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齐东野语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十三


  ◎解颐

  匡衡好学,精力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上下颏”,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颐解而卒。又岐山县樊纪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非戏语也。

  ◎山陵使故事

  韩魏公为永昭山陵使,事毕,而英宗不豫,不敢还。至四载,以永厚陵成,复护葬于洛阳。因上疏云:“自唐至于五代,故事山陵使事讫,合行求去。”遂以司徒、两镇节钺,判相州。

  元符间,章子厚为永泰山陵使,有作词戏之云:“草草山陵职事,厌厌罢相情怀。”盖谓故事当然也。

  淳熙间,高宗山陵欲差五使,王季海为首相,殊以为忧。尤延之时为礼官,于是授之以说云:“今此乃攒宫耳,不当置五使。”季海遂倡其说曰:“祖宗全盛,营陵西洛,乃差五使。今权卜会稽,止当差总护使耳。且岁旱,民力何以堪之。”于是止差伯圭充总护使,洪迈充桥道顿递使。殊不知季海拜高宗朝宰相,本无解罢之嫌,亦一时不深考典故耳。

  ◎胡明仲本末

  胡致堂寅字明仲,文定公安国之庶子也。将生,欲不举。文定夫人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救之,则已溺将死矣,遂抱以为己子。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中,其上有杂木,过数旬,寅尽刻为人形。安国曰:“当思所以移其心。”遂别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年余,悉能成诵,不遗一卷,遂为名儒。

  及贵显,不复为本生母持服,为右正言章夏所劾,会秦丞相亦恶之,遂谪新州安置。尝于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千万言,极意讥贬秦氏。如论桑维翰,“虽因耶律德光而相,其意特欲兴晋而已,固无挟敌以自重,劫主以盗权之意,犹足为贤”等语甚多。盖此书有为而作,非徒区区评论也。

  及论汉宜帝立皇考庙曰:“既为伯父母、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亡,则当降所生父母,而伯父母、叔父母之称,昭昭然矣。称谓既如此,则三年之丧,宜降其服期,又昭昭然矣。称谓既如此,服丧又如此,则情之主乎内者,隆所当隆,杀所当杀,不敢交夺于幽隐之中,又昭昭然矣。”

  其论哀帝议立定陶王后曰:“故为人后者,不顾私亲,安而行之,犹天性也。当是时而责为人后者,绝私亲之顾,彼反得以旁缘不孝之似而责之。顾私亲者,至以孝自居,不顾者,反陷于罪辟。”云云。

  其论晋出帝追封敬儒为宋王曰:“服而或加或降者,以恩屈于义也。屈所生之恩,以伸所厚之义,则恩轻而义重矣。恩轻而义重,则所生父母,固可名之曰伯父母、叔父母矣。为此论者,皆是欲借此以自解,然持论太过,所谓欲盖而益彰,前辈盖尝评之,故今详著始末于此,固非敢轻议先儒也。若夫定陶立后,敬儒封王,纷纷为是无定者,皆父子私心不能自克,互相为欺,以致此耳。若昭陵立英宗为皇子诏曰:‘濮安懿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思陵立寿皇为皇子诏曰:‘艺祖皇帝七世孙也。’明白洞达,大哉王言,后世安得而拟议之哉?”

  ◎诗用事

  糜先生,吴之老儒也,□、□,皆其子侄行。记问该洽,《九经》注疏,悉能成诵,场屋之文,未尝誊稿,为时乡师。然垂老连蹇,未尝预贡士籍。时吴中孚(名惟信号菊潭)客吴,能诗,善绝句,糜极称之,以为不可及。一日,遇诸涂,扣以近作,吴因朗诵《伤春绝句》云:“白发伤春又一年,闲将心事卜金钱。梨花瘦尽东风懒,商略平生到杜鹃。”糜老至屈膝拜之曰:“子真谪仙人也。老夫每欲效颦,则汉高祖、唐太宗,追逐不少置矣。”盖前辈服善若此。

  陈简斋尝语人以作诗之要云:“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于用事。”正谓此也。今人或以用事多为博赡,误矣。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