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8期
独词话题“真”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程必荣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这段话引发你对“真”怎样的联想?请以“真”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独词类的话题作文题目。首先要明确“真”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与“假”相对而言的。再结合材料“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来看,我们选用的话题角度就很多了,比如,“真诚”、“真情”、“真爱”、“真相”、“真理”……均在话题之内。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角度来写,同时将选择的角度化大为小,具体到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最好能用判断句的形式来确定中心。这样,中心鲜明,挖掘深刻,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
● 例文一
“真”的诠释
闽清一中高三(9)班 黄斐然
拿一本厚重的字典,查阅“真”字的解释。一下子涌出了“真心”,“真诚”,“真情”……词汇,它们彼此推搡、拥挤着跳入我的视线,似乎都在证明自己才是“真”最合理的解释。
真诚,让我想到了“丛飞”,是那一个歌手。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那个吗?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都是真诚地奉献,甚至不异向生命借贷。他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也许有人认为,热心慈善的人很多,为何丛飞会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因为真诚,他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是他灵魂深处最“真”的体现,因为真诚无价!
真爱,是成天挂在口边的华丽词藻么?是那么轰轰烈烈的举动么?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聋哑母亲,在她的丈夫去世后,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的孩子十分争气,却体弱多病,巨额的医药费让原本就贫寒的家雪上加霜。许多人劝她放弃,放弃这个病孩和这个支离破碎的家,趁着年轻,再找个好人家。但这位母亲只是摇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支撑着这个家,不管多苦多累,看到自己的孩子,她依旧微笑着。真正的爱是藏在心里的,就像这位母亲,虽然她无法言语,但她对孩子,对家的爱却令人动容。真爱无言啊……
仅仅这些吗?不!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在对“真”作着诠释。
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字里行间,思乡的愁绪,孤独的苦闷表露无遗,李杜诗句千古流传,也便是一个“真”字,所谓“真情无饰”,只有真情流露,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
“真”字到底如何解释?是指“真诚”、“真爱”亦或“真情”?我合上字典,笑了,“真诚”“真爱”“真情”……它们不都是发自内心的吗?它们都是对“真”最好的诠释……
简 评
本文从“真诚”、“真爱”、“真情”三个方面阐述话题,巧妙地选取“感动中国”中的丛飞等有关人物以及生活中感人的事迹加以阐述,让人读时觉得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再加上名诗句恰到好处的运用,让全文增辉添色,溢彩流光。而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典型论据加以点化、升华,则更是其高明之处。结尾的深化,首尾的呼应,使文章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不愧为考场上的佳作。
● 例文二
真相
胡展奋
如果没有医生“王雪原”勇敢地站出来作证,我们很难想象“哈尔滨天价医药费”的丑闻能被媒体如此彻底地揭发出来。
为了公众利益而奋不顾身地作证,我们做新闻调查的通常恭称他们为“深喉”。
是的。我们对他们充满敬意,因为无论职业的勇敢还是道德的勇气,他们的水准都在我们之上。
在“揭”与“捂”的生死对峙中,谁是最勇敢的人?不是记者,而是“深喉”!
然而王雪原失踪了。没人知道2006年的春节他究竟是怎么过的。由此,我常常想着,我们愧对“深喉”。
2003年的秋天,我因采写《湘鄂赣血吸虫惊悚调查》而跋涉于湘鄂赣三省湖沼地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发现许多被掩盖的真相,血吸虫根本不是“死灰复燃”的问题,它只是被挑战过,但是“从来未被消灭过”!
导致血吸虫病重新大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血防队伍”被解散或者“雪藏”了,不过在疫区的官场,这却是一个“做得而说不得的事”——“血防”毕竟是一面“旗”,虽说现在也“弱化”了,但是公开承认“砍旗”毕竟犯忌,所以只是笼统地告诉你有“解散”这么回事,可作为实证,你到哪里去找一个愿意被你解剖的“麻雀”呢?
我在疫区滞留多日,终于得到当地一位上层朋友的帮助,为我引见了一位愿意说出真相的“血防站站长”,我再三保证,一定不会披露他的真实姓名和照片。
他叫袁德里(化名),五短身材,在得到我们的保密承诺后,他用圆鼓鼓的手慢吞吞地打开“血防站”大门的锈锁,推上闸刀,接通照明,为自己辩护似的嗫嚅着:我们全散了,湖南湖北乡镇一级的(血防)基本瘫痪了……
所有的医疗用房都空空荡荡,走廊里,到处是烂纱布、破药瓶、旧病案,秋风不识字,乱翻病历卡,一派大溃退的景象。
“我有什么办法”,袁德里胖嘟嘟的脸上挤满了无奈,指指一排排的空房,“老百姓的家还没有来得及‘鬼唱歌’,我这里已经‘鬼唱歌’了。”
没有一分工资,大家要走,我拽也拽不住。什么坚守岗位?你不给人薪水,说话就没有底气。原有编制16人,现在只剩我和统计员两人算是留守,1月到9月,我们俩总共只拿了360元,“我想把它给卖了”,他指指血防站的屋顶,满不在乎的模样像是一个农民要卖他的牲口。
“血防站”关了一年了。他补充说,副站长自己开门诊了;一个护士到广西打工去了;一名女医生改行,到药厂去搞包装了;另有一医一护去了318国道边开血防门诊……就剩我了,转业军人,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任何收入,现在靠老婆养活,明年得自找出路了,总不能老吃“软饭”吧。
“你们这个乡的疫情怎么样?”我问。
还能怎么样,一对钉螺一年半以后就能繁殖25万只。我们这个乡本来就疫情严重,现在它们怕是要“计划生育”了。
“卫生部实行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疫情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以来,你们怎么执行?”我又问。
填数字呀。数字出干部啊。灭螺队解散多年了,上面那些干部早就习惯“估报”、虚报了。这,还不是公开秘密……
这是一个率真得像孩子一样的血防干部,中午请我吃饭,我不肯让他埋单,他却拍拍口袋:老婆不倒,酒钱不少,我来!
然而发稿时,我们最终还是把他暴露了,因为报社“有人”坚持说,重大报道必须“真名实姓”,更何况是“为民请命”,虚报姓名还有什么分量?
他的真名就这么捅了出去,以后的日子我天天像蹲油锅一样地焦灼,希望这篇文章的影响越小越好,最好北京没人看到,湖北没人看到,荆州没人看到,甚至——最好看到的人无动于衷……
然而,他的电话还是打过来了,一听他带着哭腔,我就脚踝发怵:“……你可把我害苦了!上面现在天天追着审我,老婆也要和我离……你!你不是说好不公开的嘛……”
我已经记不得我是怎么放下电话的了。他的前途也许从此就完了,我的诚信纪录也从此改写了。
两年了。我常想起他。做调查难,但做“深喉”更难!
其实,说真话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