,遂渐止声仰首,若有所听。少选,又复宛颈摇尾,亦从而变态。是知率舞固无难矣。近士林中无习之者,唯仆射韩皋善,亦不
甚露。为鄂州节度使时,闻于黄鹤楼一两习而已。(出《羯鼓录》)
唐代宗李豫当朝时,宰相杜鸿渐也能击奏羯鼓。永泰年间,杜鸿渐担任三州副元帅兼领西川节度使。到成都,太常少卿李琬为父母居丧时使用的丧杖还在蜀中老家,送给杜鸿渐一根。杜鸿渐得到后,拿出来给众位幕僚宾客观赏,说:"这是很难得的东西啊。它大概在衣、被里存放多年了。"一木工说:"我在脊沟中养了一根杖,养了十年了。"待到离开蜀地,到了利州西边边界,就可以看到嘉驿大道蜿蜒进入汉川了。又有一条江水流入嘉陵江中,此地山川很可以让人观赏。是夜,月夜皎洁,山川空蒙,杜鸿渐与从事杨炎、杜悰等人登上驿楼欣赏江月,边饮酒边说:"现在,我们从艰难危险疑忌迫害里走出来。对国家来说,我们此去不会辜负朝廷对我们的希望,对我们个人来说,可以免除因为微小的过失而带来的祸患。既保证了我们的平安,今晚又能观赏到这么好的美景,我们怎么能不自我庆贺一下呢?"于是,命令随身仆僮取来羯鼓与檀板、笛子。杜鸿渐亲自用李琬家人送给他的丧杖制成的槌杖击鼓,演奏了几支鼓曲。四外山中的猨猱、鸟雀听到鼓声后,鸣叫着飞散奔跑。随同的从事都大为吃惊,说:"只有古时候的夔旷击奏搏拊时,群兽在院中起舞。但这毕竟是很遥远的传说了。"杜鸿渐说:"象我刚才在这儿只是稍稍用点力气,击奏出的鼓声还未达到完美的程度,就有这样的效果。何况象夔旷这样的乐圣击奏的是天乐,鸟兽听到
乐声飞翔奔走舞蹈,这种事情是很可能会有的。"杜鸿渐又讲出一件事:"这个地方有座别墅,它近旁有一座花岩阁,每当风清景明的时候,我登阁击奏羯鼓。当时,山坡下面散放着一群羊,忽然有几头羊来回不停地走动。我还没有想到这是羯鼓声使它们这样的。待看到羊停止不走了正是我停止不击鼓的时候;待我再击鼓,羊又跟着走动时,于是我忽疾忽缓、忽高忽低变化节奏地敲击羯鼓。再看山下走动的群羊都在跟着我的鼓声节奏地变化而变化。不一会儿,有两只狗从它的家门走出来吼叫了几声。等走到羊群旁边,渐渐不吼叫了,仰起脖颈似乎在听鼓声。又过了一会儿,这两只狗开始转动脖颈,摇摆尾巴,这不是随着鼓声蹈舞起来又是什么呢?近些年来,在知识人圈中很少有学习击奏羯鼓的人了。唯有仆射韩皋击得一手好羯鼓但他藏而不露,很少见他击过。只是在他任鄂州节度使时,听说在黄鹤楼上击奏过一二次而已。"
铜鼓
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而一头有面,鼓面圆二尺许。面与身连,全用铜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以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下鸣鼍。贞元中,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玉螺皆螺之白者,非琢玉所为也)即知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少数民族的乐器中,有铜鼓。铜鼓的形状很象腰鼓,一
头有面,鼓面圆约二尺来的。鼓面与鼓身相连,全是用铜铸成。铜鼓身上都饰着花纹,有花、草、虫、鱼等各种动植物的形状。铜鼓通体上下薄厚均匀,约二分厚。可见它铸造得非常精妙奇巧。铜鼓敲击发出的声音异常响亮,就象鼍鸣。唐德宗贞元年间,骠国向朝庭进献乐器,其中有玉螺铜鼓一只。由此可以知道:南方少数民族的头领家中,都有这种铜鼓啊。
