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讲史小说 > 东周列国志 > |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1) | |
|
|
话说周襄王二十年,下劳晋文公于践土,事毕归周,诸侯亦各辞回本国。卫成公疑歂犬之言,遣人密地打探,见元縠奉叔武入盟,名列载书,不暇致详,即时回报卫侯。卫侯大怒曰:“叔武果自立矣!” 大骂:“元縠背君之贼!自己贪图富贵,扶立新君,却又使儿子来窥吾动静。吾岂容汝父子乎?” 元角方欲置辩,卫侯拔剑一挥,头已坠地。冤哉!元角从人,慌忙逃回,报知其父縠。縠曰:“子之生死,命也!君虽负縠,縠岂可负太叔乎?” 司马瞒谓元縠曰:“君既疑子,子亦当避嫌。何不辞位而去,以明子之心耶?” 縠叹曰:“縠若辞位,谁与太叔共守此国者?夫杀子,私怨也,守国,大事也。以私怨而废大事,非人臣所以报国之义也。” 乃言于叔武,使奉书晋侯,求其复成公之位。此乃是元縠的好处。这事暂且搁过一边。 再说晋文公受了册命而回,虎贲①弓矢,摆列前后,另是一番气象。入国之日,一路百姓,扶老携幼,争睹威仪。箪食壶浆,共迎师旅。叹声啧啧,都夸“吾主英雄!” 喜色欣欣,尽道“晋家兴旺。” 正是: 捍艰复缵②文侯绪③,攘楚重修桓伯勋。 十九年前流落客,一朝声价上青云。 〔①虎贲:勇士。 ②缵:继承。 ③绪:功业。〕 晋文公临朝受贺,论功行赏,以狐偃为首功,先轸次之。诸将请曰:“城濮之役,设奇破楚,皆先轸之功,今反以狐偃为首,何也?” 文公曰:“城濮之役,轸曰:‘必战楚,毋失敌。’偃曰:‘必避楚,毋失信。’夫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奈何以一时之功,而加万世之利乎?是以先之。” 诸将无不悦服。狐偃又奏:“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 文公准奏,遂召荀息之子荀林父为大夫。舟之侨正在家中守著妻子,闻晋侯将到,赶至半路相迎。文公命囚之后车。行赏已毕,使司马赵衰议罪,当诛。舟之侨自陈妻病求宽,文公曰:“事君者不顾其身,况妻子乎?” 喝命斩首示众。文公此番出军,第一次斩了颠颉,第二次斩子祁瞒,今日第三次,又斩了舟之侨。这三个都是有名的宿将。违令必诛,全不轻宥。所以三军畏服,诸将用命。正所谓:“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此文公所以能伯诸侯也。文公与先轸等商议,欲增军额,以强其国,又不敢上同天子之六军,乃假名添作“三行”。以荀林父为中行大夫,先蔑屠击为左右行大夫。前后三军三行,分明是六军,但避其名而已。以此兵多将广,天下莫比其强。 一日,文公坐朝,正与狐偃等议曹、卫之事,近臣奏:“卫国有书到。” 文公曰:“此必叔武为兄求宽也。” 启而观之,书曰: 君侯不泯①卫之社稷,许复故君。举国臣民,咸引领②以望高义③。惟君侯早图之! 〔①泯:灭。②引领:抬头。③高义:正义行动。〕 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文公乃各发回书,听其复归故国,谕卻步扬不必领兵邀阻。叔武得晋侯宽释之信,急发车骑如陈,往迎卫侯。陈穆公亦遣人劝驾。公子歂犬谓成公曰:“太叔为君已久,国人归附,邻国同盟,此番来迎,不可轻信。” 卫侯曰:“寡人亦虑之。” 乃遣宁俞先到楚丘,探其实信。宁俞只得奉命而行。至卫,正值叔武在朝中议政。宁俞入朝,望见叔武设座于殿堂之东,西向而坐。一见宁俞,降坐而迎,叙礼甚恭。宁俞佯问曰:“大叔摄位而不御正,何以未观瞻耶?” 叔武曰:“此正位吾兄所御,吾虽侧其傍,尚癎癎不自安,敢居正乎?” 宁俞曰:“俞今日方见太叔之心矣。” 叔武曰:“吾思兄念切,朝暮悬悬,望大夫早劝君兄还朝,以慰我心也。” 俞遂与订期,约以六月辛未吉日入城。宁俞出朝,采听人言,但闻得百宫之众,纷纷议论,言:“故君若复入,未免分别居、行二项,行者有功,居者有罪,如何是好?” 宁俞曰:“我奉故君来此传谕尔众:‘不论行居,有功无罪。’如或不信,当歃血立誓。” 众皆曰:“若能共盟,更有何疑!” 俞遂对天设誓曰:“行者卫主,居者守国,若内若外,各宣其力。君臣和协,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 众皆欣然而散,曰:“宁子不欺吾也。” 叔武又遣大夫长癏,专守国门,吩咐:“如有南来人到,不拘早晚,立刻放入。”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