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0期

“远和近”材料作文导写

作者:洪方煜/编




  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诗人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化成为我、你、云三者的关系。我和你相对而坐或相对而立,距离感应该是很近的。然而却相对无言,你只是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两个“一会儿”,说明时间并不短,然而却无话可说。云在天边,应是距离很远的,而你我之间的距离比云还要远得多,相比之下,云反而很近了。这里写出了人和人之间的隔膜,人只能和云亲近。此题适合学生写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学生只要有一定的感悟,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即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优秀作文展评一
  
  三轮车的宽度
  郭晗卉
  在我殷切的期盼中,元旦如期而至。回到家中,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沿街的树上都挂上了彩灯,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小贩们高声地吆喝,这一切都给我一种浓厚的节日气氛。
  晚上和妈妈出去逛街,回来时天色已全黑了。我们正急着往家赶,忽然发现家里楼下的弄堂旁有一个老人家,孤零零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把塑料椅子上,守着一辆三轮车,车里稀稀拉拉地躺着几个柚子。他瘦削的身影与周围的热闹情景格格不入。
  “要吃柚子吗?”妈妈问我,我不置可否。于是妈妈走上前去,隔着那辆三轮车问道:“柚子多少钱一斤?”“一块……二,一块二!”老人家抬起头,借着对面酒楼的灯光,我看见他的眼神中似乎有些惶恐。显然他不是行家。妈妈拿起一个柚子看了看,又拿起另一个,说道:“看上去不怎么样啊。”“好的!”老公公噌的一声站起来,他枯槁的手在旁边的一个大塑料袋中不停摸索着,拨出好多褶成一团的袋子,有黑色的,红色的,零零落落地掉了一车,他大概以为我们要买吧。妈妈掂量了一下手中的柚子,说:“太大,而且皮也太厚,不买了。”放下柚子拉着我要走。我看见老公公仍低着头,仿佛没听见妈妈的话似的,继续拼命翻弄着他手中的袋子,那些乱七八糟的,褶皱的袋子。我有些不忍,转过身,听见身后是窸窸窣窣的响声。
  回到家里,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那个老公公。他坐了下来,仍是一动不动,任旁边走过一些吵吵闹闹的和欢笑的人。对面的酒楼生意兴隆,可是他的柚子却无人问津。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学的一篇课文《曼哈顿街头夜景》,这两个情景竟然惊人地相似。
  我们总说外国人人情冷漠,可是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最穷最乱的区的法庭里,法官正在审问一位偷面包的老太太。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偷东西时,老太太嗫嚅着说:“我的三个孙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审判结束后,在一边旁听的区长首先从头上摘下帽子,放进十美元,然后对大家说:“下面请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冷漠付费。我们居然逼迫着一位老太太去偷窃。”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惊讶,但还是很认真地付了款。而天天叨念着他们人情冷漠的我们呢?我们有为我们的冷漠做过什么吗?别说是买一位贫穷老人的柚子,就是有人溺水,生命危在旦夕,又有多少人视而不见呢?
  是什么样的子女,忍心让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元旦之夜在街上守着一堆几乎没有可能卖掉的柚子?又是什么样的国家,会逼迫着一个个家庭不得不将节日的欢欣变成生活的苦涩?我看见有人为买名车名表一掷千金毫不在意,却在菜市场里与卖菜小贩为一毛钱争得面红耳赤;我看见有人衣着光鲜浑身珠光宝气高贵不可一世,却在献爱心的捐款箱前皱着眉头投进一块钱……难道真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还是我们已经冷漠到,觉察不出我们的冷漠了?
  当又一个高声谈笑的路人头也不回地经过那个卖柚子的老公公面前时,我想,他们之间的距离,一定不只是一辆三轮车的宽度。
  点 评
  文章标题很有新意,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写作上,文章很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元旦节日的热闹气氛与孤零零的老人守着三轮车的对比,这是一;酒店的热闹与老人生意的萧条的对比,这是二;美国一区长的做法与我们周围许多人的冷漠的对比,这是三;周围许多人生活的奢华与爱心的稀缺的对比,这是四……纵横交错的对比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离和谐还有多远?我们还应做些什么工作?
  
  ◆优秀作文展评二
  
  聪明的刺猬
  林 依
  不知不觉,这本来就过于短暂的假期过早地进入了倒数三分钟。想想这三天不是流连往返于电脑和电视机前,就是蜷缩在被窝里,弄得现在有些萎靡不振。本来有同学提议出去走走逛逛,但对于这不短但更算不上长的三天能干些什么,我们又有点拿捏不定。倘若去远一点,我们一定会被时间捆绑住手脚,不能“极夫游之乐”。调整焦距,拍到的尽是些熟悉的毫无悬念的事物。在自己家的前院或后花园游春,似乎带了点喜剧色彩。所以,出门的念头就此打住。
  现在想想出去活动总比在家不知白天黑夜的好。不知同学她们作何感受,会不会跟我有些许同感?记得有人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有陷阱;熟悉的人只看到缺点,不熟悉的人全是优点。”
  诚然,有时就是因为靠得太近,太过熟悉,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这种近距离麻痹了我们的神经系统,让我们“平静”地环视四周,好似索然无味地咀嚼着早已失去糖份的口香糖。难以置信我们也曾饶有兴趣地欣赏过眼前的花草树木。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确实有其哲学根据。朋友就仿佛是两个在一起取暖的刺猬。靠得太近,容易互相刺伤对方;离得太远,彼此又感觉不到温暖。
  通常,一般朋友伤害不到你,你不愿对他敞开心扉,即使会有伤痛,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寂寞之感。真正能够割伤你的,往往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不管是无心之过抑或是有心为之。唯一不同的是前者伤口较浅,相信在你们细心呵护下能够很快地愈合,抚平。而后者,则是深刻的痛,伤口深且有些腐烂,周围包裹着层层瘴气,那是复仇的恶魔在张牙舞爪。不甘被背叛,迫切地希望他也能狠狠地坠落,感受这一歇斯底里的痛。
  这是一场可怕的噩梦,而且它是那么真实地存在。手足相残,好朋友反目成仇。他们原先是多么亲密的整体,但也会被扯断,穿上不同的战袍,针锋相对。
  难道友情永远的誓言只适合于童话,幸福美好不会是现实的结局?我不想相信!真想做一只聪明的刺猬,既可以和朋友相拥取暖,又能不伤害对方。
  点 评
  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思想随笔。作者由元旦的假期切入,想出去玩,但由于时间短,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作者自然想到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有陷阱”的句子;而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还想到了这句话的下半句:熟悉的人只看到缺点,不熟悉的人全是优点,将话题由原先的“物”的距离转到了“人”的距离上,并引出了下文,文心曲折而自然。后半部分,作者着重谈了“一般朋友伤害不到你,真正能够割伤你的,往往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观点很深刻。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作者想到了自然界聪明的刺猬:既可以和朋友相拥取暖,又能不伤害对方。文章的观点给了现实中交友者很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