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日知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拟题


  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且以经文言之,初场试所习本经义四道,而本经之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家巨族延请名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酬价,令其子弟及僮奴之俊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较之风檐结构,难易遇殊,《四书》亦然。发榜之后,此曹便为贵人,年少貌美者多得馆选,天下之士靡然从风,而本经亦可以不读矣,予闻昔年《五经》之中,惟《春秋》止记题目,然亦须兼读四传。又闻嘉靖以前,学臣命《礼记》题,有出《丧服》以试士子之能记否者,百年以来,《丧服》等篇皆删去不读,今则并《檀弓》不读矣。《书》则删去《五子之歌》、《汤誓》、《盘庚》、《西伯勘黎》、《微子》、《金胺》、《顾命》、《康王之浩》、《文侯之命》等篇不读,《诗》则删去淫风变雅不读,《易》则删去《讼》、《否》、《剥》、《豚》、《明夷》、《睽》、《蹇》、《困》、《旅》等卦不读,止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读论惟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因陋就寡,赴速邀时。成者,以一年毕之。昔人所待一年而习者,以一月毕之。成于剿袭,得于假倩,卒而间其所未读之经,有茫然不知为何书者,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们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使之以一经而通之于《五经》、又一经之中亦各有疑义,如《易》之郑、王,《诗》之毛、郑,《春秋》之三传,以及唐宋诸儒不同之说。

  《四书》、《五经》皆依此发问,其对者必如朱子所云:“通贯经文,条举众说,而断以己意。”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则士之通经与否可得而知,其能文与否亦可得而验矣。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盖题可拟而韵不可必,文之工拙犹其所自作,必不至以他人之文抄誊一过而中式者矣。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夫举业之文,昔人所鄙斥,而以为无益于经学者也,今犹不出于本人之手焉,何其愈下也哉!

  读书不通《五经》者,必不能通一经,不当分经试士。且如唐宋之世,尚有以《老》、《庄》诸书命题,如《卮言日出赋》,至相率扣殿槛乞示者。今不过《五经》、益以《三礼》、《三传》,亦不过九经而已。此而不习,何名为上?《宋史》、“冯元,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以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人治一经而至皓首,于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

  《石林燕语》“熙宁以前,以诗赋取士,学者无不先遍读《五经》。余见前辈虽无科名,人亦多能杂举《五经》盖自幼学时习之,故终老不忘,自改经术,人之教子者往往便以一经授之,他经纵读亦不能精,其教之者亦未必皆通《五经》,故虽经书正文亦多遗误。若今人问答之间,称其人所习为‘贵经’,自称为‘敝经’,尤可笑也。”

  科场之法,欲其难不欲其易,使更其法而予之以难,则觊幸之人少。少一觊幸之人则少一营求患得之人,而士类可渐以清。抑士子之知其难也,而攻苦之日多,多一攻苦之人则少一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之人,而士习可渐以正矣。

  墨子言:“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忠信之士喜,不忠信之士惧。”今若责士子以兼通《九经》,记《通鉴》历代之史,而曰:“若此者中,不若此者黜。”我以为必好学能文之士喜,而不学无文之士惧也。然则为不可之说以挠吾法者,皆不学无文之人也,人主可以无听也。

  今日欲革科举之弊,必先示以读书学问之法,暂停考试数年而后行之,然后可以得人。晋元帝从孔但之议,听孝廉申至七年乃试,古之人有行之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