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 |
四、长江流域蚕业的发展 | |
四、长江流域蚕业的发展
我们说唐朝浙江的蚕桑缫织技术不及北方,这不等于说当时浙江的蚕桑缫织还很落后。不,到唐朝,长江流域包括浙江在内,蚕桑缫织技术已有相当基础,只是比起北方某些地方来,还略逊一筹而已。这里,我们再来谈谈长江流域丝蚕业发展的历史。 《吕氏春秋》和《史记》两部古书都记载有吴国王僚九年(公元前518年),吴楚两国因为边境女子争桑引起一场战争的故事。在这次战争中,吴公子光占领了楚国的居巢(今安徽巢县)和钟离(今安徽凤阳)。吴楚两国都在长江中下游。吴、楚边境女子争桑,当然是为了养蚕。吴楚战后不久,建都在今浙江绍兴的越国也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方针中,也有“省赋敛,劝农桑”一条。后来终于强盛起来,灭了吴国。 上述两个故事都是春秋后期的事情,它告诉我们,春秋时代,栽桑养蚕已成为建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吴、楚、越等国比较重要的经济事业。秦汉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继续被开发,蚕桑生产当然也继续发展着。 至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很早就有蚕丛氏在蜀中教民养蚕的传说,说明那里蚕业起源很早。成都平原所产的丝织品,秦汉时代就很有名。西汉文学家扬雄写的《蜀都赋》里赞美成都所产的蜀锦,“自造奇锦,紌〔qiú求〕、繏〔xuǎn选〕、■〔fěi匪〕、■〔xù序〕(都是蜀锦的名称),……绵茧成衽〔rèn任〕①,阿〔ē柔美〕丽纤靡〔mí迷,华丽〕”。这种“阿丽纤靡”的蜀锦,行销全国,为各地人们所喜爱。 据说三国时,曹操有一次在邺城(今河南安阳)的铜雀台举行宴会。宴会时。他命近侍取出一件战袍,挂在垂杨树上,要到会的军官比赛射箭,谁射中的,这件战袍便奖给谁。比赛结果,中的的不止一人。他们互相争夺战袍,竟把它扯碎了。曹操笑着说:“你们不用抢了,我给诸位各赠锦一匹。”这件战袍就是“西川红锦”做的,每人赠得的一匹锦,又是“蜀锦”。由此可知,即使分裂割据的三国时代,成都平原所产的锦,仍为黄河流域的魏国人所珍视。 成都自古被称为“锦官城”,成都附近的一段岷江被称为“锦江”,看来都同这地区织锦业非常发达,所产的锦又非常精美有关。成都是蜀汉的都城,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曾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望于锦。”就是说蜀汉百姓穷困,国库空虚,现在同魏国作战,所需的军费,只有寄希望在锦上了。军事费用决不是一笔小数字。从这几句话可知,当时成都平原所产的锦不仅质优,数量也一定很多。所以晋朝的左思所作的《蜀都赋》中,就描写了成都地区“机杼〔znù柱〕之声彼此相闻”,织锦业非常繁荣热闹的情景。 锦是用蚕丝织成的。成都地区的织锦业如此兴盛,那末这一带的蚕桑生产的发达也就可以想见了。 隋唐之初,长江流域进一步被开发,蚕桑生产也进一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尤其是太湖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发展得更快。这里可以述说一下新、旧《唐书》里都记载的一个故事。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韦坚的大臣,他是唐朝皇室的勋戚。天宝初年任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为了便于漕运①,整理了长安附近的水道,并在长安城东九里的长乐坡,开凿“广运潭”,潭边建有“望春楼”。工程完成后,举行了一次类似现代的通航典礼,唐玄宗亲率在京的高级官员登楼观赏。为了博取皇帝欢心,韦坚预先准备了大批小船。船头分别挂上牌子,写上各个州郡的名称,船上又分别堆了各该州郡的著名特产。船工一律穿戴“大笠侈袖芒履”②,并有少女在船上轻歌曼舞。在一片粉饰太平的丝竹声中,二、三百只小船缓缓从望春楼下鱼贯而过。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二、三百只小船中,“广陵郡”船上堆的是锦,“丹阳郡”船上堆的是“京口绫、衫缎”,“晋陵郡”船上堆的是“官端绫绣”,“吴郡”船上堆的是“方文绫”,“会稽郡”船上堆的是“罗、吴绫,绛纱”。会稽、广陵、丹阳、晋陵、吴郡就是现在浙江的绍兴、江苏的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等地方。这五郡船上堆着各种丝织品,就充分表明,在唐朝前期,这些地方生产的丝织品虽不是国内最好的,但也已相当精美。丝织业同蚕桑生产息息相关,这些地方的蚕桑生产也一定相当繁荣了。
① 衽,衣襟。此处指衣服。 ① 历代王朝把征收到的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称为“漕运”。唐朝建都长安,每年都把在东南征收到的粮食经由水道,运到长安和洛阳。 ② 侈袖芒履:宽袖草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