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青箱杂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卷九(2) | |
|
|
神宗朝,皇嗣屡阙,余尝诣阁门上书,乞立程婴、公孙杵臼庙,优加封爵,以旌忠义,庶几鬼不为厉,使国统有继。是时适值郓王服药,上览之矍然,即批付中书,授臣将作监丞,敕河东路访寻二人遗迹,乃得其家于绛州太平县。诏封婴为成信侯,杵臼为忠智侯,因命绛州立庙,岁时致祭。余所上书,略曰:“臣尝读《史记﹒世家》,考赵氏废兴之本末,惟程婴、公孙杵臼二人,各尽死,不顾难,以保全赵氏孤儿,最为忠义。乃知国家传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盖下宫之难,屠岸贾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已赤族,无噍类。惟朔妻有遗腹,匿于公宫,既而免身生男。屠岸贾闻知,索于宫中甚急。于是朔妻置男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乃得脱。然则儿之无声,盖天有所祚。且天方启赵氏生圣人,以革五代之乱,拯天下于汤火之中而奄有焉。使圣子神孙继继承承而不已,则儿又安敢有声?盖有声则不免,不免则赵氏无复今日矣。然虽天祚,亦必赖公孙杵臼谬负他婴,匿于山中,卒与俱死,以绝其后患。又必赖程婴保持其孤,遂至成人而立之,以续赵祀,即赵文子也。于是赵宗复盛,传十世至武灵王,而遂以胡服与秦俱霸。其后为秦所并,则子孙荡析,散居民间。今常山、真定、中山,则古之赵地也。故赵氏世为保州人,而僖祖、顺祖、翼祖、宣祖皆生于河朔,以至太祖启运,太宗承祧,真宗绍休,仁宗守成,英宗继统,陛下缵业。向使赵氏无此二人,以力卫襁褓,孑然之孤使得以全,则承祀无遗育矣,又安能昌炽以至于此?故臣深以谓国家传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二人死皆以义,甚可悼痛,虽当时赵武为婴服丧三年,为之祭奠,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然今不知其祠之所在,窃虑其祠或废而弗举,或举而弗葺,或葺而弗封,三者皆阙典也。《左氏》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自宋有天下,凡两周甲子,百二十二年于兹矣。而二人忠义,未见褒表,庙食弗显。故仁宗在位,历年至多,而前星不耀,储嗣屡阙。虽天命将启先帝以授陛下,然或虑二人精魄久无所归,而亦因是为厉也。何哉?盖二人能保赵孤,使赵宗复续,其德甚厚。则赵宗之续,国统之继,皆自二人为之也。况二人者忠诚精刚,洞贯天地,则其魂常游于大空而百世不灭。臣今欲朝廷指挥下河东北晋赵分域之内,访求二人墓庙,特加封爵旌表。如或自来未立庙貌,即速令如法崇建,着于甲令,永为典祀。如此则忠义有劝,亦可见圣朝不负于二人者矣。” 龙图燕公肃雅多巧思,任梓潼日,尝作莲花漏献于阙下。后作藩青社,出守东颖,悉按其法而为之。其制为四分之壶,参差置水器于上,刻木为四方之箭,箭四觚,面二十五刻,刻六十四面,百刻总六千分,以效日。凡四十八箭,一气一易,铸金莲、承箭、铜乌引水,下注金莲,浮箭而上。有司唯谨视而易之。其行漏之始,又依《周官》水地置泉法,考二交之景,得午时四刻一十分,午为正南,北景中以起漏焉。以梓潼在南,其法昼增一刻,夜损一刻,青社稍北,昼增三刻,颖处梓、青之间,昼增二刻,夜损亦如之,仍作宣秘漏,其窥天愈密焉,兹亦张平子之流也。 本朝之制诰待制,止系皂鞓犀带,迁龙图阁直学士,始赐金带。燕公为待制,十年不迁,乃作《陈情诗》上时宰,诗曰:“鬓边今日白,腰下几时黄?”于是时宰怜其老,未几迁直学士。燕公登科最晚,年四十六始用寇莱公荐转京官,晚登文馆,列侍从,作直学士时已六十余矣。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