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广东新语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天语(5) | |
|
|
云 粤地每多赤云。盖粤本炎方。火之用事。火在地中则丽而为丹山。在水则澄而为碧海。在天则光怪而为赤云。是皆离明之所发也。而广州北山多白云。或以为珠海之气所化。海。大泽也。大泽者。吐噏兑之精华。其气多白。气成形为云。云之诸色。则昏旦之日与水气相映而成者也。山临珠海。每当晴霁。如积雪浮空。半天皆素。或作龙文。或鱼鳞。微带金彩。语有云。越云如龙。殆谓是也。 客有登新安杯渡山者。见一缕烟从海出。渐次缭绕上天。化作稠云。顷之海中复有千万烟缕上出。天乃大雨。盖雨者云之所为。而云从山中出者多晴。从海中出者多雨。易曰。云上于天。需。云者雨之所需也。气始为烟。中为云。终为雨也。 山之湿气。蒸而为云。泽之燥气。动而为风。风生于燥。云生于湿。故山气清则月明。泽气清则日丽。广州治背山面海。地势开阳。风云之所蒸变。日月之所摩荡。往往有雄霸之气。城北五里马鞍冈。秦时常有紫云黄气之异。占者以为天子气。始皇遣人衣绣衣。凿破是冈。其后卒有尉佗称制之事。故粤谣云。一片紫云南海起。秦皇频凿马鞍山。而新会当宋皇佑间。龙山下有黄云郁起。水色变为紫者旬日。人以为文明之瑞。明兴。白沙遂符其兆。故今学宫书云。圣人门青天白日。新会学紫水黄云。 或云。南海多蛟蜃。故云色驳。盖蛟蜃乃雉所化。雉有文采。形虽化而其气未化。气杂于海云之中。故云色驳也。大抵海之云生于水气者十之七。生于蛟蜃气者十之三。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此真云也。 雨 凡天晴暴雨忽作。雨不避日。日不避雨。点大而疏。是曰白撞雨。亦曰过云。亦曰白雨。谚曰。下白雨。娶龙女。白雨者。炎热之气所蒸。夏间为多。其势苦暴。邵子所谓火雨也。岭海炎方。夏日火尤盛。故多白雨。六月火在天上。故先下火雨。乃为水雨而滂沱也。子瞻诗。夏畦流膏白雨翻。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学士。有升庵全集。】云。俗以暑雨乍落乍晴。日光穿漏。谓之天笑。即白雨也。白雨宜早稻。谚曰。早禾壮。须白撞。或日色微黄。且日且雨。是曰黄日雨。亦曰黄雨。其气溽而蒸。是生螟蟊。禾最患之。故曰白雨宜禾。黄雨不宜禾。予诗。炎天白雨早禾宜。更为园林熟荔支。今岁无多黄雨下。农夫相庆酒杯持。又早禾宜朝雨。晚宜夜雨。广州夏雨恒多。宜早禾。高、雷秋雨恒多。宜晚禾。其或东望浓云。有雷电而雨。西则否。或南望浓云。有雷电而雨。北则否。是曰分龙雨。亦禾之宜。其不宜者二蛊。蛊者虫也。其生于雨者曰雨蛊。生于风者曰风蛊。 琼于广州。风气绝殊。琼冬至宜雨。谚曰。冬干年湿。禾米莫粒。而广冬至不宜雨。谚曰。干冬湿年。禾黍满田。琼元日宜晴。谚曰。冬湿年干。仓廪团团。而广元日宜微雨。谚曰。年湿冬干。农夫加餐。琼三月三日雨。天蚕损秧。四月八日无雨。虫盛禾苗坏。而广四月八日雨。十四日无雨。则谷多。琼端午日暮而雨宜田。早而雨则下田伤。不雨则高田伤。而广五月朔宜雨。雨则井泉浮。年丰。初二日不宜雨。雨则井泉干。年歉。五日亦不宜雨。琼七月七夕有雨。则八月有雨。广七月七夕有雨。则八月无雨。处暑无雨。则白露有雨。白露雨谓之苦雨。禾沾之白扬。果生虫。蔬菜味苦。凡雨有甘苦。故诗曰。以祈甘雨。左传曰。秋无苦雨。盖春雨为甘。秋雨为苦。甘则生物。苦则杀物。 冰 粤无冰。其民罕知有南风合冰、东风解冻之说。岁有微霜。则百物蕃盛。谚曰。勤下粪。不如早犁田。言打霜也。冰生于霜。粤无冰。以无霜也。故语曰。岭南无地着秋霜。又曰。天蛮不落雪。即或有微冰。辄以为雪。或有微雪。以为冰。人至白首有冰雪不能辨者。大抵阳火之气下积阴水之气上凝则为冰。岭之南。阳生多而阴杀少。火畜于地而水不敛于天。天之水尝融。地之火尝结。故隆冬之候。泽腹不坚。间有薄冰。亦不崇朝而释。故其人辄不识冰也。冰者霜之终。霜者冰之始。凡九月而阳未尽。则霜不严。十二月而阴未纯。则冰不厚。岭南地暖。阴道不凝。故或以露始。而不以霜终。或以霜始。而不以冰终。坤道之驯。至于寒极而战。未尽与大易准也。或极寒亦有微霰。然未至地已复为雨矣。少陵云。南雪不到地。是矣。 霜露 广州有霜而无雪。然霜亦微薄不可见。秋深以木叶微红。知其为霜耳。霜者。白露凝戾而成。广州地暖。白露出于土者难晞。故霜在有无之间。所以然者。露者纯金之气也。岭南火盛而金衰。秋深犹热。金气不能成液。故少露。露少。故不结为霜而杀草也。然亚岁后霜亦微降。贫者无絮以御冬。手足微有皲瘃。亦非疾痛害事。盖以霜不严故也。 甘露 方文襄。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人。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文襄。尝在西樵讲学。又称西樵。尝与王青萝、邓敬所、何古林【何维柏字乔仲。号古林。南海人。官御史。以劾严嵩受廷杖。归家讲学。名其居为天山草堂。后复官南京礼部尚书。谥端恪。】讲学西樵。甘露连降三日。青萝诗云。同德之磋。如气之和。同心之涵。如露之甘。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