张直方
咸通末,幽州张直方贬龚州刺史。到任后,修葺州城,因掘土,得一铜鼓。满任,载以归京。到襄汉,以为无用之物,遂舍延寿庆院,用大木鱼悬于斋室。今见存焉。(并出《岭表录异》)
唐懿宗咸通末年,幽州张直方被降职改任龚州刺史。他上任后,修整城墙,掘土时,挖出一面铜鼓。他任满后,带着这面铜鼓回到京城长安。途经襄汉认为这面铜鼓没有什么大用,于是舍给延寿庆寺院,用一根大绳将它悬挂在斋室中,直到今天还挂在那里。
郑续
僖宗朝,郑续镇番禺日,有林蔼者为高州太守。有牧儿因放牛,闻田中有蛤鸣,(蛤即是虾蟆)牧童遂捕之。蛤跳入一穴,掘之深大,即蛮酋塚也。蛤乃无踪,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绿,土蚀数处损缺。其上隐起,多铸蛙鼍之状。疑其鸣哈,即鼓精也。遂状其缘由,纳于广帅,悬于武库,今尚存焉。(出《岭表录异》)
唐僖宗临朝时,郑续镇守番禺期间,有个叫林蔼的人任高州太守。有一个牧童放牛时,听到田地中有蛤蟆鸣叫。这个牧童去捕捉,蛤蟆跳入一个洞穴,越掘越深越大,原来是一个当地少数民族头领的坟墓。蛤蟆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却见墓穴中一面铜鼓,颜色翠绿,有几处让土腐蚀得有些缺损。铜鼓上面凸着各种纹饰,多数都是金线蛙的形状。人们怀疑牧童见到的那个鸣叫的蛤蟆,就是鼓精啊。于是,将这面铜鼓交给郑续,并讲述了得鼓的经过。郑续将这面铜鼓悬挂在武器库内,到今天还存在。
琵琶
罗黑黑
太宗时,西国进一胡善弹琵琶,作一曲,琵琶弦拨倍粗。上每不欲番人胜中国,乃置酒高会,使罗黑黑隔帷听之,一遍而得。谓胡人曰:"此曲吾宫人能之。"取大琵琶,遂于帷下。令黑黑弹之,不遗一字。胡人谓是宫女也,惊叹辞去。西国闻之,降者数十国。(出《朝野佥载》)
唐太宗时,西域国进献给朝廷一个胡人弹奏一手好琵琶,当场弹奏一曲。胡人的弦拨,比一般的琵琶粗一倍。太宗皇帝每次都不愿意胡人胜过国人,于是在宴请来朝见的这位胡使时,暗中将罗黑黑藏在隔帷后面,让她偷听这个胡人弹奏琵琶。当胡人弹奏完一遍后,唐太宗对胡使说:"这只曲子,我宫中也有人能弹奏。"于是取过来大琵琶,放在帷幕下边,让罗黑黑当场弹奏刚才胡人弹奏的这支曲子,不漏一个音符。胡使问:"皇上,弹奏琵琶的这位姑娘就是您的宫女吗!"惊叹着告辞。西域各族胡人听到这个事情后,立即有几十个国家归降了唐朝。
裴洛儿
贞观中,弹琵琶裴洛儿始废拨用手,今俗所谓抽琵琶是也。(出《国史异纂》)
唐太宗贞观年间,弹琵琶的能手裴洛儿第一个停止使用弹拨而用手指来弹奏琵琶,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抽琵琶。
杨妃
开元中,有中官白秀贞自蜀使回,得琵琶以献。其槽逻皆桫檀为之,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影成双凤。杨妃每抱是琵琶,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如云外。而诸王贵主,自虢国以下,竞为贵妃琵琶弟子。每受曲毕,皆广有进献。(出《谭宾录》)
