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4期

警句类议论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作者:董新明




  [题目设计]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请从上面的警句中任选一句,提炼论点,然后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写一篇议论性短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写作指导]
  此题属于言论性短文写作.上述警句既是生发的材料,也蕴含了阐述的论点。
  第一步,先对古语作字面上的解释,析出寓意,得出论点。三个警句可分别归纳出以下论点:(1)不要骄傲自满或谦虚谨慎才能成就事业等;(2)忧愁操劳于国、于己大有裨益或安闲享乐,只会误己误国;(3)要防微杜渐或不要玩物丧志,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等等。
  第二步,按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的形式进行具体操作,要求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运用例证法,可正反对比;可援引古例,与课文内容结合;也可联系现实生活,把自己摆进去。运用引证法,可引用名人名言、俗话谚语;至于喻证法,即运用比喻论证阐述,可增添说理的形象感、生动感。行文中还要体现议论的深度和高度。所谓深度,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体现说理的深刻性;所谓高度,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论点加以必要的点化、生发,揭出其现实意义。
  
  饱满的稻穗总是低着头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2006级1班肖亚慧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它使我们联想到:饱满的稻穗总是低着头的,这样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重心,能迎风而立。强大的事物总是谦虚谨慎的,这样它才会生存下来。
  纵目大自然,森林中的大象,脾气谦卑,可还是会有骄傲自满的狮子来挑衅它。狮子不懂得谦卑,却被温和的大象踩在脚下。如果狮子不那么狂妄,难道不能在各自的领地生活得很好么?
  回顾历史,“满招损,谦受益”的事例比比皆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放下尊贵的皇叔身份,多次去拜访诸葛亮,最终凭一片诚心感动卧龙先生,从而成就基业。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正是因为刘备了解诸葛亮的才能过人,有“周公吐哺”的广博胸襟,才有后来蜀国大业的兴盛。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所以,当我们强盛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谦卑。
  是啊,只有低着头的稻穗才能站得稳固。
  
  安闲享乐,误人不浅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2006级1班杨保华
  
  《伶官传序》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它说的是一个很自然的道理:忧心操劳可以让国家兴盛,安闲享乐能够让自身灭亡。此语警示我们,安闲享乐常常误人不浅。
  历史明鉴,安闲享乐而误大事者多矣。
  唐玄宗年轻时雄才大略,大唐江山富庶强盛。但晚年玄宗专宠杨玉环,爱看霓裳羽衣舞,身陷享乐之欲无法自拔,最终“安史之乱”搅得民不聊生,国不堪国。试想,唐玄宗若非沉溺于享乐之中,历史岂不多添一位真正明君?
  宋徽宗擅于书法、绘画和鉴赏古玩,且乐此不疲,以至于朝政荒废,“宰人”专权。后来,金兵轻易劫走了皇帝父子。呜呼,思之令人疾首。好好一位皇帝,贻误万民令世人扼腕。
  就在现实的“过去时”,一批高官出入迪厅、吧厅,汲汲于“星级宾馆”,安乐于灯红酒绿,无所作为,贪赃枉法。然而不久一个个都成了阶下囚。“一失足成千古恨”,身陷铁窗时,悔之晚矣。
  历史警钟长鸣,安闲享乐,误人不浅。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忧心操劳有好报,安闲享乐难幸福。
  
  祸患积于忽微
  *湖北省松滋市三中2006级1班周芸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意思是灾祸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借以寓示: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谨言慎行,才能取得成功,才能长盛不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就警示我们,不要忽视任何忽微的隐患。如果对一个小小的“蚁穴”不以为然,即使是“千里金堤”,最终也会在顷刻间崩溃。当“非典”肆虐亚洲的时候,可日本却无一例“非典”患者。虽然,这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正是因为日本人注重了“不随地吐痰”这一类的细节,才避免了“非典”这一祸患。如果我们在“非典”横行期间也能像日本人那样谨慎细致,那么我们所受到的伤害损失也会减少许多吧!
  不仅我们人类社会有这类现象,动物界也有类似的例子。鲨鱼在海中可谓享有崇高地位,因此,它对那成天与它“形影不离”、吸附在它身体上的盲鳗不屑于防范,得意于盲鳗对它的“崇拜,谄媚”。殊不知终结它生命的就是它昔日的“宠臣”——盲鳗。由此可知:即使有强大如山的身躯,位尊如帝王的高贵,如果不对细小的事情引起重视,那么灭亡的结局是注定的。
  孔子曰:“敏于行而讷于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祸患,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评点]
  三篇短文同中见异,异彩纷呈。
  对所选警句加以解释,析出论点,然后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加以阐发,是上述佳作的共同特点。
  共性中不乏各自的“出彩点”。例文一标题新颖,且开头、结尾注重照应,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感、生动感;例文二选用例证时以古例为主,结合现实生活,用语点缀文言,显其古色古香,耐人品味;例文三融喻证、例证、引证三者于一炉,且选例体现典型性、趣味性,令人眼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