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年第1期

浸泡过的陈山楂

作者:福建一考生




  那些被蜜泡过的山楂,愈发香甜。
  ——题记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里的人都称那叫“沟子里”,因为实在太偏僻了。像别的农村孩子一样,小时候的我也常赤脚遍山地跑。和伙伴们最爱做的事,便是在树林里,找陈山楂。
  现在已经都找不到陈山楂了,那和别的山楂果儿不一样,陈山楂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生活的味道。
  树林里枯桠很多,那后面常常有陈山楂,稚嫩的皮肤常常被划破很多口子。但依然想摘,那红滴滴的陈山楂,伙伴们喜欢捡地上的,那种熟透了的,薄薄的果皮有些蔫了的,因为那样的果儿比较不苦。而我,喜欢把手伸进枝桠的最里处,摘那些鲜红饱满的陈山楂,那样的果儿才甜,才苦。
  我并不是喜欢尝这苦,而是外婆的手能把这苦,变得愈发香甜。
  我和外婆住在一间小瓦房里,房间很小,只有简单的家具,和一个神奇的灶台,让陈山楂变得香甜的灶台。
  我看外婆炒过陈山楂。她先用刀片把果皮刮掉,然后小心地去籽。然后用蜜泡一段时间就可以炒了,边炒的时候边放糖水,直到糖水变成稠稠的糖浆就可以吃了。那大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吧。神奇的灶台把苦涩的陈山楂变得香甜,伴着蜜的滋润和外婆的爱,我的小时候,愈发香甜。
  长大后回到城里,再也没吃到陈山楂。外婆有次来看我,带来了。我无意中发现,外婆皱纹满布的手上有一道道的割伤,我知道,她是到林子里,到枯桠之间,帮我带来的,这香甜。外婆说,陈山楂变少了,难找啊,外婆笑着,我却哭了。陈山楂的味道没变,我知道,外婆的爱也从来没变。
  外婆去世的那天,我又进了那间小瓦房,一样的摆设,只是那个灶台上布满了灰,泡陈山楂的小铁桶也生了锈。看着墙角挂着的一瓶蜂蜜,原来在很久以前,外婆就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
  人生,不就像陈山楂那样吗?
  山楂果儿很甜,可是。陈山楂是很苦的。但它比普通的山楂果儿香,很香很香,便觉得甜了。
  城市里找不到陈山楂,我想现在的“沟子里”也早没了吧。就算有,少了外婆的爱,也没办法变得香甜了吧。
  人生,是一段很漫长的旅程,也许像陈山楂那样,苦多于甜。但人生也没什么畏惧的,因为泡过蜜的陈山楂,很香甜。
  也许果汁很甜,但我相信,香不过陈山楂。
  我们的人生如陈山楂般,在枝桠的最里处发光。总要受点伤,才能显露那鲜艳。也正是有父母亲爱的浸泡,才让我们愈发香甜。
  人生的路上我不再觉得苦涩,因为外婆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滋润着我。
  愿能在山间的小道寻到那陈山楂,童年里最让我愉悦的果儿。
  多加点糖块咖啡便不苦了。
  多加点糖水矿泉水也甜了。
  多加点爱,人生便不苦了。
  愈发香甜的陈山楂,因为在外婆的爱里浸泡过,便不苦了。——尾记
  
  【简评】
  本文通过回忆外婆为自己炒的陈山楂,从平凡生活的小事体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人生“因为有爱就不苦”的真谛。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述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描写、感情抒发都细腻、真实,尤其对于捡山楂果、炒陈山楂的描写表述,彰显画面,富有表现力。
   本文结尾处的议论显得拖沓欠凝练,对前文的叙述似有画蛇添足之感。相信不是作者不懂记叙文中议论应恰到好处的道理,只是因为对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心中没底,生怕评为偏题作文而不得以而为之,“带着镣铐的写作”毕竟有其无奈之处啊。(刘洪进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