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女官白秀贞出使蜀地归来,得到一只琵琶进献给杨妃。这只琵琶的槽逻是桫檀木作的,象美玉一样温润晶莹,光洁得可以当镜子照人。上面有金缕红纹,呈双凤图案。杨妃经常怀抱着这只琵琶在梨园弹奏。声音清丽凄宛,就象从云外飘来的似的。诸位王公公主,虢国夫人以下,争着作杨妃的弟子,跟她学习琵琶。杨妃每教授一支曲子,都能收到很多进献的礼品。
段师
古琵琶弦用鹍鸡筋。开元中,段师能弹琵琶,用皮弦。贺怀智破拨弹之,不能成声。(出《酉阳杂俎》)
古时候,用鹍鸡筋作琵琶弦。唐玄宗开元年间,段师能弹奏琵琶,改用皮弦。贺怀智用破拨的方法弹奏,不能奏成乐曲。
汉中王瑀
汉中王瑀见康昆仑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琶声二字原缺,据传载补)少,亦未可弹五十四弦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出《传记》,明抄本作出《传载》)
汉中王李瑀,观看康昆仑弹奏琵琶,说:"你弹奏的琵音多,琶音少,也未弹五十四弦大弦啊。"自下而上弹拨叫琵,自上而下弹拨叫琶。
韦应物
韦应物为苏州刺史,有属官,因建中之乱,得国工康昆仑琴瑟琵琶。至是送官,表进入内。(出《国史补》)
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时,有一位下属,在建中之乱中得到国手康昆仑的琴、瑟、琵琶。后来送交官府,韦应物为他向朝廷进表,送入皇宫大内。
宋沇
宋开府孙沇有音律之学。贞元中,进乐书二卷,德宗览而嘉焉。又知是璟之孙,遂召赐对坐,与论音乐,喜。数日,又召至宣徽,张乐使观焉。曰:"有舛误乖滥,悉可言之。"沇曰:"容臣与乐官商榷讲论,具状条奏。"上使宣徽使教坊与乐官参议。数日然后奏进,乐工多言沇不解声律,不审节拍,兼又瞆疾,不可议乐。上颇异之,又宣召见。对曰:"臣年老多疾,耳实失聪。若迨于音律,不至无业。"上又使作乐,曲罢,问其得失,承禀舒迟,众工多笑之。沇顾笑,忿怒作色,奏曰:"曲虽妙,其间有不可者。"上惊问之,即指一琵琶云:"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间即抵法,不宜在至尊前。"又指一笙云: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令供奉。"上大骇焉,令主者潜伺察之。既而琵琶者为同侪告讦,称其六七年前,其父自缢,不得端由。即今按鞠,遂伏罪。笙者乃忧恐不食,旬日而卒。上转加钦重,面赐章服,累召对。每令察乐,乐工悉惴恐胁息,不敢正视。沇懼罹祸,辞病而退。(出《羯鼓录》)
宰相宋璟的孙子宋沇对音律学很有造诣。唐德宗贞元年间,宋沇进献乐书二卷,唐德中读后很是赞赏。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孙子,于是诏见宋沇进宫坐在对面,跟他谈论音律,谈得非常高兴。过了几天,德宗皇帝又召见宋沇到宣微院,让乐工们奏乐给他听。说:"有错误不符合音律的地方,你尽可以说出来。"宋沇说:"请允许臣与乐工们商讨议论后,列出条条来给您看。"德宗皇帝听了后,指派宣微院和宫内教坊的乐官参加讨论。几天以后,一些参加讨论的乐官进奏德宗,说宋沇并不懂得乐理,不通晓节拍,他还有眼疾。