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3期

话题“思想巨人”写作示例

作者:何登保




  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不得不离开北大校长的位置和喧闹的政坛,躲进自己在京城东总布胡同的小院。“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阻纷扰于红尘之外,而不阻浩气于千秋之外。最终,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的大声惊叹、大把热泪。这是他的对手做梦也没想到的,也是他的家人、友人难以置信的。马寅初,是上帝赠予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他的价值,一半在于他发掘的人口理论,一半在于他独立苍茫的健康人格。
   (选自《十月》2000年第一期)
  品评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马寅初以其超前的目光,在“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语录)的狂热中喊出:“人口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这一不合时宜的话,似黄钟大吕,震古烁今。正如近代学者陈寅恪所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生。”在政治参与下的学术争论,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经受住血与火洗礼的人,是真正的巨人!
  
  素材三:“文化良心”托尔斯泰
  
  (一)历史碎片
  (1)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是天才的艺术家,他以如椽之笔描绘出19世纪俄罗斯生活的恢宏画卷。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脍炙人口的名作中,时代的风云变迁,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得到既真实又艺术的表现,他一生都在进行人性思维的战争与和平。
  (2)思想先驱。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索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面对俄罗斯面临的艰难抉择,托尔斯泰提出种种方案,有的叫人拍手称好,有的叫人疑惑不解,有的叫人瞠目结舌,但没有人怀疑托尔斯泰的真诚,没有人否认他思想的深度。
  (3)目光远大的国际主义者。托尔斯泰的眼光不仅注视着全欧洲,还注视着遥远的东方。他生前,印度人民正在“圣雄”甘地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而甘地不仅跟他有书信来往,而且还深受他思想的影响。他最关心的是在西方列强蹂躏下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境况。他对古代中国的智慧尤其倾心,曾刻苦钻研过孔子和老子的学说,而且对其深表钦佩。
  (4)品格高尚的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虽然身为伯爵,但从不以老爷自居,他不仅解放了自己的农奴,而且放弃了绝大部分财产,甚至自己耕地,自己盖房,自己做皮靴,过着简朴而心安理得的农民生活。他一生都在追求完善,追求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
  
  (二)人物简评
  托尔斯泰,不是我们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而是胸怀世界的“人类的忠仆”和精神导师。
  
  托尔斯泰的追求
  杨牧之
  
  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起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
  托尔斯泰的故居坐落在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
  最让我吃惊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庄园林子深处的一条路边。一棵大树,是橡树。一小片草地。一个长方形的坟丘。高不到一米,长两米多,宽也就一米,整个坟墓长满青草,与周围草地连成一片。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草地上的一个土堆,没有石碑,没有任何标记,如果没有人指示,怎么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墓地。据说,是遵他的遗嘱这么做的。
  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现出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他以82岁高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毅然离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火车站。几天后,在车站站长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82岁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年龄。
  82岁的人是一个古稀之人。
  82岁,灿烂的晚霞,托尔斯泰满可以咀嚼一生奋斗的快乐。
  但是,托尔斯泰却以82岁的高龄,开始了新的历程。
  托尔斯泰在临出走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说:“我的走会使你难过,不过请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经令我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
  13年前,他69岁那年在一封信中写道:“索尼娅,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不相协调,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我已经决定现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可见他为此已经忍了13年。
  ……
  细雨中,我注视着矮矮的坟丘。托尔斯泰还用得着墓碑、用得着墓志铭吗?对于他来说,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哪一部书不是一座纪念碑?他确是生活在偏僻的图拉,埋葬在图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个读者的心里。
  从他那间朴素、简陋的工作室,到那几乎难以辨认的墓地,让我思绪连连。托尔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尔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诉我们什么叫追求。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3.4)
  品评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撒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托尔斯泰的追求是一条无比痛苦的心路历程,他的实际生活与他倡导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终于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一个思想者,也是一个实践者。
  (请作者告知联系方式,以便寄付样刊、稿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