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官场小说 > 中国式秘书② >  上一页    下一页
七十二


  黄一平差点就要把方案直接说了。可多年秘书生涯提醒他,但凡重大问题的临机决断,不论其情势如何紧急、难度多么大、过程多么复杂,作为秘书,也许九十九步都是你在前边披荆斩棘,可最后到达终点那一步,却务必不能争头功,须由领导完成临门一脚的飞射。否则,岂不显得你比领导高明、聪明?因此,黄一平继续绕着弯子,说:“最近几年,实验一小、二小和阳城一中、二中几所名校,也像体育、文化设施一样,都面临着蜗居市中心、校舍拥挤、无法扩展的难题,各方呼吁多次都没能解决,怨声很大哩。”

  廖志国沉吟片刻,忽然一拍大腿,高呼道:“有了!既然如此,何不借‘鲲鹏馆’的思路,将这些名校迁移或分散出市中心,在滨江新城这类地方另外择址再建,岂不就形成新的‘施教区’与‘学区房’了!唔?”

  “妙!还是廖市长想得妙!”黄一平自觉赞美略显夸张,马上转换语境继续抛砖引玉,道:“只是有一个问题,新迁移或分出来的部分,师资与教学质量必须绝对保证,否则就很难形成名校效应。”

  “这个不难!”廖志国思路一旦打开,便立即兴奋起来。“所谓名校,无非是师资强些,而师资强又无非是待遇优。只要我们想些办法,把几个学校的骨干老师调配到新校区来,再在全市范围内招聘一些优质师资补齐,同时在政策上对新校给以倾斜,何愁保持不住名校特色呢,唔?”

  黄一平听了,感觉廖志国所言,已经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最初设想,内心不禁暗暗得意。他想,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储开富的滨江新城必然会是一番全新景象。黄一平深知,于阳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一生节衣缩食、苦拼死干,最终目的与愿望无非是寄希望于子孙后代。无论多么艰难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人家,皆会不计代价投资于儿女前途,寄托未来一个美好的梦想。

  正当黄一平神驰间,廖志国忽然又一拍大腿,问:“一平,利用这个思路,既然解决了中阳地产的问题,那么,‘鲲鹏馆’工程的资金缺口问题,不也同样可以借此一并得到解决?”

  “哦?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想过。不过,只怕摊子搞太大了,不容易收拢哩。”黄一平实话实说。

  黄一平觉得,采取稀释或迁移名校的做法,主要是为解决储开富的难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作为一名曾经执过教鞭的老师,他知道一座名校的成长殊为不易。在阳城,像实验一小、二小和阳城一中、二中这样的名校,皆已具有近百年的办校历史,一般不宜搞伤筋动骨的大动作,否则极易伤了元气。况且,办教酉竟不像修桥筑路建房子,旧的去了会有新的再来,或者新的笃定比旧的更适用。再说,帮助储开富多卖点房子,也许动一两所学校就足够了,甚至只要建个综合性分校就行,可要想解决“鲲鹏馆”十亿元之巨额资金缺口,恐怕就得几所学校一齐动了,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小动作。

  “哈哈,你还是显得保守了。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勇于改革、敢于跨越、善于创新的阳城精神,不做一点暂时的牺牲,不打破一些旧的坛坛罐罐,怎么能够办大事、成大事?再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各地都要实现教育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我们如果把这件事做好了,不仅解决了中阳地产的矛盾,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阳城市区教踊均衡的老大难问题,这个做法符合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嘛。说不定,阳城教育又会以另一种形态,置身于全省全国创新争先的前列。唔?”廖志国对黄一平的批评,语重心长。

  既然领导批评了,黄一平自然得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想法,表态说:“还是廖市长站得高看得远,看来我原先的想法狭隘了。”

  接下来,廖志国又交给黄一平一项新任务:马上着手调研几所名校的情况,尤其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潜力要彻底摸清。同时,他还要求黄一平,在方案没有得到市府常务会议讨论前,不要泄露此行的真正目的。

  黄一平受领了任务,当即指令市府办社会事业处,抽调人员参与调研,并通知有关学校着手准备资料。如今,黄一平副主任做起此类事来,再不像过去那样单枪匹马、鬼鬼祟祟了。

  根据市长廖志国的提议,经由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市实验一小、二小和阳城一中、二中四所名校,分别在中心城区之外建立分校。其中,一小、一中选址靠近江边的滨江新城,马上着手建设分校新舍,并于下半年秋季开学时招收首批新生。二小、二中则在城北新区“鲲鹏馆”附近选择新址,择机开工建设。

  市府决定做出后,规划、建设、教涌门马上选址、设计,并制作出新校舍三维效果图。不几天,颇具诱惑力的“新校园、新希望、新未来”之类的口号,以及那些惟妙惟肖的效果图,通龚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很快在市区做到家喻户希在那幅由电脑精心合成的效果图上,展现给人们的是宽大碧绿的草场,整齐明亮的教室,不仅给众多愁于孩子就学的家庭以希望,而且彻底颠覆了上述几所名校拥挤不堪的形象。

  一时间,阳城市区的广大群众,纷纷奔走相告,盛赞新一届政府为百姓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不仅如此,市府还承诺,上述几所名校建立的新校舍,不但硬件设施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星级标准,达到全市一流水平,确保三五十年不落后,而且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也遥证不低于老校。为此,规定各新校投入招生、教学后,必须从老校现有教师中,抽出不少于一半的教学骨干加盟,其余师资也需在全市城乡精心挑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