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年第1期

茹纳与包容

作者:马 茜




  静夜。荧光雪白,茶香袅袅。我独坐在书桌前,对着《菜根谭》那泛黄的书页,两行小字映入眼帘: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心中忽有所动,思绪一如茶香,也袅袅地弥散开来。
  我想起了刚刚看过的一本书,想起了一代通才齐白石。
  齐白石小有名气时曾给湘阳谭氏兄弟刻了十多方收藏印章。但同行相轻,一个叫丁拔贡的人指责他的刀法不好,说了不少坏话。谭氏兄弟是公子哥,并不懂得艺术的好坏,就把齐白石的字统统磨掉,请丁拔贡去刻了。对于刻者来说,这是多大的羞辱和委屈啊!但齐白石什么也没有说,他淡然一笑,并给自己刻了两方印章,“何要浮名”,“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亦一笑”。后来,谭氏兄弟通过黎薇荪,向齐白石道歉,再次请求治印。人难免干些蠢事,明白过来就好了。齐白石依旧以淡淡的一笑包容了他们。
  我深深地知道,齐白石老树繁花、寿近期颐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的茹纳与与人的包容。纪伯思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包容”。齐白石不愧为伟人!
  我又想起了刚刚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想到了汉代名臣——晁错。
  晁错,在错综复杂的时局中,他以如炬的目光敏锐地看到了诸候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忠肝义胆,提出“削藩”策略。他以正直无私受到景帝的极度宠信,权力凌驾三公之上。但他容不得别人的任何错误。并且自认为凡是和他作对的就是奸臣,和他不一致的意见就是叛谋,以致连公正廉洁的三朝元老申屠丞相都欲抓其“小辫子”,忠义满江湖的袁盎提议“诛杀之”。所以最后,晁错一不抵众,一代名臣被腰斩东市,凄凉辞世。
  我深深地知道,造成晁错人生悲剧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的皎洁和与人的分明。“水至清则无魚,人至察则无徒”。孤家寡人留给世界的,只能是孤独的背影。
  叹息之余,低头沉思,茹纳、包容是什么?是一种丰满圆润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胸怀,是一种阅尽千帆的成熟和智慧。它不媚俗,不盲从,淡泊宁静,对挫折、羞辱和委屈报以淡淡的一笑,散发着灵魂的馨香。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在家里是宽容慈祥的长者;在朋友那里是手足般的兄姊;在社团或党派中是悲天悯人的中流砥柱。学会茹纳和包容,生活的真谛!
  时钟已敲了十下,我的思绪随之停留。窗外玉簪的影投在斑驳的墙上,轻轻摇曳,穿碎夜的羽衣。我熄灯上床,抱着“茹纳与宽容”的人生箴言安然入梦。
  
  【教师点评】
  文章的优点有四:一是高度切题。文章紧紧扣住“茹纳与包容”选择论据,事例典型,有说服力。二是富有深度。文章用“我深深地知道……”延伸思考,阐明事理,呼应中心;又用“叹息之余,低头沉思……”阐释“茹纳、包容”的深层内涵,升华主旨,归纳结论。三是层次清晰。文章主体部分以“我想起了”引出材料,以“我深深地知道……”延伸思考,归纳结论。眉目清楚,结构匀称。四是开头结尾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极富诗意。
  (指导教师李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