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和邱少云:组织需要的“两种干部”
人才之于组织,如同青年男女恋爱,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但偶像归偶像,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把银幕上的明星领回家结婚的。偶像放到心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象结婚,是非常现实的选择。组织也同样。那么,什么是组织需要的干部呢?
第一种,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雷锋,这是具有创造性执行任务能力的榜样。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中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并全心全意地实践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他殉职后,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性运动。
雷锋是解放军培养出的、能够创造性实践并完成组织使命和任务的杰出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但加入到解放军这个组织后,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组织宗旨融于自己的全部行为中,并全身心地身体力行。他在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继续在本职工作之外实践解放军的宗旨。而这种实践,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如,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助受灾的群众,等等。这种积少成多、长期一贯的创造性实践行为使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军队是这样要求他的成员的,也是通过许多小事的积累走向伟大的。
雷锋用自己的全部行为实践彰显了组织的使命。他忠诚于组织,忠诚于组织的事业,并以自己的行为成为组织成员的楷模。
第二种,是志愿军英雄邱少云,这是具有忠实执行能力的榜样。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解放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抢攻391高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11日夜,担负潜伏任务的500余名志愿军官兵进入一片有3000米开阔地的潜伏区。邱少云带领的爆破组潜伏在距敌人前沿60米处一个小土坎旁边的蒿草丛中。次日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烧着了他腿部的伪装,顿时形成了火团,把他紧紧包围起来。一股强烈的灼热使邱少云本能地抽动了一下。在他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保住自己的生命。但他深知,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现。为了500多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岿然不动。眼看着邱少云被大火吞噬而不能去救,战友们的心像在滚开的油锅里煎熬。但此时,理智要求大家谁也不能动,这是考验革命战士组织纪律性的严峻时刻。他们在为邱少云担心、难过,同时也相信他一定能经受住考验。火焰仍在邱少云身上翻滚,身上的棉袄渐渐地烧完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下来,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邱少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表彰邱少云烈士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
组织需要这样的干部:他们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并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讲价钱,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解放军的效率和战斗力,正体现于她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够忠诚于组织、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成员。
企业如果有了能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的“邱少云式员工”,有了忠诚企业、忠诚于企业使命的“雷锋式员工”,这个企业还能没有竞争力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