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李鸿藻榻前奉诏 嘉顺後宫中绝食
 




  却说同治帝病到危急的时候,慈禧太後便和几个自己亲信的大臣商量立嗣的事体。连日在太後宫中开秘密会议,一切都已议妥,只候皇上大事出来,便可依计行事。谁知三五天後,皇帝的危险期已过,那痘疮也慢慢的结起痴来,热也退了,人也清醒了,只向着人索饮食。皇上一切饮食,都是慧妃一个人调理着。皇帝是不喜欢慧妃的,虽在神气清醒的时候,也不和慧妃说笑一句。觑着慧妃不在跟前的时候,同治帝便招着手,把小太监唤到跟前来,解下自己小衣上的金印来,叫他悄悄的拿去,把皇后请来。这时候正是清早,慧妃觑空回宫梳洗去了。孝哲皇后得趁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走来看望皇帝。他两人已许久不见了,孝哲皇后看看皇帝枯瘦如柴,皇帝看看皇后也消瘦得多了,大家不觉拉着手哭泣起来了。哭了半天,孝哲皇后先住了哭,又劝皇帝也住了哭﹔两人说起两地相思的苦,皇帝又说起那慧妃如何可厌。

  说起慧妃,便说起从前选後的故事来。原来当时慈禧太後颇想选慧妃做皇后,慈安太後却已看中了孝哲皇后。两宫太後争执不休,便请同治帝自己决定。那同治帝在两宫太後跟前,又不敢说谁好谁不好。这时有一个宫女,正送上茶来﹔同治帝忽得了一个主意,便把茶水泼在地上,叫孝哲後和慧妃两人在湿地上走去。那慧妃怕茶水弄脏了衣角,忙把那袍福儿提起来走去﹔独有孝哲後,却大大方方的走去。同治帝说孝哲能不失体统,便决定立孝哲後做了皇后。因皇帝提起从前选後的事体,那孝哲後有意逗着皇帝,叫他开心,便说道:「臣妾常在东太後那里听得陛下幼时的聪明,那时陛下年纪只八岁,天天在南书房念书﹔陛下常不爱念书,师傅便跪下劝谏,陛下只是不听。师傅没有法子,只得对着陛下掉眼泪﹔陛下看师傅哭了,便拿《论语》上『君子不器』一句,把手按住那『器』字下面的两个口,去问着师傅。师傅读成君子不哭,那师傅也撑不住笑起来了。」

  孝哲後说到这里,同治帝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都是小时候的淘气事体,说它怎的!如今再没有那种聪明了!」说着伸出手来抚着皇后的臂膀,说道:「你在宫里冷清吗?西太後待你怎麽样?」孝哲後一听得提起西太後,那两挂珠泪便忍不住扑簌簌的落下来,落在皇帝的手背上。皇帝看了十分不忍,便伸手把皇后搂在怀里。皇后霍地立起身来,说臣妾要回去了。皇帝不舍得她去,只是唤皇后坐下。皇后摇着头,说道:「只怕阿妈知道了,要责罚我呢。」皇帝说道:「阿妈还未起身,不妨事的。」

  此时慧妃回宫去梳洗完事,正走向皇帝宫来﹔听得屋子里有人唧唧哝哝说话的声音,问太监时,说正宫在里面。慧妃也不敢进去,急回身走到慈禧太後宫里,说:「皇上大病才有转机,见了皇后,怕又要糟蹋了身子,再发起病来,可不是玩的。」慈禧太後听了慧妃的话,不觉大怒,说:「这妖狐,硬是要迷死皇帝吗?」说着,气愤愤地赶到乾清宫去,一脚踏进寝宫。那孝哲後正伏在牀沿上,低低的说着话。慈禧太後看了一眼,一缕无名火直冲顶门,她也顾不得什麽皇后不皇后,脸面不脸面,便上去一把揪住皇后的头发,在两面粉腮儿上一连打了十几个嘴巴。口口声声的骂道:「骚狐!你敢是打听得皇上的病有些转机,又来迷死他吗?」打得皇后云鬓蓬松,娇啼宛转。慈禧太後还气愤愤的喝令宫女拿大棍来,急得同治帝只在枕上磕头求饶。

  那满屋子的宫女太监也一齐跪下来磕着头,齐声喊着:「老佛爷!」那孝哲後也跪下地来,一面磕着头,一面说道:「老佛爷姑念俺是大清门进来的,赏俺一点面子罢。」一句话触动了太後的心病,她明知道皇后在那里讥笑她自己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又因清宫的祖制,皇后从大清门进来的,只能废黜,不能辱打。这一气把个太後气得一言不发,一转身,便回宫去了。

