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话题“底线”导写与示例

作者:雷其坤




  题目设计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讲了这样的话:必须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电影《我和爸爸》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道德底线低的人永远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 意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底线,本来是球场两端的边线,比喻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或限度。底线,就是最低的标准,不能突破的最低限度。为人的基本准则,道德的最低标准,诸如此类都要守住,一旦突破了,就意味着不是人之所为,就意味着不道德。医生讲医德不收红包,人民公仆办事不受贿赂,商人经商不损害他人……人们都坚守住底线,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以提倡坚守做人的底线,守住道德底线等,举子罕以不贪为宝,孙天帅维护尊严而不下跪等为例,都是恰当的。电影《我和爸爸》中的台词,反映的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确立“社会进步需要提高道德底线”之类的立意,也是不错的。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底线,忍辱负重,也值得肯定。
  一些同学对“底线”的含义理解错误而容易导致立意偏差。诸如:把“底线”当作崇高的目标,要努力达到底线;把“底线”当作极限,要挑战底线,突破生理极限、生命极限,要有很强的忍耐力、心理承受力;把“底线”当禁锢、限制,要勇敢打破底线,冲破底线,打破禁区,要让思维的翅膀自由飞翔;把“底线”等同于尺度,认为做事要适度,要恰倒好处;把底线等同于原则,要坚持原则,不当和事老,不和稀泥;把“底线”当作标准,要高标准、严要求。后3种立意,最容易误认为是正确的。要注意,底线是一种尺度、原则、标准,但只是一个基本的尺度,起码的原则,不可逾越的最低的标准。
  
  ● 例文一
  坚守(小小说)
  北京市十一学校 李 皙
  
  秦小明站在更衣间的镜子前,久久不愿离开。一年前和路涛一起进入这家省级医院,对医院有几个科室还没有弄清楚,他就参加了医疗队,支援西部山区去了。回来的第一天,他看见路涛穿着洁白的制服坐在诊室里工作,心里别提多羡慕。而今天自己也换上了医院的白大褂,前后照照,这才有医生的样!
  工作第二个月,主任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本来工资单是不能公开的,但你还是应该看看。”秦小明疑惑地接过主任递过来的材料,展开一年——天哪!科室4位医师一位专家个个月薪上万,就连刚刚工作一年的同学路涛也达到了8千元。只有秦小明的名字下面是可怜巴巴的1千5百元。“你是聪明人,回去好好想想。”主任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膀。
  “这你都看不懂?亏你还是医科大学的高才生!”路涛高亢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我们的基本工资只有一千多,其余都要靠自己创收。检查费、医药费的回扣,我们都可以拿一点。大专家我们就比不上了,他们还有手术的红包……”秦小明的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秦小明像一头迷茫的羔羊,迷失在城市的夜幕中。
  一年的医疗队生活,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相比落后的生活条件,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空虚的精神生活。他经常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坐在山坡上看满山的羊。英子只有8岁,医疗队免费为她治好了眼疾,她天天兴奋地缠着秦小明玩。秦小明问她:“这么多羊你最喜欢哪头啊?”英子指着那只高高大大的头羊说:“它!”秦小明诧异万分,问:“它比小羊羔还可爱吗?”英子说:“是呀,不管干什么它自己心里都有准儿,它能把其他羊都带到好地方。”秦小明此时凝重地看着这似乎被灯红酒绿污染的夜空,想起山沟里清新的夜晚里满天明亮的星星,耳畔回响起英子清脆的声音:“不管干什么它自己心里都有准儿……”夜深了,秦小明的心也渐渐静下来了,静如止水。
  这家省级医院吃回扣的事见诸报端的那天,秦小明抗着行李上了西去的火车。记得之前记者打来电话问是否可以署上真名,他欣然同意了。记者感慨道:“真是无欲则刚啊!”他淡然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
  秦小明走了,他向西部去,他忘不了英子和那只高高大大的头羊——不管干什么它自己心里都有准儿……
  评 点
  这篇小小说,如果只写秦小明不拿回扣,并勇敢揭露时弊,也切题。但作者由“秦小明像一头迷茫的羔羊,迷失在城市的夜幕中”,自然而然引出他对西部山区生活的回忆,引出他与英子关于头羊与羊羔的对话——头羊“不管干什么它自己心里都有准儿……”这就反映了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文章也具有了深长的意味。
  作者剪裁得当,行文节奏快而又前后勾连紧密自然,避免了中学生写小小说常犯的毛病——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这是难能可贵的。
  
