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0期

幽幽女儿魂

作者:周子珈




  汉元帝年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家天子上表,愿求得公主下嫁,永世为臣子。为了边境安宁,一道圣旨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纤纤弱女从此流落荒蛮之地,连同青春和爱情,一同嫁了出去,从此大漠风沙取代了小桥流水,青草萋萋取代了繁花似锦,马奶羊肉取代了玉盘珍馐……宁胡阏氏,这个封号是百姓对她的期望,她也的确不负所托,然而安定了边境,是否同样安定了她的心?
  她并非第一位远嫁女,早在她出塞的70多年前,汉武帝就已将细君公主嫁往乌孙,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纤细的身体,无法抵挡思乡之情的汹涌而至,短短几年便抑郁而终。之后,汉武帝又将解忧公主嫁往西域,位尊者希望她能够解决自己的忧患,可又有谁关心她的忧患呢?
  有细君解忧在前,昭君又怎会不知自己的命运,可是她终究踏上了这条远嫁的路。无论是因为厌倦深宫内的明争暗斗,还是因为心怀普天下的黎民百姓,我想她终究是有不甘心的。初显风华的如花少女,有谁愿意让无情的风沙摧残娇颜,掩盖风姿。只是她们都没有其他的选择,面对手握强权的男人,柔弱的女儿们即使贵为公主,也只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秦后500年间,长城多次被外敌攻陷,汉家皇帝用和亲政策息事宁人,似乎情有可原,然而我未曾料到的是,在700多年后的盛唐,同样上演着一幕幕相似的戏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弘伦公主、宁国公主……一个个女儿泪别长安,远嫁吐蕃、吐谷浑……泱泱大唐,如此盛世,皇朝竟也是要用和亲使得四夷来归。
  踌躇满志的男人们时刻梦想着成就帝业,这本无可厚非。可他们自己怎么不去赴汤蹈火,而是端坐于华殿之内,喝令柔弱的女儿们,把应由他们承负的重担压在她们瘦削的肩上,让她们背井离乡,独自迎向险境,迎向异域蛮荒的大漠风沙,迎向异族宫廷的明枪暗箭。把上苍赋予女儿的天姿娇容、万般柔情用来化干戈建功业,这难道公平吗?
  “化干戈为玉帛”“加速了民族融合”,我们常常以这样的高调来评价汉唐的和亲政策,仿佛那些柔弱女子的一生幸福与那些“玉帛”“融合”比起来不值一提,仿佛她们还应该感谢“和亲”让她们名垂史册。只是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她们能够选择,她们是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成就和亲的壮举,还是愿相夫教子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历史的帷幕一层层合起,汉代的烽火,唐朝的辉煌,都已离我们远去,那些远嫁的女儿们的身影也已随时间远去,消失不见。
  然而她们的幽怨的灵魂却固执地停留,化为历史的眼睛,在历史深处,幽幽地看着你,别去碰她们,她们是啼血的杜鹃,幽幽的女儿魂。
  (指导教师董玉叶)
  
  ◆主题点评
  这是针对王昭君的历史剧抒发自己观后感想的学生作文。
  两千多年前的王昭君,以其美丽的姿容和慷慨赴义的壮举一直活在后人的心里。这个余韵悠长的历史故事成为百嚼不厌的谈资。
  如今对王昭君比较趋同的看法,是其为民族利益献身的精神。在一些人眼里,她已经定格为爱国主义的楷模。其实,远嫁蛮荒异族,绝不是昭君的理想抉择。可是人们大多在强调一端的时候,忽略了人格尊严的神圣之义。唐代杜甫所写的关于王昭君的诗中,就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对此事的看法,诗的最后几句明确写道:“图画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可见了解昭君的内心世界还须让历史说话。
  本文小作者没有沿袭一般人的观点,而是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动机,把历史人物王昭君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对左右人物命运的政治、人物和事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推理分析,于情于理面面兼顾,从而得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这种由独立思考开掘出的主题,是本文的突出亮点。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议论散文。为了表达自己对昭君出塞一事的独特看法,作者引用了一系列与昭君一事有关的历史资料,在对史料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中,在审时度势的情理推断中,层层深入地拨开笼罩在昭君身上的迷雾,使人一步步认清庐山真面目,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出自己的观点。选材精当,主旨明确。
  
  ◆布局点评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总结归纳的思路架构行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
  开头部分,开门见山,由昭君远嫁带来的“边境安宁”,联想到“是否安定了她的心”。
  中间部分,探究从秦到唐历代君王和亲政策的演变过程,揭示赴命远嫁女儿们的凄苦与悲辛,鞭挞和亲政策给华夏女儿们带来的不幸和伤害。
  结尾部分,以深沉的笔触表达对历史上远嫁和亲的中华女儿的悲悯同情之心。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生动凝练,情感浓郁。体现出较强的古文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开头一段,“一道圣旨决定了昭君的命运……从此大漠风沙取代了小桥流水,青草萋萋取代了繁花似锦,马奶羊肉取代了玉盘珍馐……”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呈示了昭君故事的悲剧色彩,排比句凸显出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
  文中多处运用反诘句式,用以控诉那些把美女作为政治砝码的封建统治者的自私和无能,凸现主题。比如,“把上苍赋予女儿的天姿娇容、万般柔情用来化干戈建功业,这难道公平吗?”“如果她们能够选择,她们是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成就和亲的壮举,还是愿意相夫教子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写作建议
  本文地成功不仅在于独立思考的成果,同时在于作者厚积而薄发的文学基本功。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必须在阅读和写作上长期坚持不懈,方能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