  同治帝见势不妙,忙传旨召军机大臣侍郎李鸿藻进宫。那李鸿藻正在军机处,还不曾退值,听得皇上宣召,忙跟着太监进宫去。走到寝宫门外,便站住不敢进去。小太监替他进去通报了,同治帝吩咐挂帘,把李鸿藻唤进屋子去。皇后站在皇帝牀前,正在那里抹眼泪﹔见李鸿藻进来,急欲避去。皇帝拉着皇后的袖子,说道:「你也不用回避。李师傅是先帝老臣,你是门生媳妇,朕如今有紧要话须和师傅说,你也可以听得。如今你先去见过师傅罢,将来全仗师傅照应呢!」说着不觉也掉下眼泪来。

  孝哲皇后正要过来拜见李鸿藻,慌得李鸿藻忙脱下帽子,爬在地下碰头。同治帝说道:「师傅快起来,现在不是讲礼节的时候呢!」说着叫小太监上去把李鸿藻扶起,又在皇帝榻前安设一张椅子,唤李鸿藻坐下。皇帝伸出手来,握住李鸿藻的手,只说得一句:「朕的病怕不能好了!」皇帝皇后和李鸿藻三个人,六挂眼泪一齐淌下来﹔尤其是皇后,哭得呜咽难禁。皇上接下去说道:「朕既没有生得太子,那西太後又和皇后不对劲儿﹔朕死後别的没有什麽不放心,独怕她要吃亏呢。」这时皇后正哭得和泪人儿一般,听了皇帝的说话,越发撑不住悲悲切切的哭起来。皇帝一手搭在皇后的肩上,说道:「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俺们商量大事要紧。朕倘有不测,第一要紧的,便是立嗣皇帝﹔你心里爱立谁做嗣皇帝,快对师傅说定了,朕可以和师傅商量写遗诏的事体。」孝哲皇后听皇帝说到这里,忙抹乾了眼泪,跪奏道:「国赖长君,臣妾不愿居太後的虚名,误国家的大事。」同治帝听了微笑着点头,说道:「皇后很懂得道理,朕无忧了。」便和李鸿藻低低的商量了半天,决定立贝勒载澍为嗣皇帝。

  同治帝嘴里说着,李鸿藻爬在榻前写着遗诏。那遗诏很长,上面说的都是预防西太後的话,说得十分严厉。写完了,皇帝拿去细细看过,说道:「很好。」便在遗诏上用着印,交给李鸿藻藏好。李鸿藻一时无处可藏,孝哲皇后便亲自替他拆开袍袖来,藏在袍袖的夹层里,又替他密密缝好。同治帝说道:「师傅且回家去休息,明天或还要命师傅见一面儿呢。」

  李鸿藻磕着头,退出乾清宫来。正要走过穹门去,忽听得身後有人低低唤师傅的名字,李鸿藻是心虚的,听了不觉吓了一大跳!急回头看时,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惇亲王奕誴。李鸿藻一见了,他心知大事不好了,忙上前去请安问好。惇亲王冷冷的说道:「师傅在皇宫中耽搁多时,敢是做顾命大臣来?师傅辛苦了,俺和师傅到太後宫中去休息休息谈谈心。」说着也不由分说,上去一把拉住李鸿藻的袖子便走。李鸿藻心中吓得乱跳,那两条腿不得不跟着﹔走到皇太后宫里一看,那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详,一班王爷都在那里。亏得李鸿藻乖觉,当时他见了恭亲王,便上去请安,说道:「原来六爷也在宫中,俺方才得了皇上的密诏,正没得主意﹔打算出宫找六爷商量去。」恭王听了问道:「什麽密诏?」李鸿藻不慌不忙便拆开袍袖,把那同治帝的遗诏拿了出来。满屋子王爷们看时,吓得大家脸上变了颜色。

