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亲近自然抒情怀,抓住特征绘景物

作者:许 昆




  【技法点拨】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在物质上给人类以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给人类以寄托。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表现自然风物呢?
  一.学会观察,变换角度,突出景物特征。
  首先要学会观察景物。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观察方法也很多,如:定点观察法(即将立足点作为固定点选择观察角度进行观察)、移位观察法(转化立足点不转化景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移步换景法(按作者的足迹移动选择观察点而观察)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描写就采用移位观察法,描写了在不同方位看到虎山水库的不同特点。
  二.调动感觉,综合并用,感受事物特征。
  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通过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摹事物的特征,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三.利用修辞,多方描绘,写出景物特点。
  写好自然风物,还可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增强艺术魅力。如:梁正《感受秋天》中的文字就是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秋收时的紧张场面和人们丰收的喜悦鲜活地表现出来。
  四.展开联想,虚实结合,凸现景物特征。
  可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创设美妙而深远的境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美妙的想象呈现其景致的神韵。
  
  【病文范例】
  闲访“敬亭”
  安徽涡阳一中刘嘉伟
  
  去年暑假,由于家人都在宣城,我也要乘车去宣城过暑假,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宣城会是什么样呢?像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像温柔腼腆的姑娘?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更让人兴奋的是李白曾在那里住过三年,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那曾经让诗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谢眺楼不也在宣城吗?
  想到这里,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真想插上翅膀一振翅飞到那里,趁机也体验一下追云逐月的快乐。谁知到达目的地,母亲告诉我谢眺楼早已今非昔比,由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总之,“登楼之梦”破碎了。
  正当我失望之时,母亲告诉我,在距我们住处西一里处有座敬亭山。相传,当年李白与宣州的玉真公主交好,公主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不幸的是,不久公主玉殒,李白悲痛万分。于是,他决定为她守墓三年。无奈他居于山上,每日下山取水困难,女娲娘娘感其心诚,赐一眼甘泉与山腰,且冬季不冻,夏季不涸,泉水甘冽可口。太白每日便用次泉水烹茗煮酒。这时,我那沉重的心仿佛立刻被注入一股清泉变得轻而明澈了。于是,我决定去游一遭。
  无奈天公不作美,那一日老天像含羞的女孩用薄薄的白纱遮住了她明亮的脸庞,重云也借机挤下了同情的泪水。但我依然决定去爬山。出乎意料的是哥哥姐姐也打算去。于是我们同行。我们刚踏上山路,只见平整的路面弯曲着通向远方,真有“曲径通幽”之感。继续向上走,我们来到一扇用奇形怪状的石头搭成的门,上面用篆体写着“敬亭山”。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我看到敬亭山了。
  走得有些累了,我们就在一个亭子里歇一歇,可是我却沉浸在在这美丽的自然中。
  下山的路上,哥哥问我:“没有到‘敬亭山’之颠,你不会后悔吗?”“不会,这年的夏天,我吞咽的口有余香,其实,我并不喜欢‘一览众山小’感觉,留下一分神秘让自己回味与体味不是更好吗?”
  
  【失误剖析】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叙说闲访敬亭山的激动心情,并简略的记述了途中所见的美景。基本按照本单元:亲近自然,写出景物特点的要求去作文了。但作者在写景方面有欠缺。没抓住景物的特征去写,景物描写较少,蓄势铺垫饶圈子,写感受较多。因为是访敬亭山,所以要在敬亭山上做文章。抓住敬亭山的特点去描写。而作者只写到到了敬亭山激动高兴的心情,没有去描写景物特征。只说沉浸在这美景中,没有说出是什么美景,别人也不知道是什么美景,也不知道怎么美法。因此,此文应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最后再把感受融入景物中去。这样才是符合本单元要求的文章。因此要作必要的修改。请看修改后的作文。
  
  【升格佳作】
  闲访“敬亭”
  安徽涡阳一中刘嘉伟
  
  去年暑假,由于家人都在宣州,我要乘车去宣城过暑假,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宣城会是什么样呢?像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像温柔腼腆的姑娘?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更让人兴奋的是李白曾在那里住过三年,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那曾经让诗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谢眺楼不也在宣城吗?
  想到这里,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真想插上翅膀一振翅飞到那里,趁机也体验一下追云逐月的快乐。谁知到达目的地,母亲告诉我谢眺楼早已今非昔比,由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总之,“登楼之梦”破碎了。
  正当我失望之时,母亲告诉我,在距我们住处西一里处有座敬亭山。相传,当年李白与宣州的玉真公主交好,公主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不幸的是,不久公主玉殒,李白悲痛万分。于是,他决定为她守墓三年。无奈他居于山上,每日下山取水困难,女娲娘娘感其心诚,赐一眼甘泉与山腰,且冬季不冻,夏季不涸,泉水甘冽可口。太白每日便用次泉水烹茗煮酒。这时,我那沉重的心仿佛立刻被注入一股清泉变得轻而明澈了。于是,我决定去游一遭。
  无奈天公不作美,那一日老天像含羞的女孩用薄薄的白纱遮住了她明亮的脸庞,重云也借机挤下了同情的泪水。但我依然决定去爬山。出乎意料的是哥哥姐姐也打算去。于是我们同行。我们刚踏上山路,只见平整的路面弯曲着通向远方,真有“曲径通幽”之感。我不禁眺望,只见雾气缭绕着山腰,白云托负着在微风中摇动的青青的山尖。我们一口气跑到了山脚下,进了大门,弯弯曲曲的石阶两边二十米左右都是树木,像一根根天柱支撑着天,连接着地,树叶被雾水打湿,时而有水滴落下,打在我们头上、脸上,凉凉的,爽爽的。微风拂来,我就像那浮云一样似在飘飞了。我想就算是再急功近利,再贪图享乐的人此刻也会被这无边的绿与白所同化。
  继续向上走,我们来到一扇用奇形怪状的石头搭成的门,上面用篆体写着“敬亭山”。刚穿过石门,就听见似有风摇动树枝发出的声音,仔细听却也不像,但有这声音在,自己仿佛置身于狂风之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忽然,哥哥喊到:“看下面”。我忙探身向下望,原来一股清泉自山涧流出,水流撞击着石头,激出万朵银花,难怪会发出那么悦耳的声音了。
  走得有些累了,我们就在一个亭子里歇一歇,但自然似乎并不想给我们歇息的时间。看!山腰上,葱郁的树木间夹杂着黄的,红的满是花的树。层层叠叠,像星星又像眼睛,在微风拂动下,似乎在欢快地眨着眼。我们沉浸在在这美丽的自然中。
  下山的路上,哥哥问我:“没有到‘敬亭山’之颠,你不会后悔吗?”“不会,这年的夏天,我吞咽的口有余香,其实,我并不喜欢‘一览众山小’感觉,留下一分神秘让自己回味与体味不是更好吗?”
  
  【升格评点】修改后的文章,是一篇优秀的写景状物的优美散文。作者克服了上文中的弊端。把文章的重点放到登山所见之景上。先写了远处所见的雾气萦绕的敬亭山的全貌。而后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的树花和清泉出山涧的美景。景物的特征鲜明。且展开合理的想象,并用多种修辞手法,把雨中的敬亭山描写的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