因此,不能用这样的人评论音律。德宗皇帝感到诧异,又召见宋沇询问。宋沇回答说:"臣我的确年老多病,耳朵也确实聋了。但是在评论音律方面,我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德宗皇帝又让乐工们演奏,一曲终了,询问宋沇:"这次他们演奏得有什么长处与错误的地方?"宋沇好半天也没有说出子午卯酉来。在坐的乐工有很多人都讥笑宋沇。宋沇看到乐工们讥笑他,立刻怒容满面,回答德宗皇帝说:"演奏得虽然很精彩,但是演奏的乐工中间有不适合再在这儿干下去的人。"德宗皇帝惊异地问:"都是哪些人?"宋沇即指着一个演奏琵琶的乐工说:"这个人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刑,不久就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因此,不适宜在皇上面前演奏。"又指一个吹笙的人,说:"这个人的灵魂已经出窍了,现在正在一片墓地上闲游。这样的人更不能侍奉在皇上身边。"德宗皇帝听了后,大为震骇。命令主管人暗中察看这两个人。过了没多久,弹奏琵琶的那个乐工,同事告发他在六七年前,他父亲无缘无故就上吊死了,如今已被拘捕,并已认罪伏法。那个吹笙的乐工整天忧愁不吃饭,过了十多天果然死了。德宗皇帝更加敬重宋沇,当面赐与他赤、白相间,绣有日、月、星、辰的礼服。并屡次召见宋沉跟皇上对坐。每次让宋沇审察演奏,乐工们都惴惴不安,敛声屏气,不敢正视宋沇。宋沇看到这种情形,怕遭至祸患,于是借着身体有病为由,引退了。
皇甫直
蜀将皇甫直别音律。击陶器,能知时月。好弹琵琶。元和中,尝造一调,乘凉,临水池弹之。本黄钟而声入蕤宾,因更弦,再三奏之,声尤蕤宾也。直甚惑不悦,自意不祥。隔日又奏于池上,声如故。试弹于他处,则黄钟也。直因切调蕤宾,夜复鸣于池上,觉近岸波动,有物激水如鱼跳,及下弦则没矣。直遂集客车水,竭池穷泥,索之数日,泥下丈余,得铁一片,乃方响蕤宾铁也。(出《酉阳杂俎》)
蜀将皇甫直善于识别音律。他敲击陶器,便能判断出这件陶器是哪年哪月烧制的。他尤其喜爱弹奏琵琶。唐宪宗元和年间,皇甫直谱写了一支曲子,乘凉时,在水塘旁边弹奏。本来曲子用的是黄钟阳律,弹奏出来的琴声却入到蕤宾阳律去了。他调弦,再三弹奏,发出的乐音还是蕤宾。皇甫直特别疑惑不解,心中暗自认为:这恐怕是不祥的征兆啊。隔了一天,皇甫直又在池塘旁边弹奏这支曲子,声音跟前天一样。他试着在别处弹奏,就又是黄钟阳律。皇甫直急于调去蕤宾,当天夜晚又在池塘边调试不停。忽然觉得靠近岸边的水波在涌动,有个东西激扑着水波象鱼在水中跳跃。待到他松下琴弦就没有声息了。于是,皇甫直召集庄客从池塘里往外车水。将池塘的水车干了又挖泥,折腾了好几天,在塘泥下面深有一丈的地方,挖到一片铁。这片铁,原来是一只古代磬类乐器中,名为"方响"的蕤宾铁。
王沂
王沂者平生不解弦管。忽旦睡,至夜乃寤。索琵琶弦之,成数曲。一名《雀啅蛇》,一名《胡王调》,一名《胡瓜苑》。人不识闻,听之者莫不流泪。其妹请学之,乃教数声,须臾总忘,不复成曲。(出《朝野佥载》)
有个叫王沂的人,从打生下来到现在也没接触过弦、管等乐器。忽然有一天他在白天睡觉,一直睡到天黑透了,才醒过来。立即让人拿过琵琶来弹奏,一气弹了好几支曲子。一支曲子名叫《雀啅蛇》,一支曲子叫《胡王调》,一支曲子叫《胡瓜苑》。人们都没有听到过,从来不知道有这些曲子。但是听过王沂弹这些曲子的人,都被感染得不断流泪。王沂的妹妹要跟他学习弹奏这些曲子,他教弹数声,不一会又都忘了,再也弹不成曲子了。