  ● 例文二
  坚守心灵的底线
  北京市十一学校 苗 淼
  
  古木参天繁茂,如无根则不成树;高山显赫挺拔,如无底则不成峰;琴音空灵美妙,如无弦则不成曲;文字流畅华美,如无情则不成章。同样,人生高贵尊严,如无心灵的底线则不能成就精彩人生。
  人心灵的底线,使其不屈于权贵。当嵇康傲然拒钟会于门外之时,他必然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于是,历史的天空上划过一道流星,竹林七贤成了往昔。但一曲《广陵散》道出了嵇康的心声。人心怎可为他人所役。后人道:“当你将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时,人间一切生命都黯然失色。”
  人心灵的底线,使其不与世俗同流。看到楚王的昏庸,听到谏者的谗言,你不悔自己的浩正身影,只是为山河的倾颓而痛心疾首。你无法在历史的大潮下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怀石投江。滔滔的汨罗江水唤不来统治者的觉醒,但换来了千百年来世人对你的铭记。屈原,你将自己布满伤口的心释放出来了,你将自己的灵魂释放在了这一片龙的故土上。
  人心灵的底线,使其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为他人所不能为。当勾践卧薪尝胆,只为着重回故国,重振雄威之时,他为吴王作马前卒,为吴王尝便治病。于是,“苦心人,天不负”,他换来了“勾践灭吴”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佳话。当司马迁甘受宫刑之辱,只为着写一部史学专著之时,他忍人所不能忍,终于有了彪炳千古的《史记》。是心灵的底线支撑他们走过了受尽凌辱、嘲讽的日子,终于换回了一片心灵的宁谧。
  人心灵的底线,使其心存感恩之心。当田世国向国人重新诠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之时,国人无不为这个捐肾救母的英雄感到自豪。现在我们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的,而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是不竭的。
  人守住心灵的底线,成就精彩的人生。
  评 点
  这篇说理性散文,排比开端,反向切题。接着从4个方面阐释:人心灵的底线,使其不屈于权贵;人心灵的底线,使其不与世俗同流;人心灵的底线,使其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为他人所不能为;人心灵的底线,使其心存感恩之心。最后正向扣题,收束全文。文章干净利落,语言简练流畅。
  文章写了4个方面,不利于深入。如果集中力量写好某一个方面,深入发掘,会更好。
  
  ● 例文三
  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
  ● 北京市十一学校 尹梦雨
  
  道德底线,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道德行为判定和规范的标准。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方能有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在社会的熔炉中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有的人道德底线高,如岳飞,如于谦;有的人道德底线底,如秦桧,如和珅。道德底线高的人,便对事物有更高的判定标准,对善与恶有更好的区分。于是岳飞誓死不向金兵投降,率领大宋男儿在沙场抛头颅,洒热血;于是于谦为大明的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那些道德底线低的人,便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准则。如卖国贼秦桧,被罚万世长跪于岳飞墓前。而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使自己对事物有更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被假相所迷惑,保持自己的德行不被外物所侵染。
  或许有人会说:“道德底线低的人永远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我却不这样认为。或许道德底线高的人会比道德底线低的人在为人做事方面有更多的约束和顾虑,但也正是这些约束、这些顾虑,才使那些底线高的人不会做错事。相反的,这些约束也使他们不被外物所影响,使自己的品行更加高尚。而那些道德底线低的人,往往会被外物所迷惑,从而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我想谁也不愿像秦桧一样被世人所唾弃,谁也不想在社会的熔炉中失去本真的自我。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能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使自己保有高尚的品行和情操。
  当我们面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时,当我们思索事物的正确与否时,我们不应该降低心中的那一条道德底线。这条底线构成了你的行为准则,也正是这条底线,使你在错误的悬崖边止住脚步。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只会使你在错误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提高道德底线,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走出一条闪光的人生道路。
  评 点
  坚守道德底线固然值得肯定,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高尚的人就更是难能可贵。此文立意的深刻之处就在这里。立意深刻而又能自圆其说,文章发人深思,给人教益。正面举岳飞、于谦等为例,反面举秦桧、和珅等为例,对比鲜明,褒贬自现,感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