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7期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
作者:张国学
一、借助“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其特点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矛盾冲突搁置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如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就多次制造了悬念:年夜晚面馆快要打烊时,一个女人带了两个孩子来吃面。为何娘仨只吃一碗?为何来得如此晚?如果是经济拮据,为何不在自家吃更便宜的……一连串的悬念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直到第三年再来吃面时,迷团才解开。可是,接着又出现了新的悬念……直到小说最后才柳暗花明,让读者长出一口气。
二、借助“对比”法:对比是文章常用的方法之一。叙述事件时为了使故事中的人或事个性凸现、是非分明、主题深刻,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把人物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地方详细地记叙或着重描绘出来。如此,文章便有了波澜;一般说来,有几次对比就有几次波澜。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其形象所以能那么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就是运用对比法塑造出来的。
三、借助“巧合”法:巧合,事情凑巧相同或相合。这是写作中结构故事情节的一种重要的技法。生活中可能碰到一块,也可能碰不到一块的人或事恰巧碰到一块,两条或几条可交会也可不交会的因果链,凑巧交会在一起。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就是通过“巧”来结构故事、展开情节,从而表现人与人因偶然的原因而遇合、背离;或因偶然的事件、机会,人物命运发生各种变化或转机。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通过巧合法,来突出夫妻之间的情深意笃,从而催人泪下的。
四、借助“抑扬”法:“抑”,即压抑、否定;“扬”,即振发、褒扬。即成语里所谓的“抑扬相生”,也就是说有抑有扬、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常见的欲扬先抑,即对人对事欲肯定先否定,欲赞美先批评,欲说好先说坏。通过前边的高扬或大抑,使情节的能量充分地蓄积,然后以“抬得越高,跌得越重;压得越紧,弹得越远”的原理,最后来一个大转折,爆发出十倍于平铺直叙的感情冲击力,从而得到令人惊心动魄或刻骨铭心的表达效果。如杨朔的《荔枝蜜》中,作者就是运用抑扬法,先说自己讨厌蜜蜂,再说了解蜜蜂,又说热爱蜜蜂,最后说想化作蜜蜂,从而完成了对蜜蜂的由衷赞美的。
五、借助“误会”法:生活中充满矛盾,这其中就有人与人之间由于误会而产生的矛盾。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的矛盾这一点来叙事,就能使文章起伏跌宕、摇曳生姿,推进情节的发展。如法国都德的小说《柏林之围》,写了一个八十高龄的老军人,因得知普法战争中法军失利的消息后昏倒在地。为了他的健康,孙女谎报法军胜利的消息。于是老人天天计算法军打进柏林的日期,其时普鲁士军队已迫近巴黎。当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时,老人以为法军凯旋,于是穿戴整齐在窗前迎候;当发现是敌军进城时,老人倒地死去。
六、借助“张弛”法:指记叙性文章在行文节奏中的快速和缓慢,情节、场面的紧张与轻松相互间隔、交替出现的表现方法,张,一般指快速流动的行文节奏,描写紧张、激烈的场面或情节;弛,一般指用缓慢流动的行文节奏,描述轻松、舒缓的场面或情节。如《水浒传》写鲁达打死郑屠户逃捕一节:鲁达一路逃捕,气氛紧张,节奏快速;到了雁门县,写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气氛变得松弛,节奏较缓。写鲁达看榜文自己正是捉拿对象,情势骤变,读者为之悬心,恰又有人大叫一声拦腰抱住他,紧张情势达到了顶点;而当离开十字路口扭身一看,却是被救过的金老汉。读者的心这才又落了下来。这段文字张弛相间,情节波澜跌起、奇景层出,读之兴味盎然。
七、借助“倍转”法:即在情节的展开中,一个突然的转折之后接着又是一个突然的转折,形成“一转再而后收刹”的情节。这种方法能让人惊奇之上更为惊奇,意外之上更加意外,足以给读者强烈震撼和感染。如佚名的《输妻》:写刘某因赌博欠陈某巨款,陈某逼债,刘某无奈,只好以妻委陈五夜作抵;妻含泪而去,誓说五日必还。五日后,刘某接妻,妻竟不归,说己已爱上了陈某。刘某上告法院,刘陈二人均受拘留法办。而刘妻却欣然回家,誓等刘某获释。人问其故,她说,不这样,料丈夫与陈某赌习不改,且将贻害他人之妻。此故事虽短,却有再次突转:一是妻含泪离去又有誓约,不料却爱上债主不归;二是刘某告状后,刘、陈被捕,刘妻却又欣然回家,誓等刘某获释,最后点明这是妻子的妙计。这种倍转,似有编造痕迹,但生活中不乏这样的艺术真实,如此写别有情趣。
八、借助“波折”法:也叫“波澜法”、“波澜迭起”或“一波三折”法。故事情节的波澜,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固有的反映。事物在发展中总是曲曲折折,一个矛盾解决,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因而呈现在文章中,则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状态。因而,只要我们善于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使人物不断处于顺逆交替的境界中,动作与反动作的矛盾冲突之中,波澜也就产生了。美国大作家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苏比为躲过严冬,想故意犯小罪入狱。他砸橱窗,警察因他未跑,认为不是犯人;他耍流氓调戏女人,警察来了可那女人(妓女)竟不吱声;他偷人的伞,不料伞是那人捡的,反倒以为他是伞的主人;可当他感到入狱无望、听赞美诗受教化准备好好做人时,却被警察糊里糊涂地抓进了监狱。——文章恰是通过这层层设障,把人物放在顺与逆的交替中,才使情节波澜迭起、引人入胜,从而增强作品的耐读性、趣味性以及深刻的社会意蕴的。
上述,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八种手段写出事件波澜的方法,但方法毕竟是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掌握写出事件的波澜的技法,还必须多阅读、多感悟、多演练,勤习后工、熟能生巧嘛。然而,值得提及的是,叙事时既要避免平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愿同学们能够据事适势而用之。
【优秀例文】
意 外
吉林松原市二中二年级30班张文
“铃……”一阵铃声把曲巧从梦境拖到电话机旁。
“喂,是哪位?请讲!”曲巧有气无力地问。
“我是晴姐,听我爸说学校要评选3名优秀班干部并上报到市教委,被评上者中考加20分。哇,那可是20分啊!”班主任林老师的女儿林晴学着李咏的口气答道。
“哇!20分!”曲巧立即清醒了,毕竟‘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嘛’!他拿着电话盘算着:中考时自己能打580分左右,再加上20分,哈——哈,重点没问题。
“喂!老爸,我们学校有了加分项目,市级优秀班干部可加20分。”曲巧拨通了他爸爸的手机。
“听谁说的?准吗?”爸爸问。
“林晴,她爸是我们班主任,人家可是特级老师,说话总是有根有据的。”曲巧不无玄耀地说。
“那好,我马上和你们校长联系;你也快些去林老师家,多买点好东西带去;对了,态度要诚挚,嘴巴要甜蜜,一定要攻下这一关!”
“嗯……好!放心吧,老爸,您的遗传到位,这事儿我能搞定!”
“那好,就这样吧!”曲父挂了电话,盘算着:在自己去海南前找一下市教委有关人员。二级运动员证没有希望了……那就去找王校长,老关系了,看来不会有什么问题……至于那个孙书记嘛……可不好对付,是属于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型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