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8期

“心灵的力量”

作者:余卫兵




  心灵的力量
  
  ●广东碧桂园学校 梁淑美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
  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
  心灵挑战每一次挫折,不论其大小,所以心灵的力量无穷。
  (开篇使用排比,似乎很有文采,但是仔细推敲,却发现与话题毫无关系,虽然点了题目,但三个排比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被脸掩饰、被衣裳包裹的心灵永远是支撑人们的力量之源。
  (独句成段,明确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目了然。)
  一、高洁的心,支撑着灵魂的灯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感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陶翁的心声。离开尘网,不为五斗米折腰,独享田园风光,坐看云卷云舒,鸟倦飞还,用你那高洁的心灵,让菊花清幽的香气,飘向远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的豪迈,注定不为金块珠砾而失去自我,注定不被声色犬马所束缚。陪伴他的永远是那份香醇,那身飘逸和那颗高洁的心。
  (这一段举了三个实例,既看不出与话题“支撑”的联系,也没有突出出心灵的力量。属于材料的堆砌。)
  我感受到他们那颗高洁的心,那颗经过屈辱的洗礼,权势的摧残,仍流淌着血与泪的心。即使它再怎么千疮百孔,仍然会用它的高洁支撑着那盏灵魂的灯塔,让他一直发光发热,引导更多迷途之士重拾前进的方向。
  (这一段议论是承接上文的举例而来,有一定的个人见解,但扣题意识不够,缺乏深度。)
  二、奋勇的心,支撑着前进的航船
  高洁的心始终不渝地支撑着灵魂的灯塔。但若是缺乏勇气和奋斗的精神,也难以支撑可以勇往直前的航船。
  (此段能够注意到承上启下,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司马迁遭受宫刑,《史记》流传百世;越王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史铁生下身瘫痪,却把轮椅上的奇迹演绎得多姿多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奏响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衡阳消防官兵风华正茂,却把他们舍生忘死的心埋葬于熊熊烈火之中……
  (这一段举证是为了证明“奋勇的心,支撑着前进的航船”这一分论点,但是只有实例的列举,缺乏紧扣话题的精当议论。)
  我顿时感受到那股如洪水般奔涌的力量,他们不顾讽言冷语,不屈不挠,敢于扼住命运的喉咙而以顽强不息的毅力,从心灵深处诠然释放,支撑着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航船,勇往直前。
  (这一段的议论是承上一段的举证而发表的议论,根据其议论,可以看出没有突出其心灵的力量是如何支撑人生航船前进的,力度不够。)
  让高洁的心去支撑灵魂的灯塔,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混浊的社会受污染吧!让奋勇的心去支撑前进的航船,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停滞不前。
  (文章的结尾,能够根据前文的论证内容对上文进行总结较好,但是没有紧扣题目,对中心进行强化和深入的思考,缺乏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没能使文章的高度和深度得到挖掘。)
  
  病因诊断
  文章的开篇有卖弄之嫌,没有明确的点题意识和扣题意识,亮明中心的方法要简洁明了;二是每一段的举例论证,没有围绕话题进行分析,扣题意识不强,举例论证成了材料的堆砌,对材料的分析,缺乏深度。在语言表达上,长句使用较多,希望可以长短句结合或大量使用短句,这样表达起来,节奏明快,富有气势。
  
  心灵的力量
  
  ● 广东碧桂园学校 梁淑美
  [雄鹰之所以能翱翔天宇,是因为有支撑它的翅膀;桥梁之所以能征服江河,是因为有支撑它的桥墩;人们之所以能克服困难,是因为有支撑他们的心灵。]
  (开篇使用三个排比,紧扣话题,点题,三个排比之间由话题“支撑”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被脸掩饰、被衣裳包裹的心灵永远是支撑人们努力活着的力量之源。
  (独句成段,明确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一目了然。)
  高洁的心,支撑灵魂的灯塔
  [庄子虽有“独守心灵月亮”的寂寞,然而极冷的眼,极热的心,一直支撑他不与世俗为伍,而去追求个人的闲雅之趣;]
  陶翁虽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心声,[然而一缕淡菊,一丝纯朴,支撑他远离官场,种豆南山,归隐田园;]
  [李白虽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支撑他的不是]金块珠砾[的璀璨,也不是]声色犬马的[诱惑]。而是那份香醇,那颗高洁的心。
  (这一段举了三个实例,分成三个段落,都与话题“支撑”相联系,突出心灵的力量对人灵魂的支撑。)
  我感受到那一颗颗高洁的心,即使千疮百孔,仍然会用它的高洁,支撑着那盏灵魂的灯塔,发出耀眼的光芒,[对人们灵魂进行洗礼和净化,感受到心灵力量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引导更多迷途之士明辨前进的方向,照亮前行的脚步。
  (这一段议论是承接上文的举例而来,有一定的个人见解,体现出较强的扣题意识。)
  奋勇的心,支撑前进的航船。
  高洁的心,始终不渝地支撑着灵魂的灯塔,但若是缺乏前进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也难以支撑可以勇往直前的航船。
  (此段能够注意到承上启下,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一部未完的旷世巨著,支撑他永不放弃理想的实现,而后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不朽之作]《史记》流传后世;
  越王遭受丧国[之痛],[一个未完的复国之梦,支撑他永不放弃心中的目标,而后有]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辉煌];
  史铁生遭受瘫痪[之苦],[一种叫做母爱的力量,支撑他永不放弃生命的权利,而后有]轮椅上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文学]奇迹;
  贝多芬遭受失聪[之悲],[一种敢于挑战命运的信念,支撑着他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后有]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奏响……
  (这一段举证经过修改,内容丰富了,句式整齐,分成几个段落,有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特别是增加了紧扣话题的精当议论。为证明“奋勇的心,支撑着前进的航船”这一分论点起到了有力的说服作用。)
  我顿时感受到[那奋勇的心,释放出]如洪水般奔涌的力量,这力量使他们[不顾自身苦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从心灵深处[发出呐喊]——扼住命运的喉咙,支撑着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航船,勇往直前。
  (这一段的议论是承上一段的举证而发表的议论,经过修改突出其心灵的力量,支撑人生航船前进。)
  让高洁的心去支撑灵魂的灯塔,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混浊的社会受污染吧!让奋勇的心去支撑前进的航船,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停滞不前。
  [人永远离不开心灵力量的支撑!正如奔驰的火车离不开铁轨的支撑,摩天大厦离不开大地的支撑!]
  (结尾增加一段作者的议论,一是篇末再次点明题目,而且再一次用两个比喻揭示心灵力量的支撑作用,体现出强烈的扣题意识,而且与开头相呼应,深化中心,使文章的深度上去。)
  
  点 评
  修改后的文章在扣题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扣题意识,文章反复点明话题的做法达到了写作切合题意的要求;二是对论据的加工修改,使论据的内容丰富,表达有文采,说服力加强;三是增加了紧扣话题和中心的个人议论和分析,把实例、话题和中心论点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内涵得到揭示和体现,反映出写作者一定的思维深度。
  (余卫兵)