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钟肇政 > 台湾人三部曲之一:沉沦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七 | |
|
|
守军方面情形又如何呢?当唐景崧在台北城危急之际,一连发出所谓“千急急赴援”和“万急急赴援”急电,调中南部守军林朝栋、丘逢甲、杨汝翼等各部北上援救,但是唐氏所凭借以守台北外围的广东兵──简称广勇──听到日军在数日之间已取下鸡笼,迫近狮球岭,还没有打一战就背叛了,抢劫、寻仇、互相残杀,“民主国”也因此迅速垮台、援兵还没赶到,唐氏就逃之夭夭了。 这时候,杨汝翼已经务兵北上,半路上听到台北失守,竟乘机席卷饷银潜逃而去。林朝栋带兵赶到新竹,也因为台北失陷的消息而回彰化,不久也卷起尾巴逃回大陆去了。唯一按兵不动的是丘逢甲,当然他是另外有打算,不过他手下的苗栗附生吴汤兴倒很勇敢,在故乡一带号召乡人们起义,一时客籍人士聚居的新竹、苗栗等地义军风起云涌,头份的徐骧组军汇合,北埔姜绍祖更疏散家财,广慕兵勇响应,此外前澎湖总兵吴光亮以及林朝统所部营官傅德星等都率领自己手下的人马加盟,另外新募的尚有陈澄波一营,一时吴汤兴手下号称五千大军,声势非常之大。这也是日军侵台以后以义军为主力的大规模抗战武力的第一支人马了。吴汤兴把大军集结在大湖口一带,准备守新竹外围,阻止日军南下。 那么九座寮、灵潭陂这一带的情形又是如何呢?从地理上而言,以灵潭陂这小镇为中心的方圆一二十华里以内,地处台北与新竹之间,不过距离铁路大约也有十几华里,在消息的传布上,是在很不利的地位上。但地方上有意崛起的勇敢人士倒也不少,为首的是胡老锦。这人年纪已近五十,虽然以农为业,不过也很读了一些诗书兵法之类,年轻时还习过拳,正也是文武双全的很有豪侠之风的领袖人物,经常与他接触,密谋起义的有东势黄娘盛,十一份李盖发,铜锣圈张子仁,还有九座寮陆仁勇等。 当陆仁勇加盟胡老锦旗下,正好也是吴汤兴统领在广募义勇军的当儿。为了响应吴统领的号召,胡老锦和手下几个人都四出活动,一方面筹集粮饷,一方面募集义勇军的战士。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日军南下得竟那么快,五月廿九日,日军已推进至大湖口前面的崩坡庄。吴汤兴亲自率部在那儿布防,另有陈起亮、邱国霖、徐酿等也都各带一支人马,从三路夹攻日军,一场遭遇战就这样打起来了。这也就是著名的崩坡之役,是日军侵台后首次遇到的大规模反抗。 这一仗,义军算是初试牛刀,结结实实地给日军吃了一顿苦头。只是义军作战经验毕竟不充分,不懂得怎样打现代战,遇到日军调来的机关炮和野战炮等最新武器,在没有坚固掩体之下,实在无法抵挡,激战了一整天,义军所据以抵抗的民屋等都被夷为平地了,只好收兵而退。同时日军也第一次明白了台湾的民间义勇军的战志是如何昂扬,精神力量是如何旺盛,并且军力也着实不可轻视,于是他们就知道要提高警觉了。 第二天,日军进至新竹,义军已经明白正面接战无法取胜,便化整为零,一路上向日军做小股的突击。这时知县王国瑞听到外围被突破,已经逃走了,城内的命令系统已发生不了作用,城门尽管关紧,还是被日军用云梯越墙而入,新竹城就这样断送了。 这种情形使得胡老锦措手不及,甚至连所须要的壮丁义士都还没有募够,新竹就丢了,想去援助也来不及。不过胡老锦明白日军主力还没南下,占领新竹的不过是先遣部队,事情尚有可为,何况吴汤兴手下的义军还完整如初,而吴统领也差人来号召,要胡氏采取一种点的攻击,以便把日军的后援截断,孤立新竹城的日军,伺机谋复新竹城。 综观迄至目前为止的情形,日军虽向南推进到新竹,可是那也只是沿铁路而进的,事实上离开铁路一步,便都是台湾义民的天地,像胡老锦那样的一个地方性的领导人物,可以说是无处不有。那也正是日军的陷阱,随时都可能挨到无情的攻击。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崩坡的一场大战,义军也明白了日军虽强,但还不致于像牙山、平壤那样地不可抗拒,只要抵抗得法,便不难取胜,于是原先采取观望的人们也都奋起来了,因此义军的声势也越来越大。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事,随时都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 这儿是陆家满房的禾埕。 老长工阿庚伯正在忙着工作,帮他的有三四个年轻小伙子──可不是石房、张阿达那一班长工们,而是阿昆、阿仑、阿嵩几个兄弟,外加仁智的二儿子阿峻。阿峻今年十六岁,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不过他那种满脸喜孜孜的样子,使人感到他此刻的心情是充满好奇与期待。 阿庚伯把上衣脱掉了,露出一身枯瘦跳动的肌肉,一颗颗的汗滴在那深褐的皮肤上奋集着,汇流着。随着身子的动作,那白里带黄的辫子和雪白的胡子在颤动着。 “唉唉,阿峻哪,不行不行,轻些啊。” 阿峻停下手里的圆筛仰起了面孔,几滴汗水沿颊流下。 “轻轻的,不可用力,这样筛下来的才会细幼。” “我只想快些,多做些。”阿峻有点不服气。 “不行,这东西快不得,越快越粗,力就不大了。” “好好。”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