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5期

话题作文“给心灵软件升级”导写及例文

作者:刘明珠 徐兰荣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把人比作电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硬件”都差不多。我们经常说,他有一个脑袋,我也有一个脑袋;他有一张嘴巴,我也有一张嘴巴;他有一双手,我也有一双手。可为什么人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就像比尔·盖茨和街上的流浪汉。毫无疑问,这差别就在于软件!那么人的软件又是什么呢?无疑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请以“让心灵的软件升级”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自行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让心灵的软件升级”,这是一个熟识和陌生同在的话题,又是一个直观和模糊并存的话题。“软件”、“升级”在电脑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是一个大家熟识的直观概念,但“心灵的软件”却是一个陌生和模糊的全新称谓,写作这类话题,关键是透视熟识发掘新奇,洞察模糊探求主旨。
  
  一 抓住中心,明确限制
  
  本话题的形式是短语式,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审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准中心词。不难确定,本文题的中心词是“升级”,也就是提升到更高层次或境界,是思想境界向更真、更美、更善的迈进,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升华。审题的第二步,是明确话题对中心语的限制,“升级”,是什么要升级?——是软件。是什么软件要升级?——是心灵的软件,也就是说,话题必须围绕限制词“心灵”展开。
  找准了该话题的中心词,明确了话题的限制范围,题意也就清晰起来了。
  
  二 拓展思路,选点突破
  
  审清了题意,接下来就要拓展思路、精心构思,把命题的旨意转化为自己文章的观点、感悟或情感态度。
  构思时要拓宽思路,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本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让谁的心灵软件升级。可以是“我”,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②哪些人的心灵软件需要升级。可以针对醉生梦死的享乐者,可以针对消极颓废的无为者,可以针对怨天尤人者,可以针对为富不仁者……③升级心灵的哪个软件:人生态度?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④怎样才能升级心灵软件。读书静修?见贤思齐?做志愿者?……
  构思时思路要开阔,但立意时切入口却要小,力求发微探幽,发人之所未发,探人之所未探,独抒己见,不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所谓“宁在点上挖坑,不在面上点点”,选取一点切入,挖深挖透,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浮在表面。
  
  范文示例
  信念,让心灵升级
  放眼芸芸众生,我们并不能从人们的外表上发现多少不同,因为伟人的伟大并不是写在脸上,而是决定于他们的心灵。而信念,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伟大。
  陶渊明是有信念的。他的信念是寻回真我,回归本性,于是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隐。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他,跨出了官场,越过了名利,回归本性。从此,荒芜田园里,奏响了“鸡鸣桑树颠”的乐音;从此,方宅草屋里,满溢着“复得返自然”的惬意。是那执意一跨的信念,使陶渊明在浊世中寻回真我,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境界也由此开阔、幽远。
  误落尘网没有磨灭陶渊明的信念,是信念,让他变成了傲霜挺立的秋菊,绽放于历史的时空。
  李白是有信念的,他的信念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没有委曲求全地享受那纸醉金迷的安逸,他踏着轻盈的步履,捧着酒壶,吟着“且放白鹿青崖间”,洒脱地上路,去寻找真正的自我价值。他缷下了官名的重担,踏访名山,沉醉于美好的自由中,在蜀道上刻下了不朽的诗篇,在天姥山哦吟着绝妙的佳句。
  仕途失意没有浇灭李白的信念,是信念,让李白在“千金散尽还复来”里登上了千万人景仰的文学巅峰。
  张良是有信念的,他的信念是隐忍。秦末,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逃至下邳。一天,他过小桥时,路遇一衣衫褴褛的老人挡在面前,老人抬脚把自己的鞋扔到桥下,“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拾上来!”张良受此挑衅,隐忍不发,跑到桥下把鞋捡了上来。老人却不罢休,命令张良再替他穿上,张良一忍再忍,跪在地上给老人穿鞋。穿好后,老人大笑:“孺子可教也!”终授与张良一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自此,张良日夜诵读此书,终成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西汉名将。
  出身低微没有泯灭张良的信念,在屡遭挫伤时,他守着一份隐忍,是信念,让平凡的张良不再平凡。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的确,肉体的生命如同脆弱的芦苇,可有了思想和信念,人,便有了包罗宇宙的力量。身陷囹圄的曼德拉没有失去信念,于是他在耄耋之年仍可复出,带领南非人民走向繁荣;罹受宫刑的司马迁没有失去信念,于是造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纵览古今中外伟人,无不具有坚韧不拔的信念,是信念促成了心灵的升级。从今天开始,让信念在心灵里升级,你的人生便从此与众不同。
  
  例文评析:
  《信念,让心灵升级》有“三美”
   一 美在构思立意。本文最鲜明的亮点是构思的精巧,考生选取一点突破,从“心灵的软件”之一“信念”切入,开口小,挖掘深,体现了“在点上挖坑”的能力。全文紧扣“信念”,不蔓不枝,分析透彻,思考深刻。
  二 美在结构形式。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特别是中间部分陶渊明、李白、张良的事例,有叙有议,用“……是有信念的,他的信念是……”的句式领起,用“是信念,让……”的句式收束,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有着散文诗般建筑的美。
  三美在语言。文章语言诗意化,行文若高山流水,奔放洒脱,引经据典若,挥洒自如,体现了丰厚的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