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说,货币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产生增值,商品也是一样。在流动中产生的这种增值,就是商人利润的来源。
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最初生产皮鞋、服装之类的产品只在本地卖,后来本地市场饱和了,他们就将这些产品向上海、北京等地“运动”,上海、北京又饱和了,他们又将这些东西向甘肃、青海、新疆“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温州人发了大财,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同样,向上海倒哈蜜瓜、葡萄的新疆人,向北京倒西瓜、蔬菜的海南人,都有不少发了财的。这是利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间的物产不同而赚钱的案例,其实利用的就是地区间在商品和物产上的相对短缺,和旺堆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旺堆做得是双向流通,和远程货车一样,往返都拉货,不空驶,所以赚钱要更快一些。
除了地区间的相对短缺可被有心商人们用来赚钱外,聪明的商人还善于利用同一地区丰富商品市场上品种的相对短缺赚钱。一般来说,利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物产和商品的相对短缺来赚钱,更多赚得是苦力钱,是跑来跑去的辛苦钱,而利用同一地区丰富商品市场上的相对短缺品种来赚钱,则需要有更好的眼光和更高的智慧。首先,你需要发现哪些是短缺品种,这很不容易,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市场上,一个人很容易将眼睛看花,从而将目标看错;其次,在很多情况下,你还需要亲自动手制造这些短缺商品。但它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是丰富商品上相对短缺的品种,所谓物以稀为贵,一般都能卖到比“大众化”商品更高的价钱,使商人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在同样的体力、物力和资金投放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以旺堆做手工挂毯而论。一般人如果看见别人在做机制挂毯赚了钱,也会跟着做机制挂毯,这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从众心理。旺堆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你做机制毯,我就做手工毯,第一,既避开了同行间的竞争,相互杀价;第二,又使产品出现差异化。而且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相对机制毯,手工挂毯是稀缺品种,所以,旺堆能够赚到比一般人更多的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个目光深远的人,从旺堆的故事中你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而不只是简单地看一个热闹。
案例分析:商业眼光成全了她
丛华滋是山东威海人。威海刘公岛因悲壮的甲午海战而天下闻名,而丛华滋却以胆量大、水性好、脑子好使闻名。
说到丛华滋的胆量和水性,不得不提到一件事,这件事至今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事情发生在1992年冬天,海军驻岛部队的一艘运输船被缆绳缠住,想了很多办法都解不开。这时有人找来有“赶海大王”之称的丛华滋。当时是冬天,滴水成冰,又刮着大风,海上风急浪险,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冷汗。
丛华滋拿着一把新菜刀就下去了,下去发现菜刀砍不动,缆绳太粗,上来又拿了把钢锯,再次潜下去。这样一连弄断了两根钢锯,船解开了。那一年丛华滋51岁。这件事使丛华滋在岛上一举成名。
丛华滋是刘公岛上第一个开个体店的工商户。1985年,丛华滋在刘公岛上开了一个日用品商店,成为刘公岛上的第一个个体户商店。在那以前,刘公岛上只有几家国营商店。丛华滋潜海捞来的海货,像海参、海菜之类,就在自己的店里卖,无人知道丛华滋当年赶海挣了多少钱。
1990年,为了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出台措施禁止潜海捞海货,丛华滋靠赶海捞海货赚钱的方法行不通了。政府不让赶海了,她就转卖旅游纪念品。因为是独家经营,开始的生意还不错,但随着来刘公岛旅游的人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块市场。刘公岛上与她一样的个体店、个体经营户一天比一天多,大家卖的东西也都相差无几,这使丛华滋的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盲目竞争的局面呢?做什么生意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和大家伙儿挤在一个锅里抢饭呢?为了找到一项和自己从前赶海,以及最初开店时一样的独门生意,丛华滋一直在开动脑筋。
丛华滋有两个儿子。1994年,在一家中韩合资公司里打工的二儿子回家时顺便带回来了一些领带。丛华滋看到这些领带,眼前不由一亮,胸中豁然开朗。她有了主意。因为当时在刘公岛,大家经营的热门项目大多是些如珍珠项链、贝壳做的坠子、搭子一类的手工艺品,大多与海有关。当时在刘公岛上卖领带的几乎没有,卖韩国领带的丛华滋更是第一个。
丛华滋看中的是韩国领带做工好、质感好、花色品种多,而且由于山东离韩国海上距离很近,很多韩国企业喜欢在山东投资办厂,货源不但有保障,而且便宜。丛华滋看中韩国领带后,就让儿子帮着进货。丛华滋的两个儿子一向佩服自己的母亲,他们知道母亲的眼睛很“毒”,只要是她看中了的东西,八九不离十会是一门好生意。
果然不出丛华滋所料,当时生意那个火,按丛华滋大儿子曲波的话来说:“两个人站在那个架子上面一天都不能下来,中午饭都吃不了。”生意最火的时候,连批发带零卖,丛华滋的小店一天能走3000多条韩国领带。
丛华滋又找到了先前赶海时舍我其谁、独此一家的感觉,但是她的这种高兴劲儿没过多久就消失无踪了。为什么呢?因为跟风。看到丛华滋的韩国领带好卖,刘公岛的那些经营户一哄而上,大家不但都卖起了韩国领带,还兼及韩国其他的小商品。最多时,小小一个刘公岛,从事韩国小商品经营的个体店达到70多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