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属制品,如铜贝、钢铲、铜刀等,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也就跨进了货币的行列。特别是仿海贝形状铸成的铜贝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

早期的金属货币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铜铸币,它形式多样,使用广泛,工艺水平也较高;另一种是黄金铸成的金饼。

铜铸币是从实物转化而来的,大体上又分为四类:布币、刀币、环币和蚁鼻钱。它们各有各的流行区域,各有各的发展历史。

先说布币。布币的前身是一种铲形农具,有的叫“镈”[bó博],有的叫“钱”。镈和钱的形状、功用较为接近:上首空圆,可以装木柄;中间厚重,不容易折断;下足尖薄,适宜于锄草。所不同的是:镈在古代除了锄草以外,还用来掘沟;为了使用方便,镈的面不能太平,要稍带点圆凹。镈、钱发展成货币后,钱渐渐成为货币的专用代名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在古代,镈、钱样式的货币,则统称为布币。

早先的布币与铲非常相似,只要在上首装一根木柄,简直可以当作农具使用。从钱而来的布币,肩平足钝,称为平足布。从镈来的,则肩

{ewr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122_1.bmp}

略高,足略尖,这与镈面带点圆凹有关系,称作尖足布。

稍晚些时候,布的上首虽然仍是空圆,但上首这段就比较长了;整个布体小而薄。用这样的货币兼做农具,显然不行了。研究钱币的人称它做空首布。空首布的币面上大多有文字,有的是数字、干支、地名;有的还有其它意义的文字,如财富的“富”,通行的“行”。

再发展下去,布的上首变得平而实,称为平首布。它的个体越来越轻小,上面的文字都用地名,书法比以前也有进步。平首布的形制精巧,纹饰美观,使用很方便。还产生了一种圆肩圆足的布,布的两足显得更钝方。这种变化也是人们从实践中得来的,因为尖锐的,容易戮痛人的皮肉,用多了要磨损,易折断,纯圆的要好些。

布币的使用,大致自西周起到战国止,主要流行在以农业为主的黄河中游地带。而这时在渔猎业比较兴旺的山东半岛上,还使用着刀币。

刀币形状象刀,是由古代一种叫铜削的渔猎工具变化而来的。它端尖、背弧、刃凹,下面有穿绳的圆孔。晚期的刀币身轻体小,背直刃钝,头方或圆,上面铸的字也逐渐讲究。刀币有大刀、小刀两种:小刀主要是北方燕国的货币,大刀是东方齐国的货币。它的铸造和发行领域后来向西北扩大,在许多地方同布币一起使用。

随着布币和刀币的演进,又出现了环币。它的形状与布币、刀币完全不同,既不象刀,又不象铲,圆滚滚的,中间还有个圆孔,所以也称圆钱。

环钱是从纺织工具的纺轮演变而来的。古代最早的纺轮用石头磨成,中间钻孔,插进一根木棒,就可以用手转动,纺绕丝、麻。后来纺轮改用陶制的、铜制的。这铜纺轮就是环币的前身,两者的大小、形状都差不多。

比起布币和刀币,环币的计数和携带更加方便。因为它既象布币那样不易折断,又跟刀币一样有孔可穿绳。到后来,它逐渐成为更受人们欢迎的货币,甚至代替了布币和刀币。布币流行区的环币,面平孔圆,和纺轮相似。刀币流行区的环币,中间孔是方的,边缘有凸起的轮廓。

到战国时期,除南方的楚国外,环币已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了。地处关中的秦国,铸造的环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币面上铸有“两”和“朱”(铢)——秦国的某些布币上也有这两个字,这是重量单位;二是从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二年)开始,货币的铸造权集中在王室(国家),因此币面上也就不再铸地名。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基本上是以秦环币作为蓝本的。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货币单位分成等级。尖足布、方足布和圆足布都有大小两种,大概是两枚小布等于一枚大布;刀币也有大小之分;环钱中有一种“■”——半睘,就是指环钱的一半。

布币、刀币和环币,都是在中国北方流行的。而地处江淮流域的楚国,这时使用的是与众不同的货币:铜铸的蚁鼻钱和黄金铸成的金饼。

蚁鼻钱外形象贝,但比贝更小,很明显是从仿贝转化而来的。有的面上铸着一个至今还释不出的字:■,形状似蚂蚁;有的是■,笔划凹下去,底下两竖的中间部位显得凸出,象人的鼻子。这就是蚊鼻钱名称的由来。它用铜铸成,比起贝币当然先进;可是在制造的精巧美观和携带计数的方便等方面,与同时期的布币、刀币及环币比较,就相形见绌了。

蚁鼻钱仅仅在楚国流通。这一方面是由于楚国早期经济文化比北方各国落后,布(镈)、刀、纺轮的使用比较迟,铜铸币只取仿贝形态;另一方面,楚国的制度一向富有地方色彩,政治、军事、礼俗等都与别国不一样,因此货币也独树一帜。

早期金属货币的另一类——金饼,出现在楚国,这也不是偶然的,因为楚有许多产金区。在中国古代,黄金主要是作装饰、宝藏和支付之用的。楚国的金饼是一块块的小方块,上面铸有两个字:一个象“爰”[yuán],有人说就是货币单位,但也有人认为是重量;另一个为地名,如楚国的国都“郢”[yǐng影。在今湖北江陵一带],或曾经是国名后来被楚灭掉作地名的“陈”,等等。

黄金比铜稀少,是珍贵的金属。它体积小,价值大,不锈不烂,分割也不太困难,更适宜作货币。如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从这个意义上讲,楚国的金饼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倒是一个先进因素。不过,黄金的产量毕竟太少了,不可能取代铜币。因此,自从铜铸币诞生后,它便一直在社会上广泛流通,为民间普遍使用,直到秦王朝建立后,统一的货币还是铜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