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官场小说 > 中国式秘书③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十五


  苗长林这一圈跑下来,很快便见到成效——原本在社会上知名度并不高的胡春来,因为总是出现在各种媒体,突然成为阳城市民最熟悉的面孔和名字。而且,阳城机关和教育系统里很多敏感人士,也从其中发现端倪,认定这是市委向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教育局长位置,非胡某人莫属!

  缘于此,据说私下里已经有不少人给胡春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还有些系统内人专程登门拜访,向胡局长预作热烈的祝贺,交情深些的提前约定了庆贺的喜酒。而胡春来哩,总是笑而不答,或者微笑道:“酒随时可以喝,喜酒还太早,还太早!”

  32

  教育局康局长因为身体原因,请求辞去局长、党组书记职务,关系放到市委老干部局,原职级待遇保持不变,医疗、护理、福利等均比在局里好很多。

  康局长儿子转公务员的事情,按照阳城市的有关规定,凡是在事业单位担任副科以上职务满三年者,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办理调动。赵瑞星查了档案,康公子目前的副科任职只有两年零八个月,只要再等四个月就可到局机关上班。康局长女儿的编制问题,也由黄一平出面同人事局、编制办、师范协调妥当,拟在一个月后全市事业单位的集中招聘中,专门留出一个名额,以照顾康局长公伤的名义特事特办。如此,黄一平也算对康局长有了交待,将一桩原本棘手的难事,办成了一举多得、皆大欢喜的好事。

  当然,这些情况全都瞒着胡春来,只等新局长上任后再行办理相关手续。

  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一职,正式进入选拔程序。

  按照常规,像教育局长这样的职务补缺,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既然现在有个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局长,而且胡春来原来就是正处职,又已经兼任教育工委书记,那就完全可以拿到市委常委会上议一下,直接在任命党组书记,再放在市人大常委会例会上履行一个举手表决程序。二种方式,像海北县委副书记的选拔一样,这边暗中内定了人选,那边高举公开、公平、公正的大旗,大行所谓民主推荐、测评、考察,轰轰烈烈走个过场,让广大观众参与热闹一下。三种方式,也是时下很多地方最为时髦的做法——公开选聘。真正的公开选聘,倒也不失民主公正。然而,时下在某些地方,公开选聘也渐渐走样。乍一看,这种方式貌似随手撒网、大海捞针,其实也是内藏玄机、猫腻多多。要知道,从制定准入条件到游戏规程,大多已经比照某些意中人照猫画虎,圈定了一个具体范围,那网撒向哪里、针由何处抓捞也都心里有数了。总之,就像台上活蹦乱跳的木偶,最终也逃不过背后那只无形之手的掌控。

  对于“三剑客”们来说,当然希望采取第一种办法,直接任命胡春来接班。或者,顶多走个考察的过场,由组织部派人到教育局晃悠一下,发张表打打勾、填填数字,再随便找几个干部谈谈,私下里早将胡某人排在第一,成功晋位。而对廖志国来说,自然不可能让对手如愿。但是,他也不愿意采取公开选聘的办法,具体原因有二:其一,自从担任市委书记之后,他对前任洪大光那套过于松散的管理方式极不适应,班子里那种过度民主自由的风气,已然让他感觉到一种很强的危机感。他觉得,在阳城这种地方,权力还是应当相对集中,尤其是堂堂市委书记,更加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权与强权。因此,他对所谓常委无记名投票、全委会票决,以及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采取海选、公聘之类的做法,基本上持抗拒态度。其二,采取公开选聘的办法,只要操作得严密、周全,虽然可以掌控局面,却也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甚至有很大风险——毕竟时下的阳城官场,廖志国尚未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很多方面还要受到反对派掣肘。何况,你搞公开招聘,不光胡春来必然参与,说不定“三剑客”还会鼓动更多盟友来搅局,其结果更有可能令局面失去掌控,让对手钻了空子。最终,廖志国经与黄一平、赵瑞星反复商量,决定采取第二种方式,在教育系统内进行民主推荐与选拔。

  消息传出,苗长林、贾大雄、胡春来不免有些失望。他们期望中的第一种方式,并没有出现。

  “算了,不就是个破局长吗?老子还就不干了,大不了回到学校教书去!”胡春来有点气急败坏。

  “唉,采取什么办法选拔教育局长,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人家可以拿到常委会上讨论,也可以私下就拍板决定了,我这个组织部长也没有办法呀。”贾大雄叹息道。

  “话不要这么讲嘛,他姓廖的越是不想让你当这个局长,咱们还就要争这口气!不就是民主推荐、测评那一套吗?你放心,在教育系统推荐选拔,你还是有优势的嘛!再说,最终人选总要拿到常委会上讨论,那时候咱们再和他计较不迟!”苗长林安慰胡春来。

  经过苗长林、贾大雄一番劝慰,胡春来只有重新振作起来,抖擞精神,准备投入战斗。

  黄一平和赵瑞星两个人,也是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着手在教育系统系统搅起一场风浪,志在击碎胡春来的局长美梦。

  黄一平曾在教育系统工作几年,调到市里做秘书这十几年,同原来的那些领导、同事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教育部门的那些人,看到黄一平先后得宠于冯开岭、廖志国,眼见得仕途越来越向顺处走,总是百般拉关系、套近乎,或借机接近市领导,或向市财政多要点钱物。平常,黄一平每每到了教育界,也是自称回到娘家,大家对他异乎寻常的热情。最近,他频繁往来于教育系统,大家照例很亲热,不免要讨教局长选拔的事情。其中,有人是直言不讳明着打听,也有人是曲里拐弯暗语试探:

  “秘书长,市里这次玩真还是动假?现在动员大家推荐、报名,是不是暗中早就定好了人选?”

  “常务副局长胡春来不是早就行使局长职权了,直接将他的那个副字去掉不就得了,还搞这么些虚头八脑的形式干什么?”

  “市里搞这种民主推荐,是真要举贤任能,还是仅仅走个民主的过场?如果是前者,咱就认真对待。否则,咱连陪着玩儿的功夫都没有。”

  黄一平听了,笑道:“教育局这么大个部门,选拔局长又不是挑两斤青菜萝卜,怎么会不慎重不认真!”或者,反问对方:“难道市领导吃饱了饭没事做,会拿整个教育系统的同志寻开心?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黄一平的这种回应,很快就让那些打听、试探者听出了弦外之音,并且随之联想、演绎、生发出诸多不同版本的传闻,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据接近核心层的权威消息称,本次教育局长人选,绝对未曾预定,选拔完全民主、公开,保证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