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2期

例说亮丽作文语言的方法

作者:闫会才




  八、连续诠释法
  对一个概念进行的诠释,可能是最枯燥乏味了,没人愿意看。其实,也不尽然。如果我们走出传统严谨的诠释,对一个概念进行艺术的诠释,比如用判断句,以集束的形式出现,那么它也能够亮丽我们的眼睛。
  朱晓松的《室友》写八个同处一室的女孩子,就用了连续诠释法,我们不妨看一部分——
  室友就是那群一句话就能让你得意洋洋,飘飘然不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再一句话又能让你自惭形秽,气得捶胸顿足的小女巫。
  室友就是在你高兴或不高兴时,都能肆无忌惮地爬上你的床,把你手里的书抛在一边,硬拉你去陪她散步,却让你对她发不出脾气的大孩子。
  室友就是陪你去逛街,自己却带回大包小包的东西,然后苦着脸找你算帐,大叫“生活费花光了,这个月吃你的”小无赖。
  室友就是在晚上突然停电的时候发出种种恐怖的声音吓你,却又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没事,天塌下来有妹妹我替你撑着”的巾帼英雄。
  这里的诠释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抓住所诠释概念的一部分内涵,且这部分内涵还要给以具体的表现;这里诠释不机械、呆板,而是充满生机,灵动一些,幽默一些,俏皮一些。如此,又有谁不喜欢呢?
  九、蒙太奇手法
  给出一个个意象,似乎是互不关联,可它们并排在一起的时候,便给了我们以想象的空间,这确实很像电影拍摄中镜头的组接,所以我们把这种组织语言的方法叫作蒙太奇手法。
  古代诗歌中利用这种手法组织的诗句很多,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霜、月,六个意象并排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并排在一起,我们眼前便出现了一幅深秋傍晚的荒凉萧索画面。
  东王车有一篇小小说《森林传奇》,开头部分为:
  1945年春天。中国东北。
  中日军队一场厮杀后,战场上一片沉寂。
  在森林深处,一位中国士兵正在追赶一个逃跑的日兵。双方都带着枪,但似乎都没有开枪的意思。也许,是在森林中开枪命中率很差的缘故吧。显然,双方都精疲力竭了。跑跑停停,停停跑跑。但就是这样,过去了大半天之后,他们都知道已跑出去了很远,且已经迷路了。
  第一段仅两句,是两个名词短语的并列。我们读来,知道作者在这里不仅是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是让我们感觉到了行文的简洁,让我们头脑中有了两幅形象的画面,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十、今词古用法
  今词古用,即用现在的一些词语,甚至是一些很时髦很新潮的词语,写古人所做之事。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华容道事件的真相》,就用了这种手法。我们欣赏其中的两段: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暂时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关羽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没同意,不愿意端曹操这个单位的铁饭碗。他听说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便寻了去。
  曹操和关羽就这么点关系,关羽就硬敢在华容道上随便放人?这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范畴。刘备实在应该让审计部门查一查关先生的帐目,关羽到底吃了曹先生多少回扣?可是刘备只说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就屁事也没了。
  “单位”“开工资”“职工”“停薪留职”“临时工”“事业单位”“福利待遇”“自由主义”“审计部门”“回扣”等,三国时哪有这些词语?可作者写三国时的关羽、曹操、刘备就用上了,读者读了当然会忍俊不禁了。
  需要指出的是,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等,也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幽默诙谐,大家不妨一试。
  亮丽作文语言,除了这十种方法外,还可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由于大家比较熟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