关别驾
昭宗末,京都名娼妓儿,皆为强诸侯所有。供奉弹琵琶乐工,号关别驾。小红者,小名也。梁太祖(祖原作宗,据明抄本改)求之,既至,谓曰:"尔解弹手(明抄本手作羊)不采桑乎。"关俛而奏之。及出,又为亲近者,俾其弹而饮酒。由是失意,不久而殂。复有琵琶石潨者号石司马,自言早为相国令狐绹见赏,俾与诸子涣、沨、连水边作名。乱后入蜀,不隶乐籍,多游诸大官家,皆以宾客待之。一日会军校数员,饮酒作欢,石潨以胡琴在坐非知因者,喧哗语笑,殊不倾听。潨乃扑檀槽而诟曰:"某曾为中朝宰相供奉,今日与健儿弹而不我听,何其苦哉。"于时识者叹讶之。(出《北梦琐言》)
唐昭宗李晔末年。京都长安的一些有名的娼妓、歌妓,都让势力强大的诸侯们霸占去了。凭着善弹琵琶而侍奉皇上的一位女乐工,雅号关别驾,小名叫小红。后来成为梁太祖的朱温盘踞长安时,召见关别驾。关别贺赶到朱温那里,朱温说:"你这双弹奏琵琶的手不能采桑吧。"关别驾殷勤恭谨地为朱温弹奏一曲。出来后,朱温又让关别驾给他的亲信僚属弹奏,并让她陪着饮酒。关别驾从此心绪抑郁,不久就死去了。还有一位叫石潨的弹琵琶能手,外号石司马。他自己说早年曾被宰相令狐绹所赏识,让他跟他的几个儿子令狐涣、令狐沨等,在连水边举行乐会。石潨在安史之安后来蜀中,没有加入官办的乐团,经常奔走在达官贵人家,都待他象宾客一样。一天,石潨跟几位军校一块儿饮酒作乐。石潨给在位的军校弹奏一曲琵琶,却没有人用心欣赏。满座的军校喧哗笑闹,没有一个人在听他弹奏。石潨用手指疾拂一下架弦的槽格,大声肆骂这些军校们说:"我曾经在朝中宰相令狐绹府上作过供奉,今天老子高兴了,给你们这些臭当兵的弹奏一曲却没有人听。唉,可怜我这个名传京城的弹奏琵琶的国手哟!"当时,在座饮酒中认识石潨的人,没有不为他的遭遇而惊讶叹息的。
王氏女
王蜀黔南节度使王保义,有女适荆南高从诲之子保节。未行前,暂寄羽服。性聪敏,善弹琵琶。因梦异人,频授乐曲。所授之人,其形或道或俗,其衣或紫或黄。有一夕而传数曲,有一听而便记者。其声清越,与常异,类于仙家《紫云》之亚也。乃曰,此曲谱请元昆制序,刊石于甲寅之方。其兄即荆南推官王少监贞范也,为制序刊石。所传曲,有《道调宫》、《王宸宫》、《夷则宫》、《神林宫》、《蕤宾宫》、《无射宫》、《玄宗宫》、《黄钟宫》、《散水宫》、《仲吕宫》。商调,《独指泛清商》、《好仙商》、《侧商》、《红绡商》、《凤抹商》、《玉仙商》。角调,《双调角》、《醉吟角》、《大吕角》、《南吕角》、《中吕角》、《高大殖角》、《蕤宾角》。羽调,《凤吟羽》、《背风香》、《背南羽》、《背平羽》、《应圣羽》、《玉宫羽》、《玉宸羽》、《风香调》、《大吕调》。其曲名一同人世,有《凉州》、《伊州》、《胡渭州》、《甘州》、《缘腰》、《莫靼》、《项(明抄本项作顷。疑当作倾)盆乐》、《安公子》、《水牯子》、《阿滥泛》之属,凡二百以上曲。所异者,征调中有《湘妃怨》、《哭颜回》。当时胡琴不弹徵调也。王适高氏,数年而亡,得非谪坠之人乎。孙光宪子妇(妇原作父。据明抄本改)即王氏之侄也,记得一两曲,尝闻弹之,亦异事也。(出《北梦琐言》)
