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6期

吹芦笛的二小

作者:丁立梅




  二小是我的表弟。说是表弟,其实只比我晚出生两天。
  我们都是家里的老二,我上面有一个姐姐,他上面有一个哥哥。从前乡下人家,父母对第一个孩子,都是期盼且欣喜的。到了第二个孩子,那期盼与欣喜的心,已淡了,给予的疼爱,也是有的,却少了细致与周到。我们是那么不引人注目,像野地里的芨芨草,兀自顽强地生长着。
  二小应该有名字的,但大家从不叫他的名字,都叫他二小。二小,大家唤。二小就抬头看着唤他的人,有时应一声“哎”。有时不应。大大的眼睛,黑葡萄似的,汪着一泓蓝天。大人们可惜说,若是女孩子有这双眼睛,该多漂亮。
  二小不爱说话,表兄妹们一堆儿,玩得热闹。他却一个人,远远呆在一边,闷着头,独自玩他自己的,用皮筋做弹弓,或用芦竹做笛子。我也不爱说话,所以,常常凑到他身边去,看着他做这些玩具。我要求他,二小,也给我做一个笛子吧。二小二话不说,就把手里做好的笛子送给我。
  他有时,会带我去捉蚂蚱。我们坐在田埂上,看绿色的蚂蚱,在田埂边的草丛里跳。明亮的阳光,晒得人的骨头暖。我们呆在一起,一玩就是大半天,却很少说话,他不说,我也不说,我们更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小狗。大人们惊奇,说,这两个闷葫芦,咋玩到一块儿了?姑姑还曾开过玩笑,问我,长大了嫁给二小好不好?我看看二小,点点头。二小腼腆地一笑,跑开去了。后来,他把他漂亮的玻璃球,送给了我。
  七岁那年,我们上学了,在一起玩的时间少了。但在周末,我会去他家。他还是不爱说话,看见我,只是抬头笑一笑,但过一会儿,他会把手里正玩的弹弓,给我,教我怎样射苦楝树上的果子。我射下一颗,他高兴地跑去捡,脸上全是阳光在流淌。
  他做的更多的玩具,是芦笛,长的,短的,他做了一堆儿。有次周末放学后,我没有回家,直接去了他家。看到他背着书包,从一丛芦竹旁,晃悠悠走过来。嘴边一支芦笛,吹得呜啦啦响,他的头顶上,鸟雀成群地飞过。天边的夕阳,投下波光一片片,橘黄,绯红。他的身上,披着霞光,温柔地发着光。看见我,他笑一笑,继续吹他的笛子。我叫“二小”。他这才停下来,把手上的笛子递给我,说:“刚做的,好吹呢。”
  二小出事,是在炎热的七月。那天,天气闷热,二小和他哥哥,一起到屋后的小河里洗澡。河边长着棵老槐树,二小曾爬上去掏鸟窝。掏了一只小鸟出来,后来想想,又爬上树,给送回去了。他说,鸟妈妈会伤心的。他实在是个心善的孩子。
  那天,他没有爬老槐树,他直接下到水里。他哥哥跟几个同龄的男孩子玩水仗,玩得不亦乐乎。所有人都没留意,他什么时候从水面上消失了。等他哥哥想起时,他已沉在水里多时。
  他走后很长时间,我去他家,总不自觉地会叫“二小,二小”。四下里寻他,觉得,他一个人正躲在哪里,在做芦笛。那一年,我们十岁。
  多年后,我翻看一本诗集,看到这样一句诗:天底下的老二,都是最忠厚的。我想起二小来,他永远是那个吹着芦笛的十岁少年,沉默的,善良的。眼睛里,汪着一泓蓝天。
  
  (王丽娟荐稿)
  
  ◆主题点评
  同学们常常面对作文题感到没法下笔,可是如果写童年的生活趣事,还是觉得有话可说的。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学生的阅历不多,生活视野比较狭小,一般还写不好涉及社会生活题材的较大主题的文章。从心理角度看,由于学生平时局限在僵化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身心都比较疲惫,此时最容易萌发的情感归依,就是对童年生活的怀恋。那种无拘无束的自在轻松,那种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回归自然的愉悦,确实是人生最耐咀嚼的一段甘甜。所以那些童真童趣自然流淌于学生笔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童年又是人们心灵最纯净无邪的时期。孩子和孩子之间,没有成人间的鬼蜮伎俩,没有官场市场情场中的虚伪肮脏,在人生的画面上真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所以,人们往往在经历了一段生活的坎坷,遭遇了失败和挫折之后,在身心俱疲、困窘无助之时,常常怀恋童年时期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见,童年的回忆,不仅是孩子们的专利,也是成年人的心灵归宿。
  本文作者以平和放松的笔触回溯了自己童年时代和亲密伙伴——二小共处的一些趣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二小沉静善良而又温和可爱的性格特点。也正因如此,二小的形象一直铭刻在作者的心中,难以磨灭。文章的主题静水流深,立意含蓄,余韵无穷。
  
  ◆选材点评
  这篇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选材比较典型集中。为了凸显主题,准确清晰地展现主人公二小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文章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选材方法。其中,除了开头的简单介绍,就是具体描写“我”和二小共处的件件往事,比如,通过写做芦笛,捉蚂蚱,打弹弓,掏鸟窝等,把人物的腼腆、善良、沉静、友爱等性格特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多角度选材,突出了人物的立体感、形象感。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有较强的感染力。全篇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对二小的厄运不露声色,如说故事一样平静道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语言等描写,使人物鲜活生动、富有神韵。同时注意到景物衬托的作用。比如,“我射下一颗,他高兴地跑去捡,脸上全是阳光在流淌”又如,“他的身上披着霞光,温柔地发着光……”。
  此外,后交代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突出亮点。文章先写二小的往事,积蓄感情,最后写二小的死因,造成一种情感落差,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先叙事怀旧,后交代人物命运的手法布局成文的。层次清晰,有条理。
  开头部分,介绍二小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招人喜爱的外貌特征。
  中间部分,具体回忆与二小共处时的一件件童年趣事。
  结尾部分,交代二小的死因,表达自己对二小的深刻怀念。文末,点明怀念的原因,并引用诗句升华主旨。
  
  ◆写作建议
  类似这样的童年回忆文章,同学们一定也写过。看看有没有如此的艺术震撼力?希望你能仔细研读一下,从中体悟一下写文章的道理。看起来,好文章不一定是华丽词句的简单堆砌;恰恰相反,创作的灵感迸发于思想沉淀的火花,闪亮于情感积蓄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