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演义 > 洪秀全演义 >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十回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1)


  话说石达开既救火汉阳火势,又分恤被火之家,然后责备曾天养。那曾天养犹以不能尽烧汉阳为憾。还亏李秀成以大义相责,方始无事。石达开、李秀成把捷音报到洪天王那里,天王即同杨秀清、钱江等,领人马齐到汉阳驻扎。天王看见汉镇为数省通衢,百货山积,果然好一个巨镇,令官吏等就住在会馆里。各人看见汉阳被火之后,民舍凋残,百姓许多失所,钱江就令搭数十棚厂,权把难民安置;一面发帑赈济饥民,不在话下。

  且说向荣自从得满清广西巡抚周天爵题奏,因此复得重用;旋又拜钦差大臣之命。张国梁亦得记名提督,尽先补用总兵。向荣既得重权,又兼统湘、桂各军,兵势复振。就行知江忠源,为协守武昌之计。时大国太平元年,满清咸丰元年。

  洪天王既定汉阳,便议收取武昌。杨秀清道:“武昌居长江上流,得之可以直撼江南,俯视江西。我军数千之众,已下汉镇,全军锐气尚盛。且汉阳与武昌,只是一水相隔,克之实如反掌矣。”

  钱江道:“东王言之有理。但武昌虽然易取,只向荣新授大臣,合湘、桂两省精锐,不下三万人;又得张国梁相助,若与江忠源里应外合,敌之亦殊不易也。”

  洪天王道:“先生屡称向荣本领。惟自军兴以来,向军未尝一胜,其本领何在?”

  钱江道:“此人英悍耐战。往日之败,不过以无谋之辈,肘制其上耳。今既为钦差,又拥重兵,实为劲敌。须得一文武兼备者御之,使不能与江忠源相应。然后专取武昌,方有把握。”

  杨秀清道:“臣弟欲以本部兵独当向荣。俾众人得专力武昌,万无一失。”

  钱江道:“东王若要去,须要谨慎,休得轻视向荣。倘有差误,关系非小。”

  秀清怒道:“据先生说来,诸君皆合立功,偏杨某是无用了?”

  大王向秀清说道:“贤弟不必生气。就请以本部兵抵向荣,孤更拨一员上将助你。”

  说罢,即唤李秀成道:“孤素知贤弟谋勇皆优。今拨汝五千人为后路。倘有缓急,便可接应东王。”

  李秀成不敢推辞,只得领命而行。

  罗大纲道:“方今隆冬时候,河水已涸,江上浮涨巨沙,水师难进内港。不如以兵船作浮梁,贯以铁索,由汉镇直进武昌省城,则进兵自易。”

  钱江道:“此计甚妙。但恐我筑浮梁,江忠源即引军阻吾工事,实费时日,请暗中准备兵船、铁索各等工事,待迟数天,一月将尽,夜色无光,然后乘夜砌造浮梁,分为六道,以渡大军,便可直捣武昌城。今探得向军已抵洪山,我宜把水师先渡过武昌东岸,彼军船只未备,防兵又驻守城里,枪攻则远不能及,炮攻则有碍向军,亦不能施放。既可隔绝江、向二人相通,亦可以壮杨秀清声援。我即可相继而进,岂不甚妙?”

  洪天王鼓掌称善,即下令依计而行。

  这时向荣已抵洪山下寨。那洪山正在武昌城东路。向荣因见汉镇已失,不欲并守孤城,便分布犄角,以便进战。钱江打听得清楚,暂缓进攻,奈杨秀清自领本部万人有余,并健将李开芳、林凤翔,及将校郜云官、万大洪、李昭寿、范连德等,正欲渡江来攻向荣。李秀成急赶上止道:“天王以十余万之众,且不敢遽渡武昌,今东王若急要进兵,一渡过彼岸之时,胜则大功,败则不可收拾矣!愿东王思之。”

  秀请道:“天王以尔为后援者,谓我不能胜向荣也。且大丈夫不可为人所料。吾必渡江,请子观其胜负可矣。”

  遂不听李秀成之言。秀成无奈,只得报知洪天王。随令陈坤书、陆顺德各备水师策应。及钱江闻之,急对天王道:“三军之所以能用命者,以将令所出也。东王如此,何以服人。吾必阻之。”

  便飞令阻止杨秀清渡江。不料军令到时,杨军已渡过右岸矣。石达开道:“不如大军俱填浮梁而进,犹可以慑向荣也。”

  天王以为然。遂依钱江前策,准备一切。

  那时向荣已探得杨秀清之兵已经渡江,只看洪军的大队动静,然后发令。因见同时洪军水师布满江面,乃叹道:“洪军此举,将以水师为声援,而后进攻武昌。某闻东王素不听令。今如轻进,吾先破之;彼全军自胆落矣。”

  即传令军中幸勿妄动,待破中军大举旗时,一齐进发;又令张国梁引五千兵,靠江扎营,截断洪军水师;并令总兵汤贻汾、陈胜元分左右翼以待,张敬修往来接应。

  当下杨秀清安营既定,即令郜云官、万大洪分两路先进,见向荣绝无动静,只得收军。及至黄昏时候,复令部云官搦战。向荣依然不动。来回冲突,奈向荣依然不动。杨秀清又只得收军而回,心上十分愤怒,只无可如何。谁想过了一夜,天上尚未大明,忽然寨外人马喧天,鼓声震地,杨秀清从床上惊起,正欲问时,原来向荣人马已杀至营前。秀清军里人不及甲,马不及鞍,个个如梦初觉。向荣军士蓄锐已久,到此时无不耀武扬威。杨军不能抵挡,各自逃窜。向荣先令汤贻汾、陈胜元两路先进。秀清往后而奔,即欲令三军渡江回来。惟时向荣随后己到。时因天色初晓,余露未散,不辨向兵多少。但闻向荣军士呼道:“捉得杨秀清的受上赏!”

  秀清心慌,又欲靠着陈坤书的水师渡回,奈又被张国梁阻截。此时觉四至八道,都是向军。张敬修在后营里,知道全军得胜,因愤从前屡败,此时正要争功,又催军前来,声势更自凶猛。杨军里的将士郜云官、万大洪,双战张敬修不住,军士折伤甚众。

  陈坤书、陆顺德欲遣水师登岸援应,都被张国梁阻压。杨军因此大败。张敬修正追得得意,忽听鼓角喧天,两路人马杀到,奋力杀退张敬修,救出杨军大半。众视之,乃老将林凤翔及部将李昭寿也。秀清大喜,便欲会合一同渡江。林凤翔厉声谏道:“某正为闻得东王要退兵渡江,故飞军赶来。彼来我走,向军岂能杀尽我那!若要渡江,则彼乘半渡时击我,我军不死于刀枪,必死于波涛,恐无瞧类矣。”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