王建父子统治蜀中时,黔南节度使王保义,有个女儿嫁给荆南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节。未嫁到荆南前,暂时身着道服。这位姑娘秉性聪慧,弹一手好琵琶。王氏女在穿道服期间,梦见有异人频频向她传授乐曲。传授她乐曲的人,从形貌上看,有的是道士,有的是俗人。他们穿的衣裳有的是紫色,有的是黄色。有时一个夜晚传授她好几支乐曲,有的乐曲听一遍就能记住。这些乐曲,都声音清丽,超凡脱俗,跟平常的乐曲不一样,有点象仙家《紫云》一类的乐曲。这些人还告诉王氏女,说:"这些曲谱请元昆作序,刊刻在甲寅方向的石上。王氏女的兄长就是荆南推官少监王贞范,是他给这些乐曲作序刻石的。传授给王氏女的乐曲宫调有《道调宫》、《王宸宫》、《夷则宫》、《神林宫》、《蕤宾宫》、《无射宫》、《玄宗宫》、《黄钟宫》、《散水宫》、《仲吕宫》。商调有《独指泛清商》、《好仙药》、《侧商》、《红绡商》、《凤抹商》、《玉仙商》、角调有《双调角》、《醉吟角》《大吕角》、《南吕角》、《中吕角》、《高大殖角》、《蕤宾角》。羽调有《凤吟羽》、《北风香》、《背南羽》、《背平羽》、《应圣羽》、《玉宫羽》、《玉宸羽》、《风香调》、《大吕调》。它的曲名同人世间的曲名相同。有《凉州》、《伊州》、《胡州》、《甘州》、《缘腰》、《莫靼》、《项盆乐》、《安公子》、《水牯子》、《阿滥泛》等,共二百余支曲子。所不同的是,征调中有《湘妃怨》、《哭颜回》。当时琵琶、忽雷等胡人乐器,一般不弹奏徵调。王氏女嫁到高家后,过了几年就去世了。这位王氏女,大概是因为触犯了天条而被贬降到人间的仙人吧。后人孙光宪儿子的妻子,就是王氏女的侄女。她也曾记得这些曲子中的一两首,曾有人听她弹奏过。这也是一件奇异的事情啊!
五弦
赵辟
赵辟弹五弦,人或问(或问原作闻无,据明抄本改)其术,辟曰:"吾之于五弦也,始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方吾浩然,眼如耳,目如鼻,不知五弦为辟,辟之为五弦也。"(出《国史补》)
赵辟这个人能弹奏五弦琴。有人向他求教弹奏五弦琴的方法。赵辟回答说:"我弹五弦琴,开始时是神人在梦中传授给我的,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则随天意啊。我就象在浩淼无边的空濛中,眼象耳、目象鼻,不知道五弦琴就是我赵辟呢,还是我赵辟就是五弦琴啊!
箜篌
徐月华
魏高杨王雍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为明妃出塞之声。有田僧起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每临敌,令僧起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出《酉阳杂俎》)
魏时,高杨王雍,有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弹的曲子是《明妃出塞》。还有一个僧人名叫田起,能吹胡笳。他吹的曲子是《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征战,每与敌对阵时,都命令僧人田起吹奏《壮士歌》。在这曲胡笳的伴奏声中,崔延伯持戈单人匹马跃入敌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