  这时慈禧太後正从里屋子里走出来,恭亲王不敢隐瞒,便把那诏书呈上去。慈禧太後一边看时,一边气得两只手索索的发抖。看完了,气愤极了,把那诏书扯得粉碎,丢在地上,怒目看着李鸿藻。吓得李鸿藻忙跪下地去,连连磕着头,磕得头上淌出血来,又不住的说:「臣该死,求老佛爷赐臣一死。」那两旁的大臣也一齐跪下,替他求着情。隔了半晌,才听得皇太后骂一声:「起去!」李鸿藻又磕了几个响头,谢过恩退去。随後私地里连夜送了五万两银子来给崔总管和李太监,求他们两人在太後跟前替自己说说好话。西太後俟李鸿藻出去以後,便和诸位王爷开了一个御前会议,索兴把慈安太後也请了来。慈禧太後第一个开口,一边淌着眼泪,说道:「皇帝的病,看来是救不转的了。但是嗣皇帝不曾立定,是俺一桩大心事。大家帮着俺想想到底立谁做嗣皇帝好?」慈安太後听了,接着说道:「国赖长君,溥伦和载澍,年纪都长成了,可以立做嗣皇帝。」慈禧太後听了,不觉陡的变了颜色,厉声说道:「你也说立长君,他也说立长君。立了长君俺们两个老婆子还过日子吗?」几句话,把个慈安太後吓得忙闭着嘴,从此不敢开口。

  停了一会,慈禧太後说道:「俺家薄字辈,没有可以立作嗣君的。依我的意思,醇王爷的大儿子载湉,今年四岁了,和皇帝的血统很近,俺意思,想立他做嗣皇帝。载湉的母亲,原是俺的妹妹﹔如今俺们立他的儿子做了嗣皇帝,大家也得个照应。」当时醇亲王站在一旁,听了也不敢说什麽。慈禧太後又回过头去对慈安太後说道:「姊姊的意思怎麽样?」慈安太後只得连声说「好!」慈禧太後便接着对大家说道:「你们听得了麽?东太後的懿旨,要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做嗣皇帝﹔六爷快拟诏书!」

  当时恭亲王便写下两宫太後的懿诏,立载湉为嗣皇帝。诏书中大略说道:皇上龙驭上宾,未有储贰﹔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承继文宗,入承大统,俟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当时各王爷都在诏书上签了字,才散出宫来。这里慈禧太後待众人去了以後,便又悄悄的去把慧妃唤进宫来,吩咐一番。可怜这里正在召将飞符,那边同治帝还一点不知道。谁知那慈禧太後早已传下谕旨,吩咐断了皇帝的医药饮食。

  同治帝躺在牀上,一天也不见送汤药送茶粥的来,肚子里又饥又渴,忙唤小太监要去。那小太监去了半天,空着手回来说:「太後吩咐,叫不给俺宫中医药饮食。」同治帝听了不觉吓了一大跳。再叫小太监去打听时,才知道那遗诏的事体发作了。如今权柄都在慧妃手里,皇上为要得饮食,须求慧妃去。这时皇帝的身体已健朗了许多,也行动得了﹔听了小太监的话,忙叫去请皇后到来。待到孝哲皇后到时,同治帝求她用印传下懿旨去。孝哲皇后听说皇帝要到慧妃宫中去,她如何肯依﹔只是劝皇帝安心静养,不可劳动。无奈同治帝只是求着,甚至向皇后长跪不起。孝哲後看皇帝求得可怜,只得答应了,盖上皇后的钤记。皇帝拿了,到慧妃宫中去住了一夜,五更时候回乾清宫来。不到半个时辰,宫中太监都嚷着说:「皇上宾天了!」

  慈禧太後第一个进宫来,吩咐太监们替皇帝沐浴穿戴,把屍身陈设在寝宫里。诸事停妥,才悄悄的把恭亲王去唤来。恭王进宫去,天色还是白茫茫的,一个太监在前面领着路,推开一重一重宫门进去,那太监随手把宫门关上。走过几十重门,才到同治帝的寝宫里。只见那皇帝的屍身,直挺挺的搁在御牀上。慈禧太後手中擎着一个烛台,站在一旁。恭亲王上去请过安,慈禧太後对恭王说道:「大事已到如此地步,六爷怎麽办?」恭王便磕着头说道:「臣无有不奉诏的。慈禧太後听了,点点头道:「六爷肯奉诏,大事便有办法了。」当下便立刻把醇亲王、孚郡王、惠郡王和几位亲信的大臣,召进宫来,议定後事。

