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8期

突出细节描写 彰显扣题技巧

作者:杨兰领




  [话题回放]
  有人说,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处贫瘠之地,你种下什么,偏不收获什么:种下的是瓜,收获的却是豆;种下的是甜美,收获的却是苦涩;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失望……
  其实,这是两种对立的认识,也是存在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两种情况。请以“种与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那一年,我14岁,初三。
  那一年的六月,我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希望能够在中考中一举成功,进入自己理想的梦之殿堂。犹记那一刻父亲眼中闪过的光芒,是坚信的喜悦,更是对收获的期冀……
  那年的六月,对我而言,无异于和命运作着垂死的抗争,我毕竟是第二次参加中考,它绝不同于应届毕业生那样坦然、兴奋,我的肩上犹如压上巨大的石头,整天抬不起头来,自认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就能摘到丰硕的果子,孰不知那辛苦的假象,欺骗了家长,迷惑了自己,竟在最后的一个月中有着收获的渴望,并且是那样的迫切。那时的感觉 难以言表。我只乞求上苍能让我可怜的父亲能够收获女儿成功的喜悦,想到此,我重重地跪在地上,深深地叩了一个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比我更虔诚,没有谁比我叩得更响……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腿上象灌满了铅,沉重地挪着脚步,不知方向。
  看到别的同学金榜题名时的那份喜悦,自己更觉得对不起辛勤抚养自己的亲人,想起父亲精心的种植将得不到丝毫的收获,我的身体便如深秋里的落叶一般,不自主地抖动起来。
  回到家,在父亲接过成绩单的瞬间,我再也忍不住心中郁结的悲伤,“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父亲看完成绩单,扬起手便打在了茶几上的花瓶。喘着呼呼的粗气,瞪着怒气冲冲的眼睛,只是不说一句话。那一刻,世界在我的眼中凝滞了,父亲扬起手的动作久久定格在我的视野边缘……我知道父亲心中希望枯萎的痛苦,懂得父亲期冀破灭的无奈。
   报到那天,我俩都没有说话。父亲提着一沓钞票走在前面,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望着他烈日下刺眼的白发,直到泪水把眼睛打湿,直到泪水把心滴痛。一切办妥后,父亲告诉我:“无论如何,我会豁出一切支持你的,你只要知道努力就行……”我笑了,从父亲一如既往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一如既往的信任……
  我依然是父亲的希望,依旧是父亲一生描绘的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一笔,我会真心努力拼搏在求学路上,……
  我坚信,明年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一个渴望收获的人。
  
  [原文诊断]
  本文是一篇考场作文,它的优点是以细腻的文笔记叙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选材独到,有亲和力,感染人,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修改建议如下:
  1. 题目:以话题为题,符合题意,但它较适合于议论体裁的文章,对本篇情感细腻的记叙文来说显得不协调。可修改为“生命的节日”。“节日”是值得欣喜和祝福的,与本文热切的期盼收获,构成暗合照应。
  2. 描写粗略简单。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要力求不干瘪、不落俗套,要做到血肉丰满,给人以可触可感的艺术感受,这就需要借助生活中典型的细节来表现,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两句话,甚至可以是心灵瞬间的震颤。总之它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闪光点,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本文在描写上粗略简单,如能把播种的虔诚和对收获的渴盼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才能真正感染读者,才能让读者体会到只有艰辛的付出才会有丰盈的收获的道理。
  3.点题意识淡薄:
  “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 它是理解与写好文章的十分重要之处,决不能等闲视之。本文作者只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除“想起父亲精心的种植将得不到丝毫的收获”这句流露出“种与收”关系的内涵之外,其它地方点题的字眼很少,很容易被视之为一篇生活随感。
  
  生命的节日
  武邑中学徐楠
  
  “不论曾经收获了喜悦抑或是悲伤,人生总是在不停地播种着希望。而我的女儿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在那里我种下了最殷切的希望。”父亲曾如是告诉我。那一年,我14岁,初三。犹记那一刻父亲眼中闪过的光芒,是坚信的喜悦,更是对收获的期冀……
  那年的六月,对我而言,有着鲤鱼跳龙门的期盼,抑或暗藏着赌徒之约。不管怎样,我还是一遍遍地坚信着自己,父亲播种下的希望定能在六月里收获辉煌。带着这种信念我如期参加了中考,而后,便是等待,长时间地等待……
  终于,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期而至。那时,我好像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那种感觉真的好像含苞的花蕾在急切地渴求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中不止一次输到山穷水尽的人,此刻的感觉 难以言表。我只乞求上苍能让父亲亲手播种下的希望结出甜美的果子,让父亲收获一份女儿“金榜题名”的欣慰。仰望苍穹,我跪在地上,深深地叩了一个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比我更渴望成功,因为爸爸注入了那么多的关爱,我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腿上象灌满了铅,沉重地挪着脚步,不知方向。想到父亲早已准备好的庆功酒,十四岁的身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与沉重。想起父亲精心的种植将得不到丝毫的收获,我的身体便如深秋里的落叶一般,不自主地抖动起来。
  回到家,在父亲接过成绩单的瞬间,我再也承受不住心中淤积的伤痛,“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父亲看完成绩单,扬起手便打在了茶几上的花瓶。花瓶碎得很彻底,像银色的月光洒落一地,又如父亲那破碎的心。那一刻,世界在我的眼中凝滞了,父亲扬起手的动作久久定格在我的视野边缘……我知道父亲那种看着自己一点点种植的希望在瞬间枯萎的痛楚,懂得了父亲收获的期冀在刹那间破灭的无奈。
  最后无奈的抉择是上了一所普通高中。报到那天,我没有说话。父亲捏着一沓钞票走在前面,我只是静静地跟着他,望着他烈日下刺眼的白发,直到泪水把眼睛打湿,直到泪水把心滴痛。一切办妥后,父亲告诉我:“无论如何,我会种下新的希望,盼望着女儿三年后的收获……”我笑了,从父亲一如既往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一如既往的信任……
  我依然是父亲的希望,依旧是父亲一生描绘的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一笔,我会真心努力拼搏在求学路上……
  六月的风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我坚信,风雨之后定会见彩虹,三年后的六月将装点成我生命的节日……
  
  【简评】
  标题新颖别致:作者把中考的成功比作自己生命中的特殊节日,比喻贴切新颖,既然是节日就蕴含着对节日到来的期盼和庆贺,同时也为考试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节日”却成了破碎的诱人蛋糕。
  扣题意识明显增强:原文除一处流露话题外,其它地方均无彰显。而改后的文章多处点题,鲜明而真实地流露了“种与收”的关系,点题的字眼如串串亮丽的珍珠,闪耀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给阅卷老师以强烈的点题意识。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感染力。改后的文章多处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真实地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跪”字表现了小作者对收获的渴望;“挪”字展现了小作者由失败而带来的心里的沉重。妥帖的比喻,更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如:“那种感觉真的好像含苞的花蕾在急切地渴求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花瓶碎得很彻底,像银色的月光洒落一地,又如父亲那破碎的心”等等,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对收获的虔诚和无奈,写出了父亲对希望破灭的失望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