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1期

诗人印象

作者:林午阳




  有人说,散文是走路,诗歌则是跳舞。
  而我认为,散文是连续的思想,诗歌是跳动的印象。
  读诗歌,思绪在文字编织的意境中感受、触摸,诗人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这是因为“诗言志”的作用,诗人在诗歌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诗中。因此,我们读诗如读人,虽然许多诗人已相隔久远,人们仍可从诗的语言中接近他们。
  如读屈原,就读出了悲愤;读曹操,就读出了气势;读阮籍,就读出了不羁。诗歌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从而也留下诗人的亮丽。有时甚至诗人的品格精神都真切地体现在字里行间,给人们留下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李白的诗歌,给人留下豪爽自信,高傲而浪漫的印象。因为他的性格本如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也正是他豪爽性格的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种自信的声音飞扬天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高傲的心灵令人叹服;“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浪漫的情怀感动千古。“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淡泊的志趣留芳万代。这样的青莲居士怎不叫人喜爱?
  李煜给人的印象,则总是凄惋伤心的丧国离人。“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夜下独自徘徊的人啊,如何能不寂寞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怀念故国,怀念旧日欢乐,与眼前的凄苦相比,便如天壤之别,这样伤心的人,一定是个可怜而无奈的人。“胭脂泪,留人醉,几时回?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何时能回故国?只能梦中回首,只能“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可惜梦醒时分,便又起离恨之情。“离愁恰似春草,渐行渐远渐生”怀念远方友人,却又不能相见,这个李后主,不正是那伤心的离人吗?
  读苏轼的诗词,他的一生便如画卷般展现开来。在密州的时候,他胸怀壮志,有建功报国之心:“会挽雕如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人的豪气如狂风巨浪,喷涌而出。但到了黄州的时候,他便没有了这种气势,取而代之的是无际的寂寞:“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段时间正是他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之时,后来诗人逐渐在佛老思想帮助下走出困境,他淡泊宁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豪放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诗歌,充分体现了他的逐渐淡泊功名的思想,后来到了海南,他的心灵已完全融入了自然怀抱,于是数十篇的“和陶诗”便因此而诞生了。
  这正是诗歌的特点,也正是诗歌吸引人的原因,诗歌的印象,诗人的印象,穿越千古,感动了一代一代的人。
  (指导教师陈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