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5期

高考满分作文是如何优化运用素材的?

作者:韦亚芹 韦秉文




  这种技法,一般在散文、微型小说、袖珍故事中用得较多。
  
  五、巧借
  
  这种技法可分两种:
  一种是巧用经典进行故事新编:或顺其意引申,阐释演绎;如2006年河北省高考满分作文《〈邯郸学步〉新编》。或反其意用之,翻出新意,如2006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新〈愚公移山〉》,请看其中扣话题、出新意的相关部分:
  “爷爷,我问您个问题,好吗?”愚公点头。
   “从前有只乌鸦看见老鹰从山峰冲下来,俯身抓住一只小羊飞走了。乌鸦很羡慕,每天拼命练习那个姿势,您说,它最后会抓起羊吗?”
  愚公被这个问题逗得呵呵大笑:“傻丫头,乌鸦力气那么小,羊那么大,它就是练一辈子也不行!在错误的方向上施加再多的力,只能增加错误的程度……”
  “对呀,爷爷!在错误的方向上施加再多的力,只能增加错误的程度。”孙女大声地重复。
  愚公猛地一愣,一行老泪从脸上轻轻滑落,看着眼前形容枯槁的的孙女,愚公缓缓地吐了口气,沉默良久,他说:“明天我们搬家吧!”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以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勇于进取为价值取向,而这位考生从另一个视角,发现了新的价值:认清自己,“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施加再多的力”,而这个新价值恰恰是材料的寓意。
  另一种是活用经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让老树生新芽。如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的主体部分便是这样的,请看下面其中一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依然记得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少年智,少年强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遥远的目标,洋务派的留学生消失在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之中,唯心派的教育也牺牲在清政府的魔爪之下。于是,梁启超先生有了他的《少年中国说》。是的,中国的少年必须强大,不然国家怎么强大?中国的少年必须自由,不然国家怎么自由?如果中国少年没有经历磨难,没有经过战争,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奴化”的温室中成长,那么中国何时才能挣脱帝国主义的桎梏?摔一跤没有什么,关键是要自己爬起来;摔一跤没有什么,我们会自己爬起来。
  考生巧妙地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为行文脉络,结合作文所给图画的寓意,写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说》。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形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新颖。
  
  六、引源
  
   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头,融入真挚情感。
  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对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叙述便是:
  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袅袅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毕毕剥剥声响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文章就是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画面彰显,诗意盈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
  
  七、兼用
  
  是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法的综合运用。如上述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主体部分的技法是“剪辑”,而剪辑中的经典素材“丛飞”、“父母”、“微尘”又是源于同学们所熟悉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是“引源”。可以预见,在2008高考中,肯定还会有人根据新的话题、主旨,巧妙地利用这一素材,“量裁”出新的佳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