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7期

站在幸福最深处

作者:宋明昊




  “我不幸福!”
  我把这话甩出去的时候,正走在操场上,同桌那句“唉,你真幸福啊!”的“啊”字还没吐出来,被我这一句顶在了嘴里,仿佛化成了石块,噎住了声音。她用那双不大但很美的眼睛瞪了我一下,说“疯子,绝对。”转身很有些不平地离开,好像我不再是她平时要好的朋友,而是一只让人生厌的苍蝇。
  怎么不令人生厌呢?在她看来,我要说自己不幸福就是太矫情了。我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幸福?吃穿住用,不仅无忧,而且优裕。别人有的时髦“装备”,我一样不缺,甚至有领先于他人的尖端“装备”在背包里互相拥挤。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买,只要样式不出格,价钱的事就不用多虑,可以去喝星巴克,可以去吃哈根达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做,比如旅游,比如看时尚杂志、小说。这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来说极尽“奢侈”的事我全部都可以做。更“可贵”的是——用同桌的话来说,我有“神”一样的父母,有高山般的财富,有大海样的胸怀。尤其让她羡慕的是在每日里埋头苦学的同学中间,我可以优哉游哉!在他们不断地应付考试,不断地应付考试后卷子上可怜的分数,不断地应付看到可怜分数后家长暴怒的脸的时候,我却从不会因为成绩退步而招致斥责,更不会被押着去参加各种强化班。甚至,到了每日里固定的休息时间被爸爸妈妈催促上床睡觉,全然不顾还有一道函数题没有做完。这样的生活,还敢说不幸福?难怪同桌说,“疯了,绝对!”
  抬眼望去,夕阳欲坠。双脚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到归家的路口。楼群间存留些许落日的余辉,明明暗暗间堆积着。来往的车辆人流像退潮的海水一样快速地变化着,然而,除了我,没有人为这变化驻足片刻。我是路人,然而爸爸妈妈呢?也是路人吗?为什么对于我的变化视而不见、漠然无声呢?
  我不笨,也愿意努力。喜欢看到自己的试卷上漂亮的满分。然而,进入高中,噩梦开始,成绩一次次下滑,我竭尽全力却仍然疲于应付。在爸爸妈妈那里,我仿佛是个婴儿,任何过错都可以原谅。面对一张又一张糟糕的试卷,在他们脸上看不到波澜,只有从容不惊。难道他们忘了小时候对我的期望?还是我的所做所为已经让他们放弃了期盼?我不喜欢他们看到卷子后那躲躲闪闪的眼神,我看不到是失望还是焦灼,我讨厌欲言又止的神态,听不到是鼓励或是批评!为什么在我这么艰难的时候得不到最亲近的人的帮助?我,还是幸福的吗?我不想被人这样宠溺,看起来很美,可是味道很苦,很涩。
  归家。仍旧是明亮的灯光,依旧是热气腾腾的饭菜,依旧是那熟的不能再熟的“累了吗?快吃饭吧!”的话语。依旧是两张笑吟吟的脸。不同的是,书包里多了一张第一次不及格的数学卷子。
  当我把卷子交给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仍看到爸爸欲言又止的神态,随即又是妈妈扯过卷子,催促吃饭的声音,只是,手慢了一下,声低了一些。
  我暴怒:“这样的分数,你们不想说些什么?我在你们眼中到底是什么?只会吃的废物?只会睡的白痴?!”妈妈手中的碗掉到了地上,一地碎片,还有晶莹的米饭。
  终于知道缘由。
  爸爸说:“记得阳阳姐吗?”怎么能忘记呢?那个偏瘦、有双灵气的大眼睛的阳阳,优异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爸爸家族的骄傲,我们弟弟妹妹学习的楷模。爸爸说,阳阳姐这么长时间不来咱家里玩,不是学习忙,而是病了,严重的抑郁症,花一样的脸庞现在就像秋叶一样枯萎。而抑郁症的根源是进入高中后的学习压力,也有学习成绩退步,也有滑坡,更有姑姑姑父的指责。
  爸爸最后对我说:“我们一直期望你进步,期望你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但是,我们更关注你飞得累不累……”
  许久不曾流过的泪瞬间充满眼眶,溢出,流经嘴角,有一丝咸,又仿佛有些甜。
  我以为自己被放弃了。其实,躲躲闪闪的眼神是无尽的关怀!其实,欲言又止的神情是无尽的期盼!其实,我是幸福的。爸爸妈妈确实是神,是爱神!是爱让做总经理的爸爸不再疾声厉色地批评;是爱,让商场女强人的妈妈不再语重气粗地指责。我以为我坚强,能承受住鞭策,即使很重,很疼。但是,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还稚嫩。他们最大限度地支撑一片无雨的天空,用爱包容着一切!我幸福!
  我觉察不到幸福,只因站在了幸福最深处,投入它的怀中太久,就漠然了它的温暖,淡忘了它的模样,就忘记了用眼睛去注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品味。
  
  
  
  人世间,关于“幸福”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比较趋同的认识,离不开物质条件的优越。其实,大谬不然。守着财宝死去的葛朗台,他有幸福吗?为了财富连骨肉之情都扯断了!纵观古今许多擅权妄为者、为富不仁者,虽显赫一时,占尽风光,可是在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中几时睡得安稳?何尝做过好梦?甚至有的终日忧心身边睡着“定时炸弹”。权倾朝野的李斯在临刑时仅仅希望能和儿子牵着家里的黄狗去做一次郊游——可是这个最简单的愿望永远成了梦想!
  曹雪芹一部《红楼梦》,道破了“幸福”的玄机,告诉人:荣华富贵不是“幸福”的代名词,可是熙熙攘攘的人们,有谁看的透?人世沧桑,宦海沉浮的悲喜剧一直在重复上演着。李真,陈良宇,郑筱萸……他们都误读了幸福的内涵。然而,许多贫寒夫妻在相濡以沫中却体验到真情的温馨。你能说梁鸿、孟光不幸福吗?能说司马相如、卓文君不快乐吗?
  汶川地震灾后,许多幸存者没有因为失去家园、失去财富而悲痛流泪,反倒因为生命的保全、骨肉团圆喜极而泣。此时,幸福的内涵变得极简单——活着就好!一切身外之物都不那么重要!可见幸福很大程度来自精神上的满足。
  当今的孩子,好说自己“不幸福”。他们也许没有衣食之忧,没有为生计的奔波劳碌之苦,但他们有竞争、攀比、荣誉、情感等精神压力。本文小作者以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展示了自己认识幸福的矛盾过程。开始,他把父母的宽容、理解、一切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理解为“漠不关心”,直到明白真相后才体会到自己是“站在幸福最深处”的人。文章从狭小的生活角度展示了关乎教育理念的宏大主旨,有一定社会意义。
  本文完全取材于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为了表现自己“站在幸福最深处”这一中心,具体选写了自己从开始的不知道幸福,到自己因成绩下滑,导致对父母的误解加深,最后由父亲一语道破天机,使自己恍然大悟。情节一波三折,主题意深旨远。
  文章的语言流畅自然,且不乏诙谐幽默,较好的体现了个性化、生活化的特点。文章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恰到好处,创设了生活情境,推动了情节发展,凸显了文章主旨。比如,“爸爸”说:“我们一直期望你进步,期望你飞得更高,飞的更远,但是我们更关注你飞得累不累……”起到点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