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5期
让明月照彻你的心
作者:张俊明
林清玄在《逆风的香》中说: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丽的花季呢?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我们跌倒了,有时我们跨不过那道坎了,有时我们可能遭到狂风暴雨的肆虐。我们面对厄运伤心,忧郁,心中潮湿,下着淫雨,蔚蓝的天空霎时变得阴暗如晦。于是,弱者消沉自毙,强者东跌西撞,而智者则选择创造个月亮给自己照明。心有皓月,一路光明。
心静如水是嵇康的月亮。洛阳城外,隐隐竹林,铮铮铁声,声声古琴曲。他留给司马氏一个冷冷的背影,留给钟会一句颤人的话语,留给山涛一封坚定的回信。愤世嫉俗的他不需要官权爵位了,看淡生死的月亮把自己照得清澈透明,他的人生充满诗意。一曲《广陵散》,余韵无穷。
有月亮的心,总能像那如水的辉光一样看清这浑浑噩噩的世界。只要心如止水,又怎么会为那繁冗琐屑的世事所羁绊困扰呢?
参透人生是苏轼的月亮。少年得志,进士及第,笔下生花却突降噩运,冰镣冷铁给仕途正顺的苏轼迎头一击。是就此一蹶不振吗?不,襟怀旷达的苏轼跳出樊笼,冷眼静观,终于了悟人生之真谛,于是在阴暗的囚牢中他心底升起了智者的月亮,从此不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而忧心伤神。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明白了“人生到处之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一轮冷视尘俗的明月引领他人生价值观的超越。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不断地伤感流泪时,那么你也将错过美丽的星星。还是在黑暗的晚上给心装颗皎皎之月吧,那才是智者的选择。
王国维没有给心造个月亮,所以他同大清帝国一样在人们的哀叹中逝去;老舍没有给心装颗月亮,所以他没能像季羡林一样在风雨中再次升华;海子没有给心造颗月亮,所以他如同他的诗一样用期待结束了生命。
面对困境,我们不该选择放弃;面对逆境,我们不应选择逃避,我们都应学会创造个月亮给自己照明。要知道: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但沉沦于阴霾的人生注定是痛苦的人生。
葡萄美酒月光杯,何不给自己造个月亮,借着月光,对影成三人呢?
心有明月,坦荡人生。让明月照彻你的心扉吧。
(指导教师颜伟斌)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抒发心灵感悟的学生作文。诚如作者所言“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青少年又是多愁善感的年代,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中经常看到一些生活感悟类的文章,可是同出侪辈之手,文章的品位却各有千秋:有的就事论事,见解平庸;有的旁征博引,却言不及义;甚至有的,漫天遐想,不知所云。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差异?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文学素养。而文学素养是和阅读分不开的。本文从古人的不同心灵归宿中寻找到他们共同的规律,作者把它称为“心有明月,坦荡人生”。主题的比喻内涵是从文中古人对人生的解读中表现出来的。其实,人们的忧愁忧虑,活得不开心,就在于功名得失、爱恨情仇对心的羁绊。古人说“举酒浇愁愁更愁”,是因为它挣不脱这种羁绊,所以就只好麻醉精神,暂时解脱。而真正能“坦荡人生”者,就是“不以心为形役”,一切乐天知命,随其自然。比如考大学,只要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就不必时刻忧虑结果如何,以致寝食难安,形销骨立。相反,成天因升学的事忧心如焚,却不抓住时机努力进取,又有何用?嵇康看破生死,是一种人生境界,苏轼看淡名利也是一种境界,王国维的执着一端也是一种境界……要做到这“坦荡”,并不是想当然的事,需要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会有那么多烦恼吗?虽然主题的表达还有局限,但给我们思想的启迪还是深远的。
◆选材点评
这篇议论散文能够围绕一个明确的心灵感悟主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虽然所选材料多出自课本教材,但作者没有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一般信息上。一方面,作者从众多事例中寻找共同的主题意义,以明确的主旨线索把它们串接在一起,使之为中心服务;一方面,作者在叙事中融入细腻的情感因素。这些鲜活的描述和由此引发的智慧感悟,如果没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理解和新鲜独到的思考,显然是做不到的。我们不能不赞赏作者驾驭素材和构思方面的功夫。
◆写作建议
本文的亮点:一是在素材的驾驭能力上,能对所学知识信手拈来,为己所用;另外就是生动传神的文字表达功夫。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广泛的阅读和辛勤的练笔显然是不可能的。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层层深入地思考与表达的顺序架构行文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开头部分,从引用名人诗句和警句入笔,提出“心有皓月,一路光明”的观点。
中间部分,列举嵇康、苏轼、王国维等古人以及老舍、季羡林、海子等现代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结尾部分,重申论点,照应开头,表达作者的心愿。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鲜活生动,比如引用的事例既概括简练,又形象传神,体现出议论散文的优势。比如写嵇康的文字:“洛阳城外,隐隐竹林,铮铮铁声,声声古琴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与人生态度。能恰当引用古人诗句,增强了表达效果和文化底蕴。
引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充实了内容,增强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