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年第1期

山百合

作者:刘艳凤




  她本不是个爱佩饰物的女子,却喜在脖子上挂一坠子。坠子是她特地定做的——一方岩石上,有花开放,花红艳,像静静燃着的一星火苗,是朵山百合,只因喜欢山百合那顽强,依靠自己的精神。
  曾经的她一度想自杀,那个时候,诸多烦恼,向她纷至沓来:先是下岗,后丈夫出轨,爱上别的女人,卷走家里全部积蓄,和那个女人,另筑爱巢双宿双飞去了;疼爱她的母亲又因重病过世。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她的天空,一瞬塌崩,再不见蓝天白云。
  她留下遗书,远去黄山。那个云雾缭绕的地方,一直是她向往的。与丈夫恩爱时,丈夫曾许诺,等有一天,他们赚了足够多的钱,他会带她到黄山,在那儿长住,相互依靠着,每天看日出云涌,听松涛琴韵……她想到这些,寒气突袭全身,虽有春天的暖阳照着,她却冷得发慌。原来,神仙眷侣不是人人都能做得的,男人的承诺,有时薄若蝉翼,经不起岁月的一点点吹弹。
  生命中,她再难找到依靠的人,她买票上山,心里早就计划好了,她要择一处风景绝好的地方,纵身跳下去,从此融入山谷,变成青山苍石。
  山顶的雾气,恰似古代女子腰系的飘带,曼妙无穷。尘世这样美好,她却要与它诀别了,她悲伤不已地回头。就在回头的一刹那,一抹鲜红,突然跳进眼里,不用细想,那是开在石缝里的一朵山百合。
  平素里,见过太多漂亮的花,开在花盆里的,养在瓷瓶中的。那些美丽的花都有依靠,有容器的保护,有主人的悉心照料。然而,眼前的花让她震惊,开在石缝里,周围寸草不生。唯它,独独的枝,无依无靠,不知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纤细地,却顽强地,从石缝里探出小脸来,笑微微的。只一朵,就惊艳了一方岩石。她知道,山百合依靠的只有它自己,她站在那朵山百合跟前,落了泪。她下了山,用剩下的钱,请工匠打了这一块包着山百合的胸坠。
  她活着回来了。她开始找工作,做过临时工,当过保姆,摆过小摊,她依靠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努力,日子顺风顺水起来,渐渐地,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常应邀参加一些商会。每次,她总被请到台上说几句,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山百合能在岩石上开花,人怎能在泥土上枯萎?
  (指导教师王达群)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以“为自己负责”为话题的学生作文。写的是一位弱女子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决定以轻生的方式寻求解脱。后来惊异地看见岩石上绽放的山百合,从大自然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一株野花那里,领悟到生命伟力之所在,从此灵魂和肉体重获升华,后来找回真正自我的她又通过一番努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几乎生活在现实当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生活压力,无论什么社会阶层,也无论什么年龄、性别,面对求学、就业、升迁、婚恋、事业,乃至老、病、死等生存危机,都会造成巨大的情感震荡甚至精神沦陷。南京长江大桥自1968年建成始,到现在总计有一千多人从70多米桥上跳水自杀。一方面说明不堪忍受的现实之严酷,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错误态度。其实,为自己负责,首先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跨越了心理的误区,就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世界。文章积极健康的主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自然流畅而简练,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没有斧凿痕迹。恰当运用比喻和对比映衬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比如,“一方岩石上,有花开放,花红艳,像静静燃着的一星火苗,是朵山百合”。又如,“那个云雾缭绕的地方,一直是她向往的。与丈夫恩爱时,丈夫曾许诺,等有一天,他们赚了足够多的钱,他会带她到黄山,在那儿长住,相互依靠着,每天看日出云涌,听松涛琴韵……她想到这些,寒气突袭全身,虽有春天的暖阳照着,她却冷得发慌。”通过环境映衬,凸显了她面对物是人非境地的内心凄凉。
  
  ◆选材点评
  从文章的题目看,选材是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作者没有囿于狭小的校园生活,因为那不易表现主题。作者从自己的社会见闻中选取了在人生风雨的阴霾中走过来的人生历练故事,经过自己的创新制作,形成契合题旨的文章。选材很有典型性。
  
  ◆布局点评
  文章是按照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的叙述文写法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线索分明。
  开头部分,从一枚项坠入笔,交代女人准备自杀的原因。
  中间部分,写她痛苦绝望中发现山百合的惊喜到放弃自杀的心理变化。
  结尾部分,写她重获新生之后在事业上的成功。
  
  ◆写作建议
  本文的成功,除了语言表达方面的功夫之外,主要在于选材的典型精当。通过一个典性的事例诠释了“为自己负责”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平时的生活积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了解现实生活,尤其是校园外部的丰富社会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