  这时,慈安太後虽也在座,只因自己手下连一个亲信的人也没有了,只得听慈禧太後做主去。慈安太後走到同治帝的屍身边,见他骨瘦如柴,头顶上的辫发也脱尽了,不觉流下泪来。一眼见死人枕下露出一本书角儿来,慈安太後伸手去拿来一看,早不觉把个太後羞得满面通红。忙把这本书儿丢在地上。慈禧太後见了,连问:「什麽东西?」小太监前去拾起来送给慈禧太後一看,原来是一本春画儿。书面上还注着一行小楷字:「臣弘德殿行走翰林院侍讲王庆祺进呈御览。」慈禧太後看了便骂一句:「好个王八蛋!」把那本春画儿收去了。这时恭亲王早到醇王府去,把个嗣皇帝抱进宫来。慈禧太後上去抱来一看,那嗣皇帝早已熟睡在怀里。到天色大明,才发出上谕去,宣告帝崩﹔又发下懿旨去,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为皇帝,改年号称光绪。那醇亲王见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抱进宫去,心中万分难舍,抑郁不乐,便害起病来。便上了一本奏疏,辞去职分。两宫皇太后看了醇亲王的奏本,知道因他儿子做了嗣皇帝,例应规避,准他开去各差,以亲王世袭罔替。这里光绪帝年纪太小,进宫来只有保姆伺候着﹔所有国家大事,一概由两宫太後垂帘听断。

  此番同治帝死後,慈禧太後不给他立子,却立了一个同治帝的弟弟。虽说诏书上有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的话,但外面却沸沸扬扬,传出许多谣言来。有人说这光绪皇帝原是慈禧太後的私生子,寄养在醇亲王家里的。只因为慈禧太後最爱吃汤卧果,每天清早起来,便由内务府备银二十四两,买四个汤卧果吃着。这汤卧果,是前门外金华饭店承办的。这金华饭店有一个伙计姓史的,年纪很轻,最爱游玩﹔他因听得太监李莲英说起宫中如何好玩,他常常对李莲英说,要跟他到宫里去游玩。李莲英见他做人玲珑知趣,也便常常带他到宫中游玩去。

  有一天,正在景和门前随着李莲英走着,忽然迎面西太後走来,一见了那姓史的,便问:「这是什麽人?」吓得他两人忙趴在地下去磕头,奏明自己的来历。那西太後见那姓史的长得白净可爱,便吩咐留他在宫中,伺候太後。这时候咸丰帝早已死了,忽然皇太后怀孕,生下孩儿来了,一面悄悄的把这孩子送去醇亲王府中养着,一面又把那姓史的杀死在宫中,免得他多嘴。但太後常常把这个孩子挂在心头,每总想趁机会弄进宫来。恰巧同治帝死了,慈禧太後便极主张把光绪立为嗣皇帝。如今果然如了她的心愿。把个幼帝留在自己身边。

  如今慈禧太後的权威越发大了,慧妃也慢慢地掌起权来,却不把孝哲皇后放在眼里。这孝哲皇后自从同治帝死了,虽上尊号称「嘉顺皇后」,但她一人寂寞凄凉,住在深宫里,也没有一个人来看她。慈安太後虽偶然来看她一面,两旁都有宫女监视着,也不能说一句话。宫中的人见慈禧太後不喜欢孝哲皇后,也跟着打落水狗,渐渐的有些饮食不周起来。孝哲後看了这种情形,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太后,将来总要吃苦﹔她屡次想服毒自尽,只怕害了自己的父母。原来清宫中的规矩,凡是后妃在宫中服毒死的,她母家的人都犯死罪﹔所以做后妃的,在宫中无论如何吃苦,总不敢自寻短见去害她的娘家人。孝哲皇后正在没法子的时候,她父亲崇绮尚书忽然打发人送一盘馒头进宫来,孝哲後便在盘子後面底里写了「这却怎好」四个字,打发来人拿出宫去。崇绮见了,知道女儿的心事,便在纸条儿上写了一句:「明哲莫如皇后」,叫人送进宫去。孝哲皇后看了,顿然明白起来﹔便从此立定主意,断绝饮食。到第八天上,可怜把一位年纪轻轻的皇后,活活的饿死了。

  这消息报到慈禧太後宫中,慈禧太後只说得一句:知道了。倒是慈安太後得了这个消息,亲自赶到皇后宫中来,抚屍痛哭一场﹔自己去见慈禧太後,商量好好的发送皇后。慈禧太後碍於东太後的面子,便下了一道懿旨,着内务府料理皇后的丧事﹔钦天监拣定了日期,随同同治帝的灵榇,送往陵寝去安葬。这里李鸿藻想起帝後生前托付密诏的情形,便爬在帝後的灵榇前痛哭了一场。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