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0期

谈“勇气”

作者:孙 维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到中国旅游的美国小伙子,奋不顾身地为一名中国老人夺回被抢的包,而在场的中国人却个个无动于衷。我看后不禁感到心寒和疑惑:为什么素不相识的美国青年会挺身而出,而身为同胞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呢?听说美国人好吃维他命,是不是他们的维他命中含有什么特殊成分,能叫人见义勇为?如果有的话,我想这种维他命应该叫“勇气”。而国人恰恰缺少这种生命维他命。
  人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的人就像失去了脊柱,直不起腰,挺不起背来,只能匍匐在人生之路上,阳光照不到他的身上,幸运女神也绝不眷顾这样的人。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缺乏勇气。正因为有了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伽利略的勇气在于他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人类物理学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哥白尼、布鲁诺为什么名垂千古?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勇士,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仍然坚持科学真理。至今人们在鲜花广场似乎还能听到布鲁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定地宣传“太阳中心说”的铿锵语调。又如,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仍未散尽的情况下,“恢复良知”从一个弱女子的口中道出,震撼了整个神州。这位弱女子就是戴厚英,说出这短短的四个字,在当时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生命中不能缺少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这时候,我们需要勇气,用它来武装自己,披荆斩棘,以到达人生的巅峰。拥有勇气,你就有了风帆,一路乘风破浪;拥有勇气,你就有了开道的长戟,一路过关斩将;拥有勇气,你才拥有完整的人生。
  朋友,如果你已经拥有勇气这种生命的维他命,请好好地珍惜并利用它;如果你缺少这一生命维他命,请为你的生命注入这不可或缺的活力。下一次你发现一些丑恶现象时,请勇敢地站出来,因为你有勇气,而那些违法犯罪的人肯定没有这种维他命。
  拥有勇气,你将得到最大的馈赠。
  
  三题点评
  这是一篇以“勇气”为话题的课堂作文。说到“勇气”一词,也许人们并不陌生。但是,一个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勇气,还是大有学问的。你可能知道不少关于古人见义勇为、舍身取义的故事。不过,那正在成为遥远的历史。如今,那种承载着人类高尚情操的“勇气”已经很难找到:现实生活中,往往在弱者最需要救助的时刻,勇气不见了;常常在正义最需要伸张的时候,人们退缩了。无助者看到的是一张张麻木、冷漠的脸,甚至苦苦等来的是落井下石和趁火打劫的灾难。是的,“勇气”也有大显身手的时候,可是往往表现在为了名利的争夺之中,无论是商场、职场、官场,人们在争权、夺利的竞争中不仅勇气十足,而且诡计多端。实质上这个被人心支配着的“勇气”,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勇气。
  本文小作者,从一则报载资料谈起,在赞扬一位外国人见义勇为精神的同时,批评了国人当中那些无动于衷的看客,并进一步引发对“勇气”二字的深入思考。文章表现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重大主题。
  
  微瑕指正
  文章对“勇气”的诠释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功利层面上,没有看到人们在发挥“勇气”上的双重性;忽略了支撑勇气的道德力量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因而使文章的立意流于肤浅。
  
  选材点评
  这篇议论文,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说起,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自己的正面观点。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文中选取了古今中外一些具体事例,说明了“勇气”在科学探索、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阐发了自己对于勇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见解,呼唤人们要拥有勇气。总之,选材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论证分析——归纳总结的思路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有条理。
  开头部分,由报刊所载的典型事件入笔,提出自己的观点:“人是需要勇气的”。
  中间部分,列举古今中外典型事例论证勇气在科学探索、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站在人生高度阐发“勇气”的价值意义。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呼吁人们做一个有勇气的人。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简洁。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在叙事说理的同时,彰显出活泼灵动的情感色彩。
  
  写作建议
  严格地说,本文在立意的深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那么,为什么要放在“佳作”的位置呢?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此文引起同学们的深入探究。认真研读之后,你有什么启发性思考?能否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升格